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历史性转变,快速成长为居于世界前列的制造业大国、国际贸易大国和经济总量大国。在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时期,中国人民勇于创新制度,在深化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探索中国特色的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道路。回首这举世瞩目、影响深远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伟大进程,最宝贵的经验就是制度创新和对人的尊重。本文基于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以及国家各部委颁发的主要文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权威报告、理论界和学术界在劳动力流动方面的标志性研究成果,梳理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制度和政策的演进历程及发展趋势,秉承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努力还原并展现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农业生产能力的逐步提高,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原来从事的农业生产中剩余出来,并向非农产业转移,其势头之猛出乎人们意料.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发展迅速,而且转移由自发、盲目状态向有序流动发展,形成了大规模跨地区转移和"回乡创业"双向流动的新格局.劳动力就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难点在农村,只有真正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才能避免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同时避免引发其他的社会问题.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3.
摘要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末,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开始出现“民工潮”,如此庞大数量的农民就业转移,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对于劳务输出地——农村也带来了极大影响。从陕西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当地农业产出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以促进劳动力转移后的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丁巨峰  张桂凤 《活力》2009,(7):27-27
几年来。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极大地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另一方面,农村还有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冷静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及影响转移的制约因素.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几年来,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极大地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另一方面,农村还有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冷静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及影响转移的制约因素,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但促进了城镇化、工业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步伐,还有力地支持了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的发展。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在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市民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目前农村劳动力在转移速度和转移后就业质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将对转移就业工程的实现,甚至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产生长远的影响。本文仅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一些表现和突出特征进行剖析,以期激发人们对于转移就业问题的理性关注。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发生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及由此产生的大规模人口流动。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城市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迅猛增长,由此提供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以及对于改善自身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土地进人城市谋生,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也日益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取得的成绩和贡献有目共睹,但形势依然严峻。我国农村劳动力比重高,基数大,每年还要新增600万左右,如此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如不妥善安置,将制约农业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重视和加强对农村转移人员的再教育和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重中之重的基础工作,否则素质低下将成为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的永恒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是经济发展理论的一个核心主题,又是中国当前急需大力推进的一个重大课题。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家不断完善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转移的规模逐步扩大,同就地发展乡镇企业并驾齐驱,成为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两种主要形式,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及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发展乡村旅游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过程中的客观现象,也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翻开我国人口流动的历史篇章,劳动力流动始终是主流,并始终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发展息息相关。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态势愈演愈烈,目前我国近4.8亿的农村劳动力中,有3.2  相似文献   

11.
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稳步推进,农村劳动力流动也呈现出加快的趋势.尽管农村劳动力流动在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的十九世纪就已经产生,并且新中国成立后也未停止过,但是,新时期涌现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潮却与以往任何时期不同.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产生的主要原因不同;呈现的时代特征不同;对农民自身发展和完善的作用不同.这种流动带给农业和农村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产生的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渠道,要逐步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供各种条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湖南省委、省政府把增加就业作为全省工作的三大目标,把增加就业作为硬任务、硬指标,纳入工作计划,进行全面考核。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经济关联度大,影响面广,不仅解决农村就业问题,还将极大地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和全面实现小康步伐,加快城镇化进程;同时,在促进社会稳定、加快农村社会转型方面也将起到重要作用。只…  相似文献   

13.
《中外企业》2003,(2):21-30
农村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产业、由农村向城市、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世界各国的实践证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扬州市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劳务输出,对于该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样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促进了扬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农业的现代化步伐,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素质,为城市经济注入活力,推动城市化、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开良 《经济界》2001,(4):44-46
据统计,目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1.5亿左右,其中常年流动的“农民工”在8000万左右,并且未来10年每年还以1000万人的速度递增,如此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对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构成重大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地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并使之充分就业,将是今后二、三十年中国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难题,理应作为第一国策。 一、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 改革开放后,打破了中国农民单一经营土地的传统格局,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迅速转向非农产业,使农村劳动力的长期“无限供给”开始向“有限供给”的有…  相似文献   

15.
王岩松 《活力》2011,(3):43-43
“经济转型的实质是制度变迁或制度创新”。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中,制度因素是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通过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提出消除阻碍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因素,加强制度创新,促进城乡劳动力市场建设进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是劳动力素质的主要表现,也是公共教育投资和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主要结果,因此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社会经济效益是通过教育对劳动力素质的作用,即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而显示出来的。本文以中国陕西省1987年为例,初步考察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对农村家庭生产和收入的影响以及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人口、农村学生辍学等社会经济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人往何处去,钱从哪里来”,是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面对而又必须回答和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滞留在土地上,则是制约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和影响农民增加收入的根本性问题。为了进一步落实市委“一快两增”的总体要求,前不久,我们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中,我们深切感到,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势头良好,作为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的农民已开始流动起来,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经济转型的实质是制度变迁或制度创新",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中,制度因素是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通过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提出消除阻碍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因素,加强制度创新,促进城乡劳动力市场建设进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城乡统筹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农村劳动力转移本身的特性和目前城乡分割的体制限制,以及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服务管理工作的缺陷都要求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实行城乡统筹。城乡统筹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就要按照榆入地与输出地分工协作、全国通行、扫除障碍的总体原则,设立专门机构,在宏观政策协调、职业信息发布与中介、职业培训、劳动管理、社会管理等方面进行城乡统筹。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结构经历了深刻变化,由集体公社转向了联产承包到户,农产品供给实现了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再到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农村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出现了大量富余劳动力。如何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巨大压力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动力,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