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俄贸易中的灰色清关及其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4年2月俄罗斯强力部门查抄中国商人货物的艾米拉事件再次暴露了中俄民间贸易存在的问题——灰色清关,灰色清关已经成为中俄民间贸易的瓶颈,严重制约了中俄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本文就此展开,解释了什么是灰色清关,灰色清关形成的历史背景,分别从俄方和中方的角度分析了灰色清关问题至今悬而未决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解决灰色清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俄两方在贸易中不断发生摩擦,尤其以“灰色清关“问题最为严重.该问题已逐渐成为制约两国贸易发展的瓶颈,它的存在反映了两国贸易制度背后隐藏更多的不完善之处.“灰色清关”危害着两国的经济利益,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两方通力合作,在加强贸易交流的基础上,为适应新形势发展,中国企业需要努力转变经贸出口观念,以及转变贸易策略.着力寻找相适应的经营模式,加强自律,此外,我国政府要加强同俄方政府的合作洽谈,要求俄方适当降低关税,以增加两国贸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灰色清关”被取代是历史的必然。按照俄罗斯的法律,只有在俄方正式注册的公司才有权从事进口业务。从理论上讲,绝大多数华商根本就没有直接从事中俄贸易的资格。在此背景下,一批专门为中国商人代理进口业务的“清关公司”随之应运而生。本次查抄事件可能是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俄出口中诸如“包机包税”、“包车包税”等“灰色清关”贸易方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在经济上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意义。然而,鉴于这种贸易方式不利于对商品质量的监管并造成俄方海关税收流失,因此,俄政府历来持限制其发展的态度。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俄罗斯也在积极争取“人世”,两国贸易逐步走向正规和有序是大势所趋。为此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规范中俄贸易秩序。  相似文献   

5.
一从“灰色清关”向“白色清关”转型 在苏联解体后的近20年时间里,中俄民间贸易走过了一条曲折而畸形的发展道路。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政治动荡,经济衰退,导致商品特别是大众消费品奇缺。为解决民众消费之需,同时也为解决俄罗斯正规清关(亦称“白色清关”)手续繁杂、海关官员办事拖沓的问题,“灰色清关”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俄贸易的提升,对俄运输出口也在大幅增长 提起中俄物流,很多出口商都认为是个复杂的问题,其中“灰色清关”是个绕不开的词。“灰色清关”问题并不是一两天形成的,虽然近年来,双方海关不断规范其进出口秩序,但是仍有出口企业铤而走险。  相似文献   

7.
中俄东部边境地区贸易合作实践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俄罗斯国内经济形式好转和中俄政治关系的不断发展,中俄边境贸易开始迅速增长。但中俄边境贸易中存在边境贸易政策、措施不完善,交通体系金融体系不发达等问题。双方应充分发挥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的作用,提升边境贸易层次,妥善解决"灰色清关"问题,加强对俄经贸大通道建设,加强双边政策信息交流,把握机遇,把两国经贸合作关系提升到新水平。  相似文献   

8.
“灰色清关”作为对俄民间贸易中的一个问题,发展至今已有10多年的历史。由于其具有偷税漏税的性质,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国内外就如何评价这种特殊的清关方式一直存在较大争议。特别是今年2月10日发生在莫斯科的“埃米拉事件”,中国商人货物遭查抄没收,再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中俄民间贸易中的“灰色清关”问题的高度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灰色清关”不仅存在于中俄贸易,而且也存在于俄罗斯与欧洲国家、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贸易中。俄罗斯对外贸易中“灰色清关”的普遍性不仅表明俄罗斯国产商品的有效供给远远小于有效需求,表明俄罗斯进口关税税率水平过高,而且还表明俄罗斯海关机构腐败程度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0.
“灰色清关”不仅严重威胁着中俄两国的民间贸易,而且制约着中俄两国正常经贸关系的发展。(1)华商的权益得不到保障,随时都有倾家荡产的危险,而俄“清关公司”、海关等部门则坐收渔利。(2)尤其需要重视的是,正是这条变相走私渠道所提供的偷漏税好处,助长了小商  相似文献   

