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从2012年笔者发表《新供给主义宣言》以来,新供给主义经济学影响日趋扩大。其中,经济观察报5月份发表的《从供给端着手重启经济改革》首次报告了笔者的整体研究框架,而21世纪经济报道的《供给学派的中国药方》则把新供给学派的主张和新一届政府的各项经济结构转型和减少行政审批等经济政策联系起来,认为新届政府政策有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的影子,并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本文是"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理论创新的完整呈现。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经济陷入"滞胀"的历史条件下,供给学派应运而生.供给学派主张减税、减少政府干预和削减财政赤字.里根政府采取了这些政策建议,使美国经济成功走出了"滞胀"的困境.对于不断推进市场经济改革的中国而言,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毛晖 《北方经济》2007,(3):91-92
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经济陷入“滞胀”的历史条件下,供给学派应运而生。供给学派主张减税、减少政府干预和削减财政赤字。里根政府采取了这些政策建议,使美国经济成功走出了“滞胀”的困境。对于不断推进市场经济改革的中国而言,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内生性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古典经济学阶段、现代经济学阶段和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阶段。本文从这三个阶段出发,分别回顾了从斯图亚特到后凯恩斯主义学派的内生货币供给理论。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在需求侧"三驾马车"拉动经济的政策逐渐失效的情况下,我国的政策重点转向了供给侧改革.我国的供给侧改革是以近年来兴起的新供给经济学理论为基础,融入了西方的实践经验以及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关键因素和体制因素,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理论体系和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6.
萨伊定律经过新古典经济学家的补充和完善成为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自由放任政策的理论依据之一.以供给学派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各学派,进一步发展了萨伊定律,为20世纪80年代陷入"滞涨"泥潭的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向供给转向提供了理论基础.文章结合我国实际.对宏观调控中的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政策的配合使用进行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文化产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015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本文基于我国的新供给经济学理论,针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关政策和主张,探讨了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出路,实现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经济经济进入需求约束型阶段后,扩大需求成为经济政策的必然选择,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成为盛行的理论和政策取向,但是,片面注意需求管理,而忽视供给以及我国需求管理与西方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经济需求管理在前提条件、政策运行环境的差异,很可能导致政策失效。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在20世纪70年代持续的“滞胀”从实际上证明了需求管理的缺陷,供给学派则从理论上指出了其不足,本在供给学派观点基础上,对当前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政策在中国的局限性作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周婕 《特区经济》2011,(6):228-229
在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中,我国政府前后推出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无不是为了稳定金融市场,遏制经济恶化。这些政策方案充分体现了凯恩斯经济学所阐述的需求理论和供应学派经济学所阐述的供给理论,以及与这两种理论相适应的政策建议,对我们具有特别的借鉴意义——因为所有经济问题都可以归结为需求与供给的均衡。  相似文献   

10.
朱莹莹 《特区经济》2011,(2):290-291
2007年由美国引起的金融危机给美国乃至全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我国也在出口、外汇等方面受到了影响。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结合我国国情在供需、税收和国家干预三方面对凯恩斯主义和供给学派的财政政策对中国经济适用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供给侧改革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对产业价值链上的核心企业和合作企业的合作开展研究,认为核心企业在合作过程中不仅仅为了合作过程中一般的期望收益,更是从产业价值链提升、产业价值链价值实现等战略目标出发来获得份额保证,本文认为合作关系依赖于合作双方信任度,同时认为合作时间长短、创新保护、组织模式和能级差异等都是直接影响合作效率高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王东  滕思维  王嵛英 《科技和产业》2022,22(11):113-117
新时代养老服务建设重点任务之一在于养老服务行业的人才供给,但是目前养老服务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之间仍然存在供需不均衡的问题,包括养老服务行业人才供给少、性别比例失衡、专业技术水平低、流失率高等现实困境。为解决养老服务人才供给困境,从供给侧角度出发需要政府加大职业宣传与人才政策落实,鼓励高校适应养老需求精准办学,同时要加强劳动教育,塑造养老服务职业尊严,从而调动社会参与养老服务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Conclusions At this point, I would like to summarize the main arguments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I will then briefly comment on what I feel are the main implications of these arguments.  相似文献   

14.
周密  郭佳宏  朱俊丰 《改革》2021,(1):92-108
融合劳动价值论和新熊彼特增长理论,考虑需求结构升级、企业家劳动异质、经济增长导向三大假设,构建多部门新熊彼特增长模型,并运用31个省份1993—201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脱实向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是:“脱实向虚”引致企业家创新性劳动减少,生产率参数受阻,经济增长率下降。这使得新古典框架下“从资本向全要素生产率升级的创新性劳动偏向型道路”可能转向“从资本向投机演变的投机性交易劳动偏向型道路”,出现供给侧结构性失衡。只有优先解决“脱实向虚”带来的供给侧结构性失衡,才能回归供给侧的正常资源配置结构,因此,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不能简单仿效西方进行管制放松或自由化,而应先运用政府之手,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将投机性交易劳动关进“笼子”;进而运用市场之手,优化资源配置,释放创新性劳动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耦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继续为中国经济在转型阶段持续健康发展指明正确路径。自提出两年多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各个地方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对株洲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典型经验归纳之后,深入剖析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地方性困惑,从而提出株洲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推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工业和能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两架马车,而能源分为石油、天然气、煤炭。在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石油、天然气大部分依然靠进口,煤炭自然而然成为我国能源的主力军,然而由于过去煤炭的利用效率低下,导致煤炭过度开采,资源浪费量过大,产生了许多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然而近10年来,随着中国签订"巴黎协议"、博鳌论坛的召开,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中国能源正面临全面转型升级。本文首先说明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定义以及提出原因、内容。基于中国煤炭的现量特点,本文接着阐述了全球煤炭开采企业的产量比较,有了煤炭的产量自然要涉及到煤炭的消费,本文从中国煤炭消费量,世界各个国家的煤炭消费量和中国各能源产量的占比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由于中国的煤炭产量效率不高,现仍旧需要大量进口,所以研究近几年来我国的煤炭进口量就显得有必要了,本文研究了2013年到2018年上半年的煤炭进口量。通过比较各年份的煤炭进口量的大小,可以知道近些年来中国的对于进口煤炭数量的政策导向。针对所列出的数据来说明中国目前所面临的煤炭能源的困境,并针对这些困境来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快更好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企业竞争力,全国各地都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指挥,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主要任务,全面推进改革政策的实施。由于不同区域的地理位置、占地面积、政府财力、社会结构、经济规模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在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要因区而异。基于区域差异视角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实施效果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优化策略,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实施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前,能源行业中的煤炭、电力已相继走进供给侧改革的队伍中,但能源的重要性,使能源供给侧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由于能源行业以各行各业为需求客户,能源供给侧改革不能割裂需求侧管理,需要通过两个转变来构建以有效供给和供需协同转化为典型特征的目标能源系统。要通过能源供给侧改革从根源上解决一系列能源问题,则需要大力推进综合能源服务。利用综合能源服务供给,与能量供给形成协调运作的供给子系统,以满足服务新需求实现能量的有效供给。同时通过综合能源服务把供需有机联系起来,充分利用供需双侧资源。本文最后从投资、经营和政策三个环节为综合能源服务的完善提出了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企业正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潮流中,各个企业需要按照供给侧结构性要求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理方式进行必要的调整,根据任务要求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和管理目标进行规划和改革,而管理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许多方面都发挥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如何让企业的价值得到增值,管理方式的创新如何为企业解决战略发展问题及如何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决策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