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商业银行外汇风险暴露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国上市的14家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计算未被预期到的汇率变动率及各家银行的外汇风险暴露系数,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影响商业银行外汇风险暴露水平的诸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7家银行有显著的外汇风险暴露系数,其中6家受到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影响。对于受人民币升值不利影响的银行,现金流量能力越强,对汇率波动的敏感性越低;资产负债率越高、规模越大、成长性越高,对汇率波动的敏感性越高。相对于其他财务指标来说,资产负债率对银行的外汇风险暴露水平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作为开放经济的核心变量,汇率在一国经济中举足轻重,2005年7月21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不断加大,人民币升值给各行业带来怎样的冲击,引起学者和业界的关注。本文对汇改后我国股票市场外汇风险暴露的行业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选行业中有56%的行业存在显著的外汇风险暴露,且各行业均受到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冲击。从行业属性来看,外汇风险暴露呈现以下特征:竞争性行业的外汇风险暴露明显高于垄断性行业,石化、交通运输和水电煤气等垄断行业外汇风险暴露均不显著;制造业外汇风险暴露的整体水平高于其他行业,农业、流通服务业(除房地产业)外汇风险暴露不显著,说明地域和国家政策保护等因素使其所面临的全球竞争程度较弱;从进出口行业来看,进口行业受益不明显,出口行业受到的负面冲击较大。  相似文献   

3.
李盈乐  王洪章 《金卡工程》2009,13(2):162-163
从2005年7月汇改以来,放弃固定汇率转而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对出口导向型企业必定具有多方面的影响,本文以股票市值为公司价值的衡量标准,在沪深二市中选取29个行业5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就汇率波动对公司股票价值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10%的显著水平下,有22家公司外汇风险暴露系数显著为正,即汇率风险对其公司价值影响显著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对影响公司暴露系数大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汇率风险日益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之一。外汇衍生产品是对冲汇率波动的便捷工具和防范汇率风险的有效手段。以国内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6~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对外汇衍生品与人民币汇率风险暴露之间量化关系的研究表明,外汇衍生品对我国银行汇率风险暴露系数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有效缓解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冲击,具体而言,当外汇衍生品的对冲比例提高1%,汇率风险暴露系数可平均提高0.11。  相似文献   

5.
外汇远期作为我国主要的外汇衍生品对我国外汇汇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外汇远期和即期价格的波动之间也很可能相互影响。本文运用二元Garch模型对2005年汇率改革以后的外汇远期与即期汇率之间的波动溢出效用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外汇远期汇率的波动对外汇即期汇率的波动影响不明显,尚未起到降低我国人民币外汇汇率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使企业产生较大的外汇风险,加上企业的自身实力不足、对外汇风险的认识较浅,使得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暴露出来。加强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有利于公司提高业绩、提高产品竞争力,还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信用水平。  相似文献   

7.
《会计师》2014,(8)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企业逐渐走出国门,近年来企业面临汇改带来的人民币升值的外汇环境,有机遇也有风险,我国不少跨国公司开始使用衍生产品来对冲人民币波动带来的汇率风险。本文对外汇风险管理的动机、方法和效果等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评析,以期为我国学者在外汇风险管理研究和企业在外汇风险管理实践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马瑞 《会计师》2014,(4X):12-14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企业逐渐走出国门,近年来企业面临汇改带来的人民币升值的外汇环境,有机遇也有风险,我国不少跨国公司开始使用衍生产品来对冲人民币波动带来的汇率风险。本文对外汇风险管理的动机、方法和效果等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评析,以期为我国学者在外汇风险管理研究和企业在外汇风险管理实践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作为实证样本,将人民币汇改以后的2006—2012年作为观测期间,运用逐步回归方法考察了外汇衍生品对人民币汇率风险暴露的作用。发现外汇衍生品对汇率风险暴露系数产生显著的正效应,有效缓解人民币升值对银行带来的负面影响;当外汇衍生品的对冲比例提高1%,汇率风险暴露系数增加幅度在0.08—0.15区间之内,平均可达0.11。  相似文献   

10.
2005年7月21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不断加大,本文以重庆汇改前上市公司月度数据为数据样本,对汇改后重庆板块股票外汇风险整体暴露情况及各个行业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将对重庆市上市公司产生了负面影响,使其股价收益降低。本文通过该研究将指导公司决策者制定更为合理的外汇风险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1.
何青  刘尔卓 《金融研究》2022,506(8):132-151
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18年的数据,测算了企业价值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敏感性。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汇率敏感性(企业价值对汇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对企业贷款利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汇率敏感性与企业贷款利率之间显著正相关,且这种关系在拥有境外收入、境外投资和使用外汇衍生品的公司中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存在密切银企关系、较大的股东债权人利益冲突以及抵押品价值较低的企业,汇率敏感性与贷款利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贷款利率将会更加显著地反映企业的汇率敏感性特征。这种效应对于存在海外业务、银行更了解借款公司信息,以及违约可能性更高的公司更加明显。本文研究对于增强我国企业应对汇率风险能力,完善金融机构风险定价能力,引导金融机构服务实体企业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朱孟楠  徐云娇 《金融研究》2022,510(12):36-54
本文基于2001—2019年上市公司年报中关于外汇衍生品的使用信息,研究发现,使用外汇衍生品的上市公司相比未使用的公司发起并购的概率更低,但并购的市场和经营绩效有所提高。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上市公司进行并购通常以企业自有资金进行现金支付,外汇衍生品的使用大幅降低了公司出于预防性动机而持有的现金,从而降低了公司发起并购的概率。此外,进行汇率风险对冲可避免公司因持有大量自由现金流而发生的过度投资行为,从而提高了公司的投资效率。总体而言,使用外汇衍生品进行汇率风险对冲可使上市公司更注重并购质量而非并购数量,从而实现“少而精”的投资策略。本文研究对进一步厘清企业使用外汇衍生品的相关影响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08年以来,人民币进入加速升值阶段,影响了国内各经济行业。为定量刻画汇率波动尤其是人民币升值对经济的影响,本文运用汇率风险不对称模型,分离汇率升值和贬值的不同效应,明确升值背景下各行业的汇率风险。实证结果表明,风险不对称现象很普遍,且多数行业在升值时的风险系数都为负数,说明名义与实际汇率的升值的确对经济行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汇率变动导致的国际市场需求变化会引起旅游业的外汇风险暴露。通过构建基于需求的经营性外汇风险暴露模型(经营性现金流模型)和旅游业加权汇率指数(TTWI),采用2005—2011年国内上市旅游公司的数据,对我国旅游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有很大比例旅游公司的经营性活动暴露于外汇风险之下,其外汇风险暴露形式呈现出非线性、非对称和滞后性的特征。旅游公司在管理外汇风险暴露时,可通过投资于外币资产或使用外币负债在总现金流上分散汇率风险。  相似文献   