11.
谭晶 《商业研究》2002,(10):133-135
进入 2 1世纪 ,中俄加强经贸合作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和俄经济的复苏 ,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两国的政治关系。当前 ,为把中俄经贸合作水平推向新高潮 ,应采取一些新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安全保障问题一直是所有重大国际活动的举办国需要面对的敏感问题。举办国对进出本国关境的人员及其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管和防范是保障国家安全和活动安全的第一步。[1]依据WTO多哈回合的贸易便利化要求,海关在执行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时不能阻碍自由贸易,不能用繁杂的海关手续形成一种非关税壁垒。这意味着我国海关在重大国际活动中要运用有限的海关人力与物力在保障贸易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贸易便利。本文将从2010上海世博会的海关边境保护措施出发,探讨国际重大活动中的贸易安全与便利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情况下 ,为了实现我国外贸的可持续发展 ,应采取新的战略取向 :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 ,促进产业内贸易 ;扩展贸易空间 ,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开拓 ;创造竞争优势 ,重视制度创新 ;增强环保意识 ,盯住国际标准 ,努力占领绿色市场等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4.
吴芳 《价格月刊》2020,(4):59-64
近年来,中国和东南亚新兴市场经贸合作往来频繁,发展十分迅速。这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双方对接更加顺畅,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体系保障更加有力,为双方经贸合作带来了新的需求,但也要看到双方经贸合作同样面临着非关税壁垒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政治互信,结合双方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特点,提升经贸合作的针对性,推动双方经贸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more and more Chinese enterprises have actively begun to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and exerted such tremendous influence that they are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role i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cooperation. But since the outbreak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2007,the road for Chinese domestic  相似文献   

16.
美国经验视角下我国海关贸易便利化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除传统的通关便利外已经先后实施了以海关风险管理制度、海关企业分类管理制度等为代表的贸易便利化制度,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本文选择美国海关贸易便利化制度的特点作为参照物,针对我国海关贸易便利化制度中的指导思想、海关与商界关系以及海关国际合作等问题展开对比分析,提出我国海关应当确立贸易便利与贸易安全平衡发展的指导思想、海关与商界之间应当构建"伙伴关系"以及深化海关国际合作并积极推动我国海关贸易便利化制度国际化。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中新经贸合作带来更大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新经贸合作受到双方外交关系、中美贸易摩擦、中国投资环境和彼此文化认同等因素的影响。要抓住发展机遇,改善现状,就要在正确分析其存在问题原因的基础上,强化中新高层战略沟通、推进中新经贸纵深合作、优化中国西部投资环境和实现中新民心相通互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持续抬头,中美贸易摩擦趋于常态化,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如何应对新挑战成为重大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浓厚研究兴趣。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沿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表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赶超与攀升无疑是此轮中美贸易摩擦的"催化剂",虽然中美贸易摩擦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制造业的赶超态势,但其负面影响也在逐步显现。中国依托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实现制造业高速增长的基础条件已经发生重大变化,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转变制造业贸易方式、推动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利用对外直接投资主动整合资源和加速制造业服务化,是中国制造业应对贸易摩擦和提高分工地位的有效途径。未来研究应更多关注中美贸易摩擦的"典型事件",并基于客观数据分析其影响;从宏观视角向微观视角拓展,系统跟进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制造业的现实影响;适应环境变化,关注中国制造业深度嵌入全球创新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海关与跨境制度是贸易便利化问题的核心,海关在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水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重点研究了美国和新加坡海关实施贸易便利化的特征,针对我国海关贸易便利化的实践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我国海关应当在"贸易便利与贸易安全平衡发展"的指导思想下,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海关与商界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加强国际海关合作,务实推进贸易便利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零售企业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国际化已成为世界零售业的一大潮流。国际化是零售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跨国经营是零售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的重要途径;国际市场商机无限,入世为我国零售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契机;国内零售市场的对外开放迫使我国零售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为促进我国零售企业的跨国发展,政府应从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和指导,打破内外贸行业分工,简化“走出去”的审批手续;建立健全各种配套服务措施,加强宏观管理;给予政策扶持,鼓励零售企业向海外发展。而作为零售企业则应苦练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加强联合,扩大规模,培育大型商团;选择适销对路的经营商品范围,突出中国商品特色;正确选择投资的国家和地区,由近及远、由点及面地向外扩展;加速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