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国际避税港的六大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国际避税港税收法律制度的不同特点,将它们划分为六大模式,逐一加以介绍。目的是为我国政府针对不同的避税港模式,有效地打击和制止某些国内企业或跨国公司利用国际避税港,逃避我国税收管辖权,侵害我国税收权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杨斌 《涉外税务》2003,86(7):32-37
反避税港避税之法律措施的比较研究 国际避税在很多情况下都与避税港有关。而经济实体要实现避税目的往往通过在避税港建立各种基地公司,从事离岸经济活动。跨国纳税人利用避税港进行逃税避税的主要形式是在避税港建立“基地公司”。基地公司指在避税港设立而实际受外国股东控  相似文献   

3.
杨斌 《涉外税务》2003,(6):22-26
跨国公司通过资本弱化和避税港进行避税已成为焦点。防止通过资本弱化进行避税的重点在于对利息扣除进行限定,或者将名义上由债权产生实际却是由股权产生的所得推定为股息加以课税,或者二者并用。多数国家实行安全港模式,对超过安全港界限的利息,不仅不允许作为费用扣除,而且将其重新归类为公司分配利润或股息,按股息的税率征收公司所得税和预提税。防止通过避税港进行避税的重点是建立受控外国公司的特别征税规则,即对实际上归属本国居民而在避税港设立的公司,对其利润归属于本国居民股东的部分,即使当年不分配,也不汇回本国,也要视同当年分配的股息与其它所得一并缴纳本国所得税,从而防止将利润往避税港转移。  相似文献   

4.
安全港模式:我国资本弱化税制建立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跨国纳税人利用费本弱化进行避税,从20世纪80年代起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建立起了资本弱化税制来规制这种避税行为。目前,西方国家防止资本弱化通行的做法主要采用安全港规则和正常交易规则两种。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我国的资本弱化避税问题同样是不可避免,因此借鉴西方国家成功做法,建立我国的资本弱化税制是十分必要的。安全港规则模式是我国资本弱化税制建立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5.
应小陆 《涉外税务》2007,227(5):48-52
针对纳税人利用资本弱化进行避税的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起,许多发达国家通过建立资本弱化税制来规制这种避税行为。发达国家防止资本弱化避税的通行做法主要是采用安全港规则和正常交易规则两种。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我国的资本弱化避税问题同样不可避免。因此,借鉴防止资本弱化避税的安全港规则在发达国家的应用实践,对建立我国的资本弱化税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避税港型离岸金融中心对我国吸引外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海外上市和开展国际并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一方面,避税港型离岸金融中心有助于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资本流动,但同时也带来了资本外逃加剧、公共资产流失和监管难度加大等一系列问题。笔者认为我国应加强对在避税港型离岸金融中心投资的内资企业的金融监管,积极参与相关的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并适度放宽在国内开展离岸金融服务的限制,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一、金融市场准入的相关概念和内窖 市场准入是指一国的监管当局拟拟设市的金融机构采取限制性的措施,是各国对外资银行进入的资格要求和其他限制,是对外资银行进行监管的第一道屏障.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对外资银行进入本国市场都有控制,只是控制程度不同.大多散发达国家及一些自由贸易区和避税港型金融中心控制较松.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少数发达国家对外资银行的准入控制较严.  相似文献   

8.
税法对于企业支付利息和股息的不同规定使得资本弱化成为跨国企业常用的避税手段。目前资本弱化规制方法—正常交易原则和安全港模式,都无法有效规避企业的资本弱化行为。本文详细分析了资本弱化税制的缺陷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安全港模式中的度量指标、将税率差作为客观的辨识标准、建立辅助性资本弱化规制措施、增强对资本弱化避税驱动机制和机理的识别等完善我国资本弱化税制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赵东辉 《涉外税务》2007,226(4):40-4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跨国纳税人的国际避税行为已成为各国税务当局面临的棘手问题,引起各国的极大关注,并制定了相应的反避税措施。本文认为,我国税务机关应当深入了解国际避税的性质、特点和方式,借鉴国外转让定价调整、反资本弱化避税、避税港对策税制等经验,完善税收立法,提高我国国际反避税能力。  相似文献   

