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郑小兰 《价格月刊》2009,(11):41-43,48
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培养新型农民,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路径.然而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遵循内在规律,还要寻求外在推动力量.可是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存在的问题较多,农业企业发展缓慢,产业集群发展受到限制,不能有效体现其优势和功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培育农业产业,强化产业集群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税收政策历来都是政府促进产业发展的一项主要经济政策,深入研究如何优化和完善税收政策促进农业产业化,培育农业产业集群,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水平,不仅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而且对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谈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君茹 《商业时代》2007,(33):101-102
农业产业集群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为此应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构建产业集群发展平台;依托特色产业和生产基地,打造龙头企业;强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加强农业产业链上各经营主体的分工协作,形成地方网络等,以推动农业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实施农业供给侧改革这一大背景下,要提高农业现代化程度及农业竞争力,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是必经之路。由于各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特征、区域特点等多重因素的不同,形成了适合本区域的各种农业产业集群模式。在对产业集群和价值链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农业产业集群的三种模式:基于资源禀赋的特色种植业产业集群价值链;农产品加工型产业集群价值链;农业科技园区驱动型产业集群价值链。产业集群的价值链是产业集群能够生存发展、不断壮大的内在因素和基础条件,通过对农业产业集群价值链从横向和纵向关系方面进行分析,进而立足于价值链协同管理来整合农业产业集群,降低成本,提高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张萌 《现代商业》2014,(26):35-36
在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形式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与基础。农业产业集群作为实现农业现代的重要标准之一,可以较好地促进产业内部的协调与发展,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是指要准确把握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的机理特征。在动态与静态分析的两种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从而在理论上构建合理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型。在现代经济环境下,以此模型为基础,采取科学的研究方式对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的各阶段特征进行分析,有利于促进对这一阶段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完善产业集群形成机制。本文结合多种内部与外部因素分析,并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实际条件,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提出若干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东升 《商业研究》2008,(6):182-184
农业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网络组织,高效运作依赖于信任机制作用的发挥。通过分析信任治理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机理,探究农业产业集群成长中的声誉、关系与制度信任治理模式,并从特色定位、根植性培育、区域品牌塑造等方面,提出实现农业产业集群升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陆晨 《市场论坛》2023,(9):68-73
乡村产业发展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为农民增收、农村富裕提供有力保障。文章利用归纳法与案例分析法对广西乡村产业发展基本情况、政策措施、典型案例、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研究。广西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政策体系有待完善、农业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农村劳动力素质水平不高、农产品品牌建设意识不强等问题。进而提出从强化政府与市场分工协同作用、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乡村产业振兴人才队伍培养、推进农产品品牌打造等方面,进一步推动广西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杜冬  侯冬梅 《致富时代》2015,(2):119-120
2013的中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最终上升到53.7%,农村人口任占总人口的46.3%,提高农村人均收入任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二十世界七十年代开始,国外开始了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并在九十年代取得了明显的成果。我国在二十世界九十年代开始了对于产业集群的研究,并将产业集群运用于农业方面,取得的成果显示:农业产业集群是一种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是能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增强农业产品竞争力的新型产业组织形式。本文以筠连县春风村产业发展为基础,分析春风村产业的发展现状,讨论筠连县发展产业集群的可行性,并构造了筠连县发展产业集群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摘要:农业产业集群对农村城镇化建设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它为农村城镇化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同时它有利于为新型城镇培育新型农民。但是,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各方面原因,目前,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农业产业集群层次低、农民文化科技水平低、发展资金严重短缺等问题。今后应该采取制定科学的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创造利于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环境、积极筹集资金、加强科技创新等措施加快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黄山松  胡芸  黄永红 《商业时代》2007,(31):109-110,103
农业产业集群是现代农业发展最有效的组织形式。本文基于培育农业集群的现实需要,从财政支农、信贷体系、资本市场融资及吸引外资等方面分析了欠发达地区现代农业集群培育中资本支持不足的问题及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1.
农产品"品牌"是一个国家、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的综合标志,农产品品牌的发展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进行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对企业产品升级具有推动作用,可以提高企业产品附加价值,有利于企业融资扩张;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对行业的推动作用主要有:有利于市场结构优化配置,有利于推动产业升级;有利于产品差异化;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对社会的贡献作用主要有:有利于消费者选择;促进企业提高使命感;有利于形成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经营层次;促进品牌资源整合,提高农业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12.
企业集群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企业集群的形成包括多方面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市场因素、政策因素和历史文化因素。研究企业集群,对于培育区域竞争力、推动地方经济增长、解决"大企业"病、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对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实现其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农业产业通常被认为是完全竞争市场的典型,运用产业经济学和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基于工业化思维基础之上,对农业产业及其产前产后关联行业的市场结构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农业非对称市场结构是导致吉林省农民收入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若改变现有非对称市场结构的关键在于市场中介的发展及现行的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实施农村市场国际化面临的困境是产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适应国际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弱,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不健全,农产品加工附加值低、标准体系不严格,农业劳动力整体素质低下,不适应农村市场国际化。黑龙江省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搞活农产品流通,着力发展小城镇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产品的产业链和附加值,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服务业,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以提高农村市场主体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实施农村市场国际化面临的困境是产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适应国际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弱,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不健全,农产品加工附加值低、标准体系不严格,农业劳动力整体素质低下,不适应农村市场国际化。黑龙江省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搞活农产品流通,着力发展小城镇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产品的产业链和附加值,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服务业,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以提高农村市场主体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是全国产粮大省,农村经济结构的主体是产业结构,要想发展农村经济就必须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当前,黑龙江省农村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是,第一产业比重仍旧较大,且内部结构协调度不高,农村工业发展缓慢,农村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应稳定发展农业,调整内部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加快发展工业,发展服务业,完善农村服务体系,科技创新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中需要金融支持,农村经济越发达,资金需求量越大。农业产业的特殊性和资金的趋利性,使资金不但没有大量注入,反而大量地通过各种渠道流出农业和农村,在市场经济下显得尤其突出。必须改革现行农村金融政策、体制和机构,建立适应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农村金融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是指某一特定区域内相互联系的企业与机构之间在地理上的集中,是介于市场和科层组织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博弈可以导致某种企业均能接受、具有一定市场稳定性、与一般市场价格相比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市场均衡价格.同时在产业集群内部,由于违背信任的代价高昂,企业有足够的动力维持相互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关系,比邻而居的企业之间由于频繁的交往和经常性的合作,产生了面对面的观察与学习的便利性,可产生较强的联合行动效应.企业通过合作达成资源、信息上的共享,促进由于创新带来技术上的升级,从而使集群内企业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