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美国对华332调查逐渐增多。由于332调查往往是美国启动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的先兆,因此,其实际已成为制约我国出口贸易的潜在壁垒。本文首先剖析了332调查内涵与特点,然后详细分析了美国对华332调查的现状、原因及影响,最后全面探讨了我国应对332调查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国外对华贸易救济的新趋势及其应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2009年为例,研究了国际金融危机下国外对华启动贸易救济措施的新趋势,发现保障措施和特别保障措施急剧增加;通过分析保障措施和特别保障措施的特点,探讨了这些新趋势可能带来的危害和影响,并指出了产生新趋势的原因,提出中国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全球汇率战争的警报尚未解除,美国又拉开了对华新一轮贸易战.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10月15日宣布,应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申请,启动对华清洁能源有关政策和措施的"301调查".美国301条款是指<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第1301-1310节的全部内容,其主要含义是指保护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权利,对其他被认为贸易做法"不合理"、"不公平"的国家进行报复.中国官方10月17日对美国启动对华新能源政策措施301调查进行了强硬回应,既显示中国在拒绝美国在贸易及其他问题施加压力时正变得日益自信,也是中国决心发展高技术企业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美国在2005年颁布《美国贸易权利执行法案》后,将反补贴的国内立法适用到包括中国在内的所谓非市场经济体的输美产品。贸易救济权是平等赋予世贸组织所有成员的,仅仅从规则本身来看,美国对华实施反补贴调查于法有据。但它是在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定势思维的惯性下启动的,是与《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倡导的公平贸易的精神背道而驰的。规则背后隐藏着贸易保护主义动机的对华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5.
2010年,中国货物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31.3%,国外对华启动贸易救济调查83起,同比下降30.3%,表明中国货物出口总体环境得到改善。但贸易救济调查出现的一些新趋势和特征值得深思。文章拟从贸易救济调查方式结构、启动方结构、涉案产品结构及典型案例等角度对2010年国外对华启动贸易救济调查的情况进行综合评述,为中国更好地应对国外贸易救济措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美国于2009年9月26日实施的带有强烈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轮胎特殊保障措施”为美对华实施的首例特保案,将影响到中国10万左右工人的就业,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亿美元。这将意味着中国轮胎很可能无法进入美国市场。而且该案还可能被美国其他行业与其他WTO成员国效仿,产生极坏的连锁反应。因此,研究美国对中国实施轮胎特殊保障措施的认定程序、裁决依据、裁决和影响具有重要的经济与实际意义。中国应采取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开拓国内市场销售渠道;其他行业要做好应对类似轮胎特保案的准备,建立贸易预警机制;积极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迅速启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等对策来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7.
过去的2009年,国外对华共启动116起贸易救济案件,比2008年增加8起。其中,反倾销73起,同比减少7起;反补贴13起,同比增加2起;涉华保障措施23起,同比增加9起;特别保障措施7起,同比增加4起。  相似文献   

8.
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开始频繁实施。2009年4月20日美国钢铁工人协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出对中国输美商用轮胎的特殊保障措施案申请,要求美政府对中国出口的用于客车、轻型卡车、迷你面包车和运动型汽车的2100万个轮胎实施进口配额限制。4月29日美国启动对中国轮胎产品的特保调查。  相似文献   

9.
李素琴 《商业时代》2011,(12):30-31
全球金融危机后,许多国家对华启动了贸易救济调查。本文认为发展中国家启动的对华贸易救济调查呈现增多特点,其中拉美国家对华贸易救济调查居首位,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是发展中国家发动的对华贸易救济调查的主要形式。这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存在产业同构、中拉贸易存在结构和流向的不平衡、中国企业经营行为的不规范所致。为此文章提出了警惕贸易保护积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适时调整我国对拉出口战略,发展中拉和谐贸易、调整我国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商品结构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应对国外“双反”贸易摩擦需要有新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与美国、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频繁发生,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各国普遍增强了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贸易摩擦愈演愈烈。例如,最近中美之间关于我国光伏产品贸易的纠纷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贸易保护的主要形式包括:对我国出口产品进行反倾销、反补贴指控,或者启动保障措施、特别保障措施等,其中以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简称为"双反"案件)的方式最  相似文献   

11.
欧美对华实施贸易救济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入世以来,美国和欧盟对华贸易快速增长,同时对我国产品的限制越来越苛刻,实施了反倾销调查、保障措施调查等贸易救济措施,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在分析我国与美国和欧盟双边贸易及欧美对我国实施贸易救济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反救济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美国通过“购买美国货”条款已经过去大半年之久,这一带有典型强烈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政策的实施,对中美贸易关系造成的负面影响不断扩大。近期,美国相继对华采取的轮胎“特保”措施和对从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发起“双反”调查,这些既反映了当前中美贸易关系的状况,也体现了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实质。  相似文献   

