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点不是产品、不是技术、也不是资金,而是企业的生态位。从狼变成狗,猿变成人来看,生物是可以变化的。为什么会变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生态环境变了,生态环境一变,他们的“习性”就变了,“习性”一变,“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人类从猿进化而来,虽然是高级动物,但人类与动物在生存竞争、尤其是企业之间的竞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落后了,而且还有越落越后之势。对于落后的原因,人们众说纷纭。有的将原因归于河北离北京太近,“怕”字当头;有的将原因归于河北思想保守,“左”得“可爱”;有的将原因归于河北错过了几次发展大机遇,“傻”得到家;还有的将原因归于河北政策不开明,“管”得太死,等等。这些说法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了认识,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是“根本意义”上的原因。从“根”上讲,是河北的文化土壤出了问题。燕赵文化自有其许多优秀之处,但也有很多与现代化、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地方,有很多的缺憾和不足。这些文化缺憾通过它的主体——人,表现出来,就构成了区域群体中人的性格弱点及其行为限制。有弱点,就要找出来,否则就难以改变和前进。本文主要从文化的角度,对能够表现河北文化特质的社会精英——老板群体——的性格弱点进行分析。所反映的既有个性,也带有共性,不仅在河北的企业家身上存在,在北方省份企业家的身上也或多或少地存在……  相似文献   

3.
公司进化论     
孟庆祥 《商界》2007,(3):54-56
一种动物或者植物以一种方式而不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存在,有它存在的逻辑必然。而这些规律同样可以用于解释公司的演进。1898年,美国经济学家凡伯伦提出:“经济学为什么不是一门进化的科学?”马歇尔也宣称:“经济学的麦加应当在于经济生物学,而非经济动力学。”  相似文献   

4.
当我们还在为’96戛纳国际广告节中国选送的69件作品在大赛中“全军覆没”按捺心头不平之火之际,又闻’97戛纳国际广告节中国选送的19件广告作品“纷纷落马”。作为中国的广告工作者,无不心情沉重。国门之外,两次受挫,广告界众说纷坛。但有些说法,去年有,今年又有,似乎成了“定论”。即中国的广告作品未获奖原因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是“西方人思维方式与中国人大不一样”;“西方人不懂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说法不能说不对,但并不是本质的原因。戛纳广告节是法国广告商以及民间团体组织的,纯属一种商业活动,…  相似文献   

5.
《现代商贸工业》2003,15(8):1-1
当代社会学家研讨现代消费方式的变化时发现,如今已经进入了“生感时代”,也就是经济进入平稳的发展时期,产品供给过剩,人们开始追求“感性的生活”,追求更能满足自我归属与关爱、尊重与地位乃至自我实现需求的感性商品消费。对酒类而言,从表面上看,酒是一种饮品,但从社会化的意义而言,人们消费白酒的本质需要,大多数绝不是生理上对食物饮料的需要。对于主力消费群体来说,消费白酒是一种文化上的需要,这种需要是在文化的支配下发生的行为,如进行亲情、友情等情感交流时,为表示理解与尊重,表达热情与精神……这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是人们以精…  相似文献   

6.
罗高峰 《商业时代》2006,(15):95-96,94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即使相同的文化在不同的企业中也会有不同的内涵。构建“金字塔”型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方法。“金字塔”型企业文化包括一种无形文化。四种有形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是构建企业精神文化。通过“五抓”才能使企业的精神文化成为员工群体的共同意识和经营理念。只有企业的精神文化已成为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才能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语境中,西方学者常常用“FLOW”和“FLUX”来描述文化信息传播的状况,他们是说文化信息影响方式和生产方式完全是一种流动状态。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作为文化信息传播的一种样式,广告常常在不同的文化群体中流动。在麦克鲁汉所形容的这个“地球村”里,我们对广告有必要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来审视。  相似文献   

8.
《商务周刊》2010,(1):16-16
“蚁族”并不是一种昆虫族群,而是“80后”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指的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他们是有如蚂蚁般的“弱小强者”,他们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  相似文献   

9.
记者问(以下简称“问”):文化一词虽说无处不在,但对它的涵义又难以准确把握。请问您是如何理解文化及工商文化的?王新怀书记答(以下简称“答”):确实,说起文化,我们并不陌生,但对文化的理解很难一步到位。我认为:首先,文化是共有的,它是一系列共有的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其次,文化是学习得来的,而不是天生就有的。再次,文化是可以感知的,甚至有些是可以看得见的,它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所处的外部环境,体现在他的举手投足之间以及他的整体气质。  相似文献   

10.
朱为众 《新财富》2010,(7):50-52
很多中国企业都把“以人为本”写进了企业文化,但执行的却多是家长式的“以人为本”,这和西方跨国公司基于尊重人文价值的“以人为本”南辕北辙。在像郭台铭这样白手起家的商业领袖群体中,这一特征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1.
我说中国没有品牌?并不是代表着我对前不久奥美全球总裁夏女士的中国无品牌论的赞同,是因为我对品牌的理解不一样。可能按照我的这个品牌标准,只能是这个结果。品牌不是商标,品牌也不是形象,品牌更不是“名牌”。品牌是与消费者建立起来的文化沟通关系,是生活与消费习惯形成的生活定势。只有一个产品的消费选择中有一种文化般的核心作用,它才是一种品牌的表征。  相似文献   

