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学必须牢牢根植于本土生活的文化土壤中,才能彰显文学的独立性和价值。然而,新时期小说20年来经历了一个从偏离日常生活到回归日常生活的过程,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新时期文学的日常生活叙事形态和价值取向。所以,应从日常生活叙事的角度评述新时期小说。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不少研究者总是以"实录"和"虚构"来区分历史叙事和文学叙事,认为真实与否是界定历史叙事和文学叙事的基本标志。事实上,历史叙事中隐含着不少的虚构成分,历史并不是总以真实面目示人。  相似文献   

3.
近20年来,伴随着中国社会文化语境的逐步开放和现代性思潮的日益扩展,欲望叙事获得越来越多的表征空间。基于此,商界小说的权力欲望叙事一方面着力描摹"权力崇拜"世相,展现权力追逐的"夷平性"——就像金钱可以以低俗为标准"夷平"低俗和高贵一样;另一方面敏锐刻画权钱交易带来的人性扭曲与异化,在揭示"官商合谋"的权力腐败的同时,进一步挖掘滋生这种现象的文化土壤,警示真正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构建的艰巨性,凸显出较强的文化批判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阎真的长篇小说《沧浪之水》与《活着之上》有着独特的叙事伦理:他在文本中也展现身体和欲望,但又有超越的精神追求;他一面书写着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又表达着对诗意与远方的向往;在面对非此即彼的道德选择时,他不作简单判断,只是深情地呈现世界、领悟存在。阎真的知识分子小说叙事,开创了中国文学崭新的精神空间与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5.
生态危机表征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从本质上探究,生态危机导源于人性中欲望的复归和释放,是"欲望支配世界"的现代性后果。因此,透视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要将"欲望"纳入历史的通道,作为考量人与自然关系演变的依据。近代主体性哲学构建了一个由"征服自然的欲望"、"追求财富的欲望"和"过度消费的欲望"内在勾连的逻辑框架,并构成了生态危机产生的三个向度。因而,消费只是生态危机的表象,并不是其根源。消解由欲望高度张扬所导致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需要建立伦理规制,从思想意识上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不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文学也不例外,在我国当代小说观念的变化中,就出现了一次由"创作"(写什么)演进到"写作"(如何写)的转折.在这次历史转变中,马原等人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马原的"叙事策略"构成了新的创作起点,洪峰以其新的超越具有着特殊意义,而残雪注重感觉的"写作"则预示了幻想世界在未来文学发展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该文从元小说、语言的断裂、情节的不确定、二元对立的消解、互文本五个方面分析了后现代主义精神对先锋小说叙事的影响,探讨先锋小说对于新时期文学叙事转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双重叙事的有声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将多层次的声音叙事和多手段的画面叙事相结合,将叙事形式和叙事内容相糅合,在社会历史宏大叙事的背景下,通过小人物的故事,以小见大,展现了高超的影视艺术,表达了对"文明之光"的敬意。  相似文献   

9.
山东文学深受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齐鲁文化影响,具有悠久的道德叙事传统.作为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成名的山东作家,王统照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他的作品以道德叙事见长,集道德之"善"、人性之"爱"和艺术之"美"三位为一体.王统照追踪乡土世界道德意识的时代变迁,挖掘并赞扬农民身上未曾被时代改变的传统美德,刻画出了人们在进行道德选择时的矛盾和困境,描绘了时代变迁对农民道德心理的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新写实小说直接将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和对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关注作为一种艺术追求目标,把文学的重心移向“叙事”,在叙事语言、叙事视角、叙事结构等方面表现出了一种文学精神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反思文学”作为“文革”后新现代性意识形态总体战略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在重写历史的过程中形成了其特有的“政治叙事学”,这种“政治叙事学”曾在正本清源、重整纲纪的历史时期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也由于时代的原因而不免流于肤浅。以《芙蓉镇》为案例,通过作品中“真假疯人”“零和博奕”的命运轨迹来解读这种“政治叙事学”。  相似文献   

12.
《宣叙》运用不可靠叙述、限制叙述和多层次的动态叙述的叙事策略消解了叙述者的叙事权威。小说中,罗伯塔对于麦吉的追问和关心象征了新一代的年轻黑人不再逃避难以言说的历史和伤痛,力图寻求本民族的精神和主体意识,同时与特怀拉象征的白人民族寻求一种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13.
依据图书馆员的网络虚拟生存、学术界的数据实证、笔者的问卷调查和文学叙述,对国内馆员的生存状态进行了描述.国外对比主要采自文学叙述,把图书馆置于文学叙述中去观察是图书馆学研究崭新的思路.通过图书馆的重要读者——作家的叙述来展现他们对图书馆员生存的意见和建议:图书馆员正如所有的工作一样有利有弊,关键在于我们对待它的积极态度,这是国际通用法则.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消费主义文化在中国的迅速蔓延,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趣味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人学"的文学,也日渐脱离精神和理想而趋于物质和现实。本文着重对"70年代出生"女性作家的创作中所呈现出的物化、欲望化、时尚化等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我们应客观认识消费主义文化,使文学尽早回归对人类精神的把握和引领。  相似文献   

15.
新现实主义是20世纪40年代兴起于意大利的电影创新思潮.其特征表现为:关注现实,以普通人为主人公,叙事风格朴实无华.贾樟柯的电影叙事受新现实主义电影理论的影响,表现出对传统叙事方式的颠覆,对宏大叙事的消解以及采用非职业演员出演等.  相似文献   

16.
重复性叙事是《创世纪》一个重要的叙事艺术策略与审美风格。叙事话语、类型化场景与叙事意象是重复性叙事特征的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17.
非洲的历史大多是宗主国所书写的,种族隔离时期的审查制度使非洲的历史书写更加陷入失语状态。《我儿子的故事》中戈迪默改变传统叙述人称和叙述方式,让一位黑人青年作为主要叙述者,并在第三人称叙述中加入不同肤色人物的自由间接引语,消解帝国历史书写的霸权,同时以艾拉和贝比为代表的黑人女性推翻了第三世界女性父权化和殖民化的命运,书写了非洲女性的历史。帝国大写历史的消解和黑人女性主体地位的建构在解构白人中心主义的同时达到了反写南非历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民间叙事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人写作共同构成了民族的文化传统,其最重要的载体是民间口传文本。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文人写作群体的扩大,民间叙事一直处于“退行性演变”当中,小区域、小族群语言的原生口传作品日益消失,如何挖掘、甄别和保护民间叙事资源,延续本土文化的根,了解民间叙事和文人写作的边界与相互影响,成了重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于坚尽管提出了"诗不抒情"的观点,但并不能说于坚诗歌完全拒绝了抒情性。通过考察其具体文本,我们发现于坚诗歌只是在抒情策略上呈现出不同。冷叙述、意象的淡化、将情感融入语感之中等都是于坚诗歌中常见的抒情策略,也大大拓展了现代诗的表现域度。  相似文献   

20.
叙述角度与叙述形态(人称)是密不可分的,叙述角度问题,从根本上说是权力自限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权力自限与悬念设置有异曲同工之处。当叙述者必须突破有限叙述角度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跳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