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对于每一种滞销商品,零售企业一定要查明滞销原因,了解淘汰商品的真正原因,究竟是商品不佳,还是人员作业有误?又或是缺货未补、陈列定位错误?然后再确定商品是否需要淘汰。一旦发生商品滞销现象,零售商此时面对的是货架上的商品销售不畅,那怎么办?一般采取两个方法:其一是扩大销售,其二就是让滞销商品从货架上消失。  相似文献   

2.
每种商品在销售企业中都有其生命周期,如导入期、成熟期、淘汰期、废止期等.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允许对该商品所执行的作业有所不同.例如在淘汰期,不允许该商品的订货,只允许销售.在废止期,不允许该商品的订货和销售等.这就是商品的作业策略,它规定了该商品当前能够参与的作业活动.  相似文献   

3.
当你进入10家“夫妻老婆店”。会发现至少有9家的货架上放着你半年前就看到的商品。至少有5家放着你一年看到的商品,至少有3家放着已经超过保质期很久的商品——它们甚至还保持着当初上架时的“蔫”样子.但糟糕的是,很多规模更大的零售商。表现得并不比这些小店好多少。那些懒惰的经理们会等到供应商把“新品进场费”摆到自己面前时才考虑淘汰商品!他们不知道:滞销品是超市经营中的毒瘤,只有及早去除。营运才能健康进行。滞销品占据了空间.使新品无法导入。畅销品的陈列无法扩大,降低单位面积营业效率,占用仓库。影响到零售企业的资金流转。浪费了消费者的注意力。损害门店形象。久而久之。门店便将“败血而死”。商品为什么会“打蔫”?如何防止“打蔫”?出现了“打蔫”现象又该如何亡羊补牢?  相似文献   

4.
《中国市场》2004,(7):56-57
<正> 对于每一种滞销商品,零售企业一定要查明滞销原因,了解淘汰商品的真正原因,究竟是商品不佳,还是人员  相似文献   

5.
连锁门店的导购员是连接顾客需求与商品价值的桥梁,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中心,运用各种销售导购方法和技巧,最终实现商品的销售。因而连锁门店的销售导购必然与导购人员息息相关,连锁  相似文献   

6.
当你进入10家"夫妻老婆店",会发现至少有9家的货架上放着你半年前就看到的商品,至少有5家放着你一年前看到的商品,至少有3家放着已经超过保质期很久的商品--它们甚至还保持着当初上架时的"蔫"样子。但糟糕的是,很多规模更大的零售商,表现得并不比这些小店好多少。那些懒惰的经理们会等到供应商把"新品进场费"摆到自己面前时才考虑淘汰商品! 他们不知道:滞销品是超市经营中的毒瘤,只有及早去除,蓄运才能健康进行。滞销品占据了空间,使新品无法导入,畅销品的陈列无法扩大,降低单位面积营业效率,占用仓库,影响到零售企业的资金流转,浪费了消费者的注意力,损害门店形象,久而久之,门店便将"败血而死"。商品为什么会"打蔫"?如何防止"打蔫"?出现了"打蔫"现象又该如何亡羊补牢?  相似文献   

7.
对于商品的结构调整首先是在门店商品品种极大丰富的前提下进行的筛选。优化商品结构应按以下指标进行考核。1.品销售排行榜。现在大部分门店的销售系统与库存系统是连接的,后台电脑系统都能够整理出门店的每天、每周、每月的商品销售排行榜。从中就可以看出每一种商品的销售情  相似文献   

8.
<正>某企业商品汰换流程描述 (1)商品汰换流程的应用是为了确保及时淘汰销售业绩不畅的商品;提高门店单品经营效率和货架效率;同时有效避免滞销商品的高库存风险和物流成本支出。 (2)在对进店销售一段时间的新商品进行经营业绩评估,根据经营评估结果对新商品的销售状态从"N=新商品"调整为"A=正常商品"或"D=淘汰商品"。  相似文献   

9.
销售商品收入确认:企业所得税法与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企业所得税法与会计准则一直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必须"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才能确认销售商品收入,而企业所得税相关法规无此规定;对于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的收入确认,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应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可以在当期全额确认销售收入存在的差异等方面.对于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账务处理,除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外,企业会计准则对于收入的确认要比企业所得税法更为谨慎和严格,这也符合会计的谨慎性原则和税法的强制性原则,能确保企业不高估收益,同时能保证国家的应征税款不被流失.  相似文献   

