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9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李国正 《中国土地科学》2020,34(10):117-124
研究目的:明晰农地权益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进而揭示当前全国各地对农业转移人口农地权益保护状况。研究方法:基于Pr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从全国范围来看,农业转移人口的农地权益只得到部分保障;(2)农地权益保障状况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区域经济越发达,农地权益保障越完善;(3)农地权益只得到部分保障对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向城市迁移起着促进作用,但却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着显著负面影响。研究结论:农地权益保障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农地权益的不充分保障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具有负面影响,而经济越不发达的地区这种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2.
与国外工会不同,中国工会具有维护国家稳定发展和保障劳动者权益双重职能定位,因此,进城农民工参与工会是否存在收入溢价效应还有较大争议.本文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综合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分析农民工参与工会对工资性收入及福利性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1)参与工会的农民工月工资收入高出未参与者28.7%,可见,中国农民工参与工会存在收入溢价效应.(2)中国农民工参与工会的收入溢价效应存在地区差异,其中,北方地区收入溢价效应比南方地区高14.9%;西部地区收入溢价效应比中部地区高29.2%,比东部地区高31.9%.(3)参与工会农民工的福利性收入显著高出未参与工会者的35.8%,且地区差异也较为显著,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6.6%.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民工参与工会收入溢价效应主要是通过工资集体协商、合同保护、提高维权意识及提高职业技能等运行机制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热钱”的再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热钱"的讨论最近非常多.就其流入渠道,认为有贸易渠道、地下钱庄等多种途径;关于流入多少,有在2008年底和2009年底分别突破6500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的说法,也有5年来流入中国的热钱规模约为1.75万亿美元的估算.  相似文献   
4.
参加财政部组织的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班的每次培训都有相当的收获。国庆后的这次集中培训,有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专家和高层领导,他们多角度介绍和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新发展,王军副部长也做了研经品典,启智取道的哲理性讲座,不同行业的领导、专家在研究问题、说明问题时的学科融合、学用结合  相似文献   
5.
全国政协委员于小文日前向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尽快出台《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的建议案”。 1999年以来,国家因修改1993年8月发布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而暂停企业债券的正常发行。此后企业债券一直通过国务院特批的形式少量  相似文献   
6.
权证是国际证券市场上一种最初级的金融衍生产品,它是证券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权证实质上是一种股票期权。目前在我国发展权证市场很有必要,但要注意规范发展,以免金融风险被扩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合作博弈模型分析独立董事重视声誉情况下的公司治理行为。研究发现,在具有声誉时,独立董事较能做出客观的决策,并且监督管理层治理公司,而给予独立董事过大的权力与过高的报酬对公司治理并无太大好处。独立董事不仅要揭露公司信息,更应以公正客观的立场做出治理决策以完成社会大众所交付的任务,对公司绩效带来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SBS改性沥青以其突出的的路用性能已逐渐被公路建设行业所认可,并不断推广使用,本文从SBS改性沥青相溶性机理和原料选择、生产、存储等工艺方面做了相关介绍。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路径,破解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适度规模经营与地权固化、土地"碎片化"之间的困境。[方法]基于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式访谈,运用个案研究方法分析山东省东平县H村土地改革实践、效果、经验并提炼理论启示。[结果](1)由于就业能力等差异,导致农户群体产生分化,进而形成了"中青年务工经商,老年人留村务农"的"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社会功能结构和"男主外,女主内"的"以家庭内部劳动分工为基础的农户兼业化"社会成员地位结构;(2)对于部分就业能力较弱等农户而言,为了降低城镇生活成本,会将农业生产的产品输入到城镇,形成了"农村供养城镇"的城乡关系模式;(3)乡村社会结构变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以及经济作物种植为土地流转提供了潜在可能,但社会结构变迁与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交互作用对土地流转有抑制性。[结论]以"确权确股不确地"为特征的"虚拟土地"制度有助于维护农户土地流转意愿、推进农业适度规模化、增进农户土地收益、强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城乡生产要素流动的重要土地流转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