13.
在国际纺织品贸易进入后配额时代之际,美国政府突破性地将对华实施过渡期纺织品保障措施(即纺织品特保措施)的要件由“市场扰乱”拓宽至“市场扰乱威胁”,这一重要政策转变与2004年7月以来美国国内对尚未取消被动配额限制的多种中国纺织品掀起新一轮特保申请高潮交迭在一起,将对中美纺织品贸易的未来走向产生深远影响。基于详实的历史事件和纵向比较,本文认为后配额时代美国对华纺织品特保政策新动向主要包括:政策目标从事后救济逐步延伸为带有进攻性的事前预防;政策实施从试探性和示范性阶段向全方位的应用层次转变。同时,美方对华采取纺织品特保措施将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通过从产业角度进行深入的成因分析, 作者认为:现有产业链受到破坏及产业安全受到威胁是后配额时代美国采取限制性对华纺织品特保政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世界贸易组织(WTO)近日公布了中国诉美国反补贴措施案(DS437)上诉机构报告。上诉机构维持了专家组关于美国在公共机构认定、土地补贴专向性认定、基于出口限制措施启动反补贴调查等方面的做法违反世贸规则的裁定,进一步认定美在对华发起的反补贴调查中使用外部基准的标准不符合世贸规则。这意味着,美国不可再用此前方法对中国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其发起单边贸易救济的难度加大。该案于2012年5月由我方发起,2014  相似文献   

15.
《中国检验检疫》2007,(10):57-57
近日,美国纺织团体协会前主席、美国国家纺纱集团现任主席及首席执行官吉姆一切内特在美中经济安全审议委员会举行的有关“中国在纺织品服装制造业的威胁和现有贸易救济措施如何解决中国威胁”的听证会上作证,针对中国的“不公平贸易”,切内特提议采取9点计划,重新振兴美国制造业。具体步骤包括:1.通过强硬的货币法案;2.延长或替换现有的对华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美国对华频繁实施两反一保措施,其目的何在?本文通过对美国对华实施两反一保的现状、特点、动因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美国对华频繁使用两反一保的做法,美国对华频繁使用两反一保贸易救济手段具有很强的歧视性,不仅对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不利,最终损害的也是美国自己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美、欧纺织品贸易争端探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万莉 《价格月刊》2006,(2):31-32
一、中国与美、欧的纺织品贸易争端及进展2005年1月1日,根据WTO的《纺织品与服装协议》规定,国际纺织品贸易正式取消配额制度。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与出口国,在国际纺织品贸易的后配额时代可以更充分地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提升在国际纺织品市场的份额。然而,就在配额取消仅3个月之后,世界两大经济体美国和欧盟就以自2005年1月1日以来中国纺织品对美、欧出口激增为由,对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品和服装进行调查,从而确定是否需要重新实施配额限制,以保护美、欧纺织服装业制造商的利益。2005年4月美、欧分别启动对中国纺织品的特保调查程序。4月4日,美国商务部宣布自行启动对中国3类纺织品的“特保”程序,宣布向中国7种纺织品设限。更有甚者,美国在没有和中国举行任何磋商的情况下,于5月23日和27日单方面先后对中国7种纺织品实施配额限制。欧盟委员会则发布了《对华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行动指南》,规定了欧盟对来自中国纺织品进行设限的条件和程序,先后对10余种中国纺织品启动了设限调查。5月27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就T恤衫和亚麻纱两类纺织品的进口向中方提出正式磋商请求,要求对这两种纺织品实施特别限制措施。根据WTO相关规则,中国与欧盟的磋商期为15天,也就是在6月11日,若中欧双方无法达成双方满意的解决办法,欧盟将决定是否对中国T恤衫和亚麻纱实施“特保”措施。2005年5月24日,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与到访的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就纺织品问题举行了第一次谈判,以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片案,2005年6月10日,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为首的欧盟贸易代表团与商务部  相似文献   

18.
美国对华贸易歧视政策及原因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入世以来,中国对美贸易快速增长,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温,为了限制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美国对华实施了歧视性贸易政策,同时成为美国实施贸易救济政策最多的国家,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文章就美国对华歧视性贸易政策及实施原因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美国越来越多地使用337调查阻碍中国产品出口,337调查成为美国对华进行贸易限制的除"两反两保"之外的又一重要手段。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美国对华337调查具有简便性、歧视性、严厉性、广泛性和持续性等特点,并呈现出调查数量上升、专利侵权为主要诉由、涉案产业高技术化等趋势。337调查有其致命的杀伤力,如侵权成立,相关产品将永久地被排除在美国市场之外。因此,对于滥用337调查而产生的知识产权壁垒,中国应采取建立激励相容的自由贸易机制、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做好预警与应诉等相关措施"拆壁破垒"。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欧盟加大了对华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力度,其中约67%最终采取了惩罚性措施。本文基于Probit模型分析了1989-2013年间欧盟对华143起反倾销和反补贴案件,考察了影响裁决结果的宏观经济和政治经济因素,认为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实施、欧委会倾向保护主义以及欧盟经济增长率较高都会降低欧盟对我国出口企业采取惩罚性措施的概率。特别是,欧委会贸易委员倾向于保护主义会增加立案调查数,但最终采取惩罚性措施的概率反而降低,而在欧盟经济增长率低于1.5%时全部采取了惩罚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