15.
彭伟 《南方金融》2012,(5):16-19
本文研究了外汇体制、税收和腐败之间的关系,比较了在有外汇管制和无外汇管制两种情况下,外汇体制对税收和腐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腐败对产出有正作用时,外汇管制将导致较高的税收和较严重的腐败。如果腐败对产出的正作用较小,那么外汇管制将导致税收增加。如果税收扭曲的作用非常大,那么外汇管制将导致腐败下降。当腐败对产出有负作用时,外汇管制将会导致较轻微的腐败和较高的税收。如果腐败对产出的正作用非常大,足以弥补由于高税收所造成的产出减少时,政府会采取外汇管制措施。如果腐败对产出的正作用较小,并且高税收对产出负作用很大,那么政府将采取没有外汇管制的体制。  相似文献   

16.
王雅琦  王瑶  张礼卿 《金融研究》2023,511(1):75-93
本文在一个市场渗透率内生决定的框架中讨论汇率波动对出口稳定的影响。基于包含企业异质性的理论分析,发现汇率波动会影响出口在不同企业之间的重新配置以及企业在出口市场的进入退出决策。平均来看,汇率波动会引起企业出口金额的下降以及更多(少)地退出(进入)市场。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其他企业,汇率波动对企业出口的负向影响对中间品进口更少以及小规模出口企业更明显,而中间品进口可以对冲汇率波动的负向作用。本文使用我国海关进出口交易数据对汇率波动如何影响出口稳定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支持了理论部分提出的假说。本文的政策性含义是,只要企业能够更加深度并优化对国际分工和全球供应链的参与,汇率弹性增强并不会对其出口带来更大的汇率风险。  相似文献   

17.
Previous work on the exposure of firms to exchange rate risk has primarily focused on U.S. firms and, surprisingly, found stock return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exchange‐rate fluctuations. The equity market premium for exposure to currency risk was also found to be insignificant.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the relation between Japanese stock returns and unanticipated exchange‐rate changes for 1,079 firms traded on the Tokyo stock exchange over the 1975–1995 period. Second, we investigate whether exchange‐rate risk is priced in the Japanese equity market using both unconditional and conditional multifactor asset pricing testing procedures. We find a significant relation between contemporaneous stock returns and unanticipated yen fluctuations. The exposure effect on multinationals and high‐exporting firms, however, is found to be greater in comparison to low‐exporting and domestic firms. Lagged‐exchange rate changes on firm value are found to be statistically insignificant implying that investors are able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exchange‐rate changes on firm value with no significant delay. The industry level analysis corroborates the cross‐sectional findings for Japanese firms in that they are sensitive to contemporaneous unexpected exchange‐rate fluctuations. The co‐movement between stock returns and changes in the foreign value of the yen is found to b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degree of the firm's foreign economic involvement and inversely related to its size and debt to asset ratio. Asset pricing tests show that currency risk is priced. We find corroborating evidence in support of the view that currency exposure is time varying.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foreign exchange‐rate risk premium is a significant component of Japanese stock returns. The combined evidence from the currency exposure and asset pricing analyses, suggests that currency risk is priced and, therefoe, has implications for corporate and portfolio managers.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世界模型的角度,阐述世界均衡的特点,初步建立有关汇率和本国股票市场、外国股票市场的函数形式,从而为研究汇率与股价之间的价格互动机制的奠定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评述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本文从“退出战略”角度评析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分析了盯住篮子货币与盯住单一美元在稳定汇率方面的不同操作策略。然后,从逻辑上推出目前所实行“参考”篮子货币的内涵及在当前汇率制度下,央行可能存在的操作策略。最后利用实证的方法验证了在现有的货币篮子中,美元的权重仍占到95%以上,欧元和日元的比重较小。文章因此认为,短期内,我国的汇率制度仍是“参考美元为主的软盯住的汇率制度(Defacto)”,还没有真正退出,并分析了没有真正退出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非美货币汇率定价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研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人民币对非美货币汇率的定价机制。首先本文探讨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定价机制,分析了这种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参考人民币有效汇率的一篮子货币的定价机制,指出可通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调整,实现人民币有效汇率目标。其次本文分析人民币对非美货币的定价机制,指出人民币对非美货币汇率必须通过套算机制来确定,本文认为人民币对林吉特和卢布的定价最终可能仍然通过套算确定。最后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人民币对非美货币汇率波动幅度之间的关系,指出由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人民币对非美货币汇率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可先放开人民币对非美货币的波动幅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