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5年4月30日.建设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提出明确的实施措施。具体包括:自6月1日起,对个人购买住房不足两年转手交易的。销售时按其取得的售房收入金额征收营业税;禁止商品房预购入将其所购买的未竣工的预售商品房再行转让;实行实名制购买房屋,推行商品房预售合同网上即时备案,防范私下交易,在商品房预购人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之前,房地产权主管部门不得为其办理转让等手续;房屋所有权申请人与登记备案预售合同载明的预购人不一致的,房屋权属登记机关不得为其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手续……这些政策和措施,是政府打击房地产市场虚高房价的又一记重拳,但是,在房产市场的泱泱洪流中,它是否真的可以按照目标,达到预期效果呢?  相似文献   

2.
商品房预售制度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是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商品房预售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这一制度的典型特征是商品房预售合同的标的物在签约时尚不存在、预售商品房大多是房产商已确定的地段、楼房、面积及辅助设施并标明每平方米的房屋价格以及商品房预售人在未来约定的时间交付商品房,而商品房预购人则预付商品房价金。由于商品房预售制度自身的特征,因此消费者权益会因此受到侵害。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国家可以通过健全市场监督机制,规范房地产市场以及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加强监管力度,对缺乏诚信、违规经营的房地产开发商予以重处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自2006年深圳正式成为首个国家住宅产业化综合试点城市以来,住宅产业化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关注。我国目前商品房主要采用预售模式,因此住宅产业化下商品房预售制度能否仍然适用成为值得探讨的话题。首先对目前住宅产业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列举出住宅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同时,指出住宅产业化下商品房预售可能会面临的问题,提出一些完善制度的建议,力求住宅产业化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商品房预售帝l度自20世纪90年代实施以来,为房地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近年来,有关商品房预售制度去留的争论此起彼伏。本文笔者通过对预售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客观分析,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提出完善预售制度的方法,以期从根本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今年两会期间,商品房预售制度再次成为“炮轰”的对象。有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向大会提交议案,历数商品房预售制的各种“罪过”,要求修改《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彻底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  相似文献   

6.
王者洁 《现代财经》2006,26(9):73-76
由于我国现行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制度仅具有行政管理的性质,不具有民法上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导致实践中一房二卖等纠纷层出不穷。为此,应当运用物权法的理论,提出应建立商品房预告登记制度.赋予商品房预售登记以物权的对抗效力,以此约束预售人,保护预购人,并妥善解决此类纠纷。  相似文献   

7.
我国商品房预售制度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就我国商品房预售制度的发展进行了回顾,认为融资体制上的限制是我国内地预售制度持续存在的主要原因,并就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刍议我国商品房预售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科 《时代经贸》2006,4(Z1):1-2
房地产预售制度在我国造成诸多问题是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此弊病在房地产业的具体体现,预售制度不是造成问题的本质原因.当前可以通过完善商品房预售资金的监管,重在消除商品房预售的融资功能,防范金融风险,同时通过销售计划书公示备案制度来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栾颖娜 《经济师》2010,(5):170-172
营业转让制度是商事法律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而我国目前没有关于营业转让制度的相关商事立法,法学界对营业转让的概念、营业转让中商号的转让、债权债务的承担、劳动合同的继受、公示制度、受让人的竞业禁止义务等问题也存在较大争议,以致在营业转让实践中出现了许多不规范的做法,阻碍了商事交易的顺利进行。借鉴他国成熟的立法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营业转让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营业转让制度,以将营业转让的商事活动纳入到统一、规范的法制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内地商品房预售制的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研究发现,目前中国商品房预售制争论焦点和矛盾点在于预售制的存废问题。具体来看,有以下三类不同观点:一是主张立即废除商品房预售制的立即废止说;二是主张目前继续完善商品房预售制,但在未来要逐步废除预售制的逐步废止说;三是主张商品房预售制的存在具有合理性,应该保留预售制并对其进行完善。此外,就商品房预售问题进行述评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商品房预告登记制度取代预售备案制度的法律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权宏 《现代财经》2004,24(8):62-64,F003
我国法律规定,商品房预售实行备案制度。合同备案不影响合同效力。为保护商品房预购人合法权益,应建立预告登记制度。预告登记的法律性质是为保全将来取得房屋所有权而为的请求权登记,其应具有本登记的溯及力效力。  相似文献   