12.
姜汝祥 《商界》2006,(9):99-99
在经历了执行、细节、狼性的“内功”启蒙之后.我觉得目前中国企业最需要的.可能是底线规则之上的执行、细节、狼性,而不是无条件的执行、细节、狼性。 在这一点上。中国企业家不是不愿.而是不熟或不会。道理很简单,中国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人治文化.我们大都对如何“人治人”的方法烂熟于胸.而对“法治人”总觉得隔一层,不过瘾。但事情的发展并不以我们个人的好恶为转移,事情的发展是以时代趋势与市场经济的规律为准绳的,一旦“法治化”构成我们必须过的坎。那么。过不去的.就将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13.
王曙光 《浙商》2005,(6):22-22
前几年,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形容浙江的民营经济是“小狗经济”:“一条小狗不是斑马的对手,但无数条小狗在一起,这条咬腿,那条咬尾,再大的斑马也可能躺下”。一时间,“小狗经济”在浙江泛化,成为一种具有标杆意义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现代商业》2004,(3):72-73
中国零售业正在进行的“抗战”,与60多年前的“抗日战争”有可比之处。简单的类比可能是属于机械唯物论范畴,但在“速胜”与“速亡”的两种声音里,仔细端详沃尔玛之类的洋超市,它也不是无懈可击,它也有致命诱惑,它的软肋,明眼人一看便知……  相似文献   

15.
在我看来,未来的商战必将是一场“文化大战”。而“文化大战”的主角则是一大批儒商。对于新一代的儒商而言:企业社会责任实在是“企业”的一个基因;所谓实践企业社会责任,乃是他们的一种情怀和使命,而不是出于一种经营上的考量。  相似文献   

16.
大力加强基层建设,创建优良工商所文化,这是我们武汉市工商局党组提出的全市工商系统“三大建设”(信息化建设、队伍建设、工商所建设)任务之一,也是认真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一、工商所文化的特征及功用工商所文化不是凭空想象的抽象物,而是客观存在的必然反映,是工商所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工商特色的精神和某些物化的精神。它包括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管理人员文化素质以及蕴含在工商行政管理制度、工商形象、工商行政管理行为之中的文化特色。或者说,工商所文化是贯穿于…  相似文献   

17.
林莹 《中国广告》2023,(4):41-43
<正>通常而言,HR是一家公司的常规职能部门,且往往是一种业务支持型的存在。但与群邑大中华区首席人才官姜春鸣(Michelle Jiang)女士对话后,我们对HR有了完全不同的理解和思考。在群邑,HR的“可见度”非常高,有一套可持续的人才生态系统,甚至经常参与业务一线,是业务团队的“战略伙伴”。群邑旗下各具特色的不同厂牌,纷繁复杂的组织结构,以及广告营销行业的快速变化,给人力资源工作提出了高难度挑战,但多样性和快节奏也推动着群邑人才部门的不断进化。  相似文献   

18.
纣苡蔺 《华商》2014,(20):73-74
自黑,已经成了一种流行。 这里的“黑”可不是一种颜色,而是一个动词,“揭露短处”的意思。在很多时候,自黑是对生活的自嘲,是一种“放下伪装和防备.活得轻松一点儿”的生活智慧。,在社交网络时代,“被黑”与“自黑”巧妙地发挥着群体互动的功能。“黑”优势群体,大众实现了心理平衡,而优势群体的“自黑”则巧妙地软化了阶级矛盾。  相似文献   

19.
《中国广告》2009,(3):117-117
“囧”是什么?它是一个汉字,“囧”字在《康熙字典》里也有显示,读音Jiong。“囧”的本义是“光明”的意思。但就是这样一个字现在被赋予更多的意义,并发展成为一种奇特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落后了,而且还有越落越后之势。对于落后的原因,人们众说纷纭。有的将原因归于河北离北京太近,“怕”字当头;有的将原因归于河北思想保守,“左”得“可爱”;有的将原因归于河北错过了几次发展大机遇,“傻”得到家;还有的将原因归于河北政策不开明,“管”得太死,等等。这些说法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了认识,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是“根本意义”上的原因。从“根”上讲,是河北的文化土壤出了问题。燕赵文化自有其许多优秀之处,但也有很多与现代化、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地方,有很多的缺憾和不足。这些文化缺憾通过它的主体——人,表现出来,就构成了区域群体中人的性格弱点及其行为限制。有弱点,就要找出来,否则就难以改变和前进。本文主要从文化的角度,对能够表现河北文化特质的社会精英——老板群体——的性格弱点进行分析。所反映的既有个性,也带有共性,不仅在河北的企业家身上存在,在北方省份企业家的身上也或多或少地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