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发展目标之一,也是我国政府、学者、产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然而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呢?文章在介绍国际最新有关可持续发展治理的概念和理论,并在分析欧盟、经济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可持续发展治理的研究和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治理模式,以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环境污染治理与经济增长:模型与中国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一个人力资本内生增长模型,将环境及环境污染治理引入内生增长框架下进行分析,其中重点探讨了在达到均衡增长路径过程中经济增长、环境污染与环境污染治理的关系,同时考察了维持可持续发展需要具备的条件。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的数据对理论模型的一些结果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表明,清洁要素以及技术的使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国对环境污染一直以来缺乏足够的重视,目前仍然需要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提高环境污染治理的效率,地方政府的行为在其中会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公司治理问题是一个世界性课题,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公司治理评价是对公司治理活动的反馈与剖析,据此可以明确公司治理现状,查缺补漏,纠正偏差,确保公司治理的效率和效果。本文在介绍公司治理评价内涵及研究背景的基础上,对国内外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我国公司治理评价有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作为经济组织之一的企业集团制度变迁导源于市场竞争和交易关系的多样化,在市场竞争的态势下,完善企业集团协同治理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对企业集团协同治理理论进行简要分析;然后,从内部和外部生成环境探讨我国企业集团协同治理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外部协同治理和内部协同治理这样两个角度对完善我国企业集团治理进行理论说明。  相似文献   

5.
张淑梅 《中国经贸》2014,(12):46-46
本文分析了超限运输的本质成因,讨论了超限运输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所带来的损害。从内因、外因等诸多层面讨论了治理超限超载等措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多中心治理理论对我国城市治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治理的多中心特征越来越明显。本文论述了多中心治理理论的背景、内涵及特征,阐述了城市治理由传统的单中心管理向多中心治理的转变趋势,探讨多中心治理理论对我国城市治理的启示,以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效率,实现城市公共事务的和谐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模式,必须借鉴国际经验,本文通过对韩资公司在中国的治理情况进行结构、机制分析,探讨公司治理结构机制。这对当前正在进行的我国企业的公司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垃圾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我国城市垃圾问题的现状,介绍了我国目前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垃圾治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的是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首先,详细地讨论了影响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三大要素,即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其次,创造性地讨论了影响公司外部治理结构的机构投资者和股权结构.面对国际国内多变的经济局势,在结合相关专家、学者近几年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地分析了上述要素在公司运行中所起的作用,在分析其现状的同时找出了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达到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此也给予了高度重视。早在1994年我国制定《中国21世纪发展议程》的时候,就把能源列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领域之一。中国在能源领域实施可持续发展主要采取了下列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中也成为碳排放大国,从对全人类可持续发展负责任的态度出发,我们必须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紧密分析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路径,提出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的一个系统思考框架。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形成了“中国之治”的治理模式,彰显了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优势。在明确揭示“中国之治”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内涵、考察经济质量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位一体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引入“制度优势”拓展高质量发展内涵。运用1998—2020年国家层面数据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多维指标并进行差异化分析,揭示了“中国之治”制度体系下高质量发展整体趋势向好,但具体维度表现存在异质性特征。在制度内核稳定的前提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应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强化五大发展理念与经济质量、制度优势的深度融合与广度拓展。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国民经济和交通运输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构建和发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既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交通运输行业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从分析交通运输体系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中国发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必要性,结合国外低碳交通运输的实践和中国的现实情况,提出了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策略和"政府—交通运输企业—社会公众"的三方互动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开发区研究热点是随开发区发展而逐步发展的。开发区建设之初,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国外经验、开发区位置选择与政策导向等;随着大批开发区的建立,研究热点开始转向开发区增长动力、布局规划、土地利用、发展模式、产业战略及开发区治理等;当开发区建设进入成熟及转型期,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开发区转型与升级、开发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其发展的可持续性等问题。新时期,如何充分发挥开发区的"增长极"效应,如何促进开发区与区域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等成为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已限制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节约用水是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关键所在,是快捷、可行、广泛、有效地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之一。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节水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详细介绍了发达国家的节水经验。  相似文献   

16.
Role of China in Global Carbon Marke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 Introduction The international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is govern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adopted in 1992, and its Kyoto Protocol, adopted in 1997, which entered into force in 2005. A basic principle has been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1 cost-effectively. Because GHGs mix uniformly in the atmosphere, a given emission reduction is equivalent from an environmental standpoint wherever the action is taken. This property of “substitut…  相似文献   

17.
土地整理是现阶段实现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是促进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其可持续性发展正是化解土地利用、耕地减少和人地矛盾等问题的重要保障。文章从建立土地整理可持续性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入手,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并运用TOPSIS法分析了2000-2012年合肥市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性,得出合肥市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总体上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但发展性较弱,近年来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初见成效,为合肥市新一轮土地整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结合中国石化所属特大型油田实际,通过分析油田企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国外石油公司可持续发展经验,提出了适合我国特大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