12.
一、商品房预售合同的法律性质 何谓商品房预售合同,我国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没有做出明确规定。我们认为,商品房预售合同是指商品房预售方和预购方双方约定,预售方在约定时间内将建成的商品房所有权转移于预购方,预购方向预售方交付定金或部分房款并按期接受商品房的书面协议。商品房预售合同是以建造中的房屋为标的物的,属于买卖合同的一种,但商品房预售合同与一般买卖合同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制度是国家对商品房预售市场的监管、降低买受人风险的手段,然而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的侧重点倾向于行政监管,在实现中显现出许多制度缺陷,给预购人带来了不利影响。从商品房预售中买受人所承担的风险入手,探究现行的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制度。  相似文献   

14.
王智 《经济师》2006,(2):65-66
当前,由于相当多的购房人专业知识的欠缺及少数不良开发商的蓄意乱为,商品房预售的纠纷仍然严重影响我国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国商品房预售合同的备案登记制度缺乏公示与公信力。为了维护交易的稳定和安全,真正让建筑构造和谐居住,实现“居者安其屋”,商品房预售合同备案登记制度的完善已势在必行。在中国《物权法》即将出台的时候,文章就此做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爱民 《生产力研究》2012,(5):67-68,107
我国目前实行商品房预售制度,房屋开发商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前,是不能对外销售商品房的,此规定为禁止性规定,违反此规定的商品房买卖合同是不被认可的。在房地产开发商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之前,商品房买卖双方往往先签订一个认购书。该认购书的性质如何,是否违反我国的商品房预售许可的法律规定以及该认购书之效力如何,关系到众多买房人的利益,影响重大。对该问题的讨论实具现实意义,同时也对于我们讨论法律规定后面的意旨具有相当的方法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今年的8月15日央行公布的《2004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中建议:“很多市场风险和交易问题都源于商品房新房的预售制度,目前经营良好的房地产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力,可以考虑取消现行的房屋预售制度,改期房销售为现房销售.”此语一出,房地产业界一片哗然.现在,热闹的喧哗渐趋平静,我们有机会静下心来思考,取消房屋预售制究竟我们该如何面对。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为了缓解住房供需矛盾和地产开发商资金不足的困难,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广泛推行了商品房预售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虽然我国《房地产管理法》第44条第3款规定:“商品房预售所得款项,必须用于有关的工程建设。”建设部《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11条规定:“开发企业预售商品房所得款项应当用于有关的工程建设。”但这些法律条文只是笼统地规定了商品房预售款的用途,并没有明确规定监管的主体、监管范围、监管权限和法律责任等。本文主要对商品房预售款监管的主体问题进行探讨。一、目前商品房预售款监管各类主…  相似文献   

18.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住房问题研究”课题组发布报告称上半年市场走势偏离调控目标,房地产调控问责制没有兑现,建瞍在目前开发商商品房库存量较大的条件下适时取消期房预售制度,有利于控制开发商资金链促其快建陕销。  相似文献   

19.
我国房地产预售制度发展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庭敏 《经济前沿》2005,(11):30-34
本文就我国房地产预售制度的发展进行了回顾,认为融资体制上的限制是我国内地预售制度持续存在的主要原因,并就我国房地产预售制度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国企改制必然涉及产权转让,需要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当前,由于国有资产管理混乱、出资人不到位、资产评估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等因素,导致国企改制中的资产评估环节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探讨政府如何加强国有资产转让过程中审计评估的制度建设,从而防止国有资产在审计评估环节中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