10.
资本弱化是跨国公司避税的新手段.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以防止资本弱化的避税问题.这些国际经验对我国完善有关的法规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部分国家应对资本弱化的税收举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健 《涉外税务》2002,(12):42-45
资本弱化是跨国公司避税的一种手段。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以防止资本弱化的避税问题。这些国际经验对我国完善这些方面的法规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云南金融》2009,(3):5-5
2009年2月9日,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简称《办法》),对反避税操作管理进行了全面规范。办法规定,税务机关可依据所得税法,及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对存在以下避税安排的企业,即滥用税收优惠、滥用税收协定、滥用公司组织形式、利用避税港避税以及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安排的企业。启动一般反避税调查。  相似文献   

13.
葛长银 《财会学习》2009,(12):50-51
我国的一些民营企业,有一定的规模后,实在没有节税的好招,就“上岛”了。 那些“岛”就是国际避税地,也多是一些岛国,多在美丽的太平洋或大西洋上,并环绕发达国家;那里资源少,人也少,风光很美好。但靠什么活下去?岛国的人们在发达国家高人的指点下,实施了一招:用极其优惠的税率,吸引国际上的富人,到那儿注册公司逃避他们所在国的高额税负。人往高处走,税往低处流。逐渐地,那些岛国成了国际避税地,  相似文献   

14.
航空医疗救援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应急救援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但航空救援企业运营成本较高,又难以建立费用合理分担机制,大部分发达国家通过社会资本特别保险参与航空医疗救援来解决其困局.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是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在港内探索开展保险助力航空医疗救援业务发展具有很大的示范意义.本文分析美国、德国、瑞士、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航空医疗救援的主要模式和付费方式,结合我国航空医疗救援的发展现状与航空医疗救援保险实践,建议海南自由贸易港可在人和车、大型消费娱乐场所等应用场景方面推出相应的航空医疗救援保险产品或服务,合力助推港内航空医疗救援服务.  相似文献   

15.
吴天昊 《云南金融》2011,(5X):71-71
重庆依托两江新区及保税港区倾力打造国内首个内陆离岸金融结算中心,力图把重庆建成类似于新加坡的避税港型离岸金融中心。离岸金融中心中心的建立将为重庆的跨越式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更好的发挥重庆对西南地区的辐射功能。  相似文献   

16.
重庆依托两江新区及保税港区倾力打造国内首个内陆离岸金融结算中心,力图把重庆建成类似于新加坡的避税港型离岸金融中心。离岸金融中心中心的建立将为重庆的跨越式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更好的发挥重庆对西南地区的辐射功能。  相似文献   

17.
孙梅芳 《财政监督》2003,(10):55-55
国际避税地是指那些在国际避税活动中事实上产生作用的,没有直接税或直接税负较低,以及虽有正常税制但提供特殊优惠的国家和地区,以此为依据,国际避税地可概括为三种类型。1.所谓的"纯国际避税地"。如巴哈马、百慕大、开曼群岛、瑙鲁、新赫布里底、格陵兰、索马里、新喀里多尼亚、圣皮尔和密克隆。这些国家和地区均有一个共性,即没有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没有财产税和转移财产税,并以有利于外国企业和个人的各种立法而成为国际避税活动的中心。2.这一类国家和地区,课征某些直接税,但税率较低,或提供大量税收优惠,以及对境外所得完全免税。如:香港、哥斯达黎加、利比亚、马来西亚、巴拿马等。以香港这一有名的自由港为例,早在1983年,外国投资者在港开业的公司就已达1872家,就业人员近10万,在港注册的银行达132家,另有22家特许存款公司和336家注册存款公司。香港地区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根本原因是其税制特点,它主要征收4种所得税:薪金  相似文献   

18.
在跨国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在税务管理方面,需要严格依据各个国家的税法进行税务筹划和管理,同时,还需要对各类应税经营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跨国企业税负。对此,本文首先对跨国公司国际税收筹划的特点进行介绍,然后对国际避税港税收制度模式以及国际税收筹划要点进行详细探究。  相似文献   

19.
"双层爱尔兰"是一种非常著名的避税模式,其利用美国及爱尔兰在税收体系上的特点,过去十年来成功避税高达数百亿美元,为美国跨国公司积累上万亿海外免税现金储备的同时也极大的促进了爱尔兰经济的转型和发展。本文将简述此模式的背景、结果以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国际避税的情况也欲演越热,每年国际上都会报道几次重要的国际避税案。利用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模式进行国际避税已经成为许多跨国公司的不二选择,无形资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对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最新变化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