10.
一、销售商品收入会计确认与税法处理的差异分析 (一)不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规定,不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在商品发出时一次性确认销售收入,并根据会计配比原则,同时结转相应的成本.而税法规定,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可见,会计准则和税法对收入的确认时间不一致,如果分期收款的时间不跨年度,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当年的总收入是一致的;如果分期收款的时间跨年度,则应将会计处理中多计的收入和多结转的成本进行纳税调整.  相似文献   

11.
(九)分期收款销售实务案例例:A企业2003年1月1日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甲商品一台,售价800 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实际成本为500 000元,合同约定款项分5年平均收回,每年的付款日期为当年1月1日,并在商品发出后先支付第一期货款。每年收回货款160 000元。A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分录(假定符合销售商品收入确认的所有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一、销售退回发生在收入确认之前 如果商品发出时不符合收入确认的条件,那么会计核算就不确认收入,一般也不确认增值税销项税额,只是将发出商品的成本转入"发出商品"科目.在这种情况下发生销售退回时,企业按已记入"发出商品"科目的商品成本金额,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发出商品"科目,不涉及增值税的调整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家电专业店经营规范》标准已经正式出台,其中规定,商品降价销售,应告知消费者降价的真实原因及真实降幅;瑕疵商品,应同时明示瑕疵状态及制造商、零售商豁免的相关义务。  相似文献   

14.
王月 《商业会计》2008,(5):47-48
一、会计舞弊手段分析(一)收入舞弊手段1.扩大销售核算范围虚增收入。主要包括:将销售回购、销售租回等业务确认为收入;将委托加工业务的发出以及收回,通过对开发票方式分别确认为销售以及购买业务;将非营业收入虚构为营业收入。2.提前确认收入或记录有问题的收入。主要包括:在尚未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就确认收入;对发出商品以及委托代销等业务提前确认商品销售收入;将向附属机构出售产品确  相似文献   

15.
<正>淘汰商品,说简单了,只要店主勤快,就能迅速起色;但它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实际工作中,零售商经常遇到一些问题,其中包括: 1.跨品类删除商品是中小零售企业常犯的错误。对于有些小型的门店,门店管理者习惯将所有商品的前几名和后几名进行分析,这种全品类下的分析不仅没有可比性,甚至难以判断什么是滞销商品?什么是畅销品? 难道便利店中食用盐的利润没有巧克力高,就可以淘汰它吗?  相似文献   

16.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作为审计人员主要的审计方向,一直为人所关注.而收入确认、管理层认定、审计证据、审计程序和方法等又是其尤为关注的方向.本文就以美国证监会审计案例中的S公司为例,进行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7.
销售商品取得的收入是企业经济利益总流入的主要采源之一。作为企业经营业绩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销售商品收入究竟应当满足哪些标准才能予以确认,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能否得到准确的报告,因此,对企业来说进行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标准的探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指出确认销售商品收入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本文重点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销售退回是指企业销售出的商品,由于质量、到货时间、品种等不符合要求的原因而发生的退货。文章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分别对销售退回商品属于本年度销售还是以前年度销售进行分析,具体分为本年度销售商品收入确认之前、收入确认之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以及不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但发生退回的商品属于以前年度销售的销售退回进行账务处理,并通过案例账务处理对比分析不同时点销售退回处理方法之间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正>应收账款及其风险的产生应收账款指该账户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材料、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收取的款项以及代垫运杂费和承兑到期而未能收到款的商业承兑汇票。应收账款是伴随企业的销售行为发生而形成的一项债权,因此,应收账款的确认与收入的确认密切相关。通常在确认收入的同时确认应收账款,该账户按不  相似文献   

20.
<正> 商品采购是指为保证销售需要,通过等价交换方式取得商品资源的一系列活动过程,包括确定需求、发掘资源、选择供应商、交易条件的谈判,签发购物合同、督促供应商、处理纠纷等。商品采购必须以市场需要和公司经济效益为依据,为此应做到:质量合适、数量合理、价格合理、货源合适、时间合适、交货合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