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0 毫秒
1.
许海燕 《农业经济》2005,(10):37-38
在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矛盾突出。“三农”问题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屏障之一,目前尽管影响中国“三农”问题解决的因素较多,但财政支持力度不足、政策错位和缺陷较大,不乏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三农”的财政政策的缺陷表现在: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足,支农支出比重逐年下降;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不合理,农民直接受益的支出较少;财政补贴方式不合理,农民得到的实惠较少;农业税制显失公平,农业和农民得不到休养生息。如何弥补财政政策的缺失,是本文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文章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利用时间序列考察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2007—2020年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粮食总产量等因素能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财政政策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财政政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财政支农支出。本文主要研究财政政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在研究广东省财政支农支出的资金规模、资金结构的基础上分析财政支农问题,并基于财政政策对农业发展的实证研究,证明了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发展有正向的影响。最后,结合广东省农业发展的新态势提出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经济开放被认为是地方政府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变动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财政农业支出规模不断增加,支农投入力度也不断加大,支持了“补偿假说”.处理好经济开放与财政农业支出规模的关系对于福建省政府在开放经济下制定更加科学的财政农业支出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三农”问题的升温,农业保险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要求,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试点范围”,上海、新疆、四川、江苏等地区都开展了试点,并采取了财政扶持政策,2006年财政部支农支出重点也包括农业保险,财政支持农业保险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财政部门如何支持农业保险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政策性农业保险需要财政给予扶持农业保险是对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农业生产者融资困难的问题,在财政的支持下,从中央到地方都成立了政策性农业融资担保机构,并相继出台担保费补助、以奖代补等多项财政支持政策,使政策性农业融资担保成为财政支持“三农”的重要政策工具。那么,财政支持是否推动了农业融资担保的发展呢?其效果受何因素影响呢?本文选取2016~2020五年来全国33个省级农业融资担保机构的面板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量化分析担保费补助、业务奖补、代偿补偿、风险救助四项财政政策支持对农业融资担保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持有利于农业融资担保发展,但其效果受代偿风险、产业结构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且仍需进一步平衡与完善,该结果力图为构建更加科学、高效、规范的财政支持农业融资担保体系提供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财政厅厅长包国新近期撰文指出:江苏财政必须实施“三大倾斜”,力促城乡统筹发展。一是向“三农”倾斜,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总的思路就是“少取、多予、放活”。“少取”就是在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大幅度降低农业税税率,进一步规范农村税费制度,减轻农民负担。“多予”就是要继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财政新增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事业支出主要用于农村,逐步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财政预算内安排用于农业、林业和水利的资金投入增长要高于一般预算支出的增长,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农业三项工程…  相似文献   

8.
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是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建设、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重要经济问题,为此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了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家庭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支农支出显著提高了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倾向和人力资本水平,对促进农村家庭人力资本积累具有重要作用。在影响机制上,财政支农支出可以通过提高家庭农业收入和非农化水平,进而影响家庭人力资本积累,家庭农业收入增长和非农化水平提高是财政支农支出影响农村家庭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机制。过去各年度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家庭人力资本积累均存在正向影响,并对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产生长期影响。在异质性分析上,相比教育水平高的农村家庭,财政支农支出将更有利于促进教育水平低的家庭人力资本积累。可见,提高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支农支出力度,加大对农村教育投资方面的政策倾斜,对促进农村长期人力资本积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三农”问题主要表现在:城乡发展不协调;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农民收放增长缓慢等。形成“三农”问题的主要因素为;城乡分离的二元结构;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不足;农业和农材内外部环境的新变化以及农民化素质偏低等,深刻认识“三农”问题的成因及影响因素,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财政支农资金比重下降现象不容忽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解决“三农”问题,国家财政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近年来。国家财政各项支农投入均有较大幅度增加。但用于农业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并没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在90年代后半期以前,该比例在8%以上,最高为10%以上;而2000年以后,基本上是在8%以下,2005年更是降低到7%左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农业基本建设支出近三年来出现了徘徊和下降。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农业生产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而农业生产容易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基于2000—2018年的相关数据,采用回归分析、多重共线性检验及修正等定量方法研究气候变化、财政支农支出等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显示,影响农业产出的因素主要有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财政支农支出等。其中,气温变化和降水量变化均与农业产出呈负相关,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生产呈正相关。因此,应当严格控制CO_2排放量,降低温室效应对农业生产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提高财政支农支出,以增加农业产出。  相似文献   

12.
财政农业支出是一个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和结构的优化是决定财政农业支出政策效果的重要保证,本文采用多元回归模型,从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和结构角度,对我国财政农业支出政策与农业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我国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偏小,支出结构不尽合理,需要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3.
《江苏农村经济》2006,(3):20-20
[本刊讯]“十五”时期特别是近三年来,江苏省各级财政部门坚持把服务三农作为财政工作的重要主题,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着力支持解决“三农”问题。财政对“三农”投入规模之大、惠农政策含金量之高、落实措施之实、农民得实惠之多,为多年来少见。连续大幅度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初步统计,2005年仅省财政对“三农”领域的各项投入就达150.4亿元,在2004年增长55.3%的基础上又增长了32.9%。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减法”“加法”一起做。2003年,取消农业特产税,降低“两工”和以资代劳数额。2004年,全省农业税税率由7%调减为4%,全…  相似文献   

14.
米强 《农业经济》2006,(9):60-61
“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结构性、体制性矛盾长期积累的产物。长期以来,我们都在强调要加强农业这个“基础”,然而事实上,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并不稳固。农业具有弱质性,这意昧着农业发展的困难。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和农业弱质性的矛盾,决定了“三农”问题的一定程度上的公共性特征,这也是政府对其进行支持的客观依据。财政作为国家职能的具体表现,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但是,我国农村财税体制改革缓慢,不能给与农民有力的支持。特别是对农村的财政支出和转移支付方面,效果仍然不够显著。本文就我国农业支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理论上梳理了财政支农支出、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传导机制,并选取中国30个省域2008—2020年的面板数据,以索洛余值法测度农业科技进步率,构建基准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全国整体还是东部、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均具有正向作用,且对于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2)农业科技进步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财政支农支出通过农业科技进步的中介效应促进了农业经济增长。(3)农业科技进步对财政支农支出驱动农业经济增长具有单门槛效应。当农业科技进步跨过门槛值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推动效果更强。基于研究结果,本文从加大财政支农支出力度,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重视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科技进步的协调发展等角度提出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财政支农支出是支持我国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支出规模与支出结构的分析,得出黑龙江省支农支出总量小,所占比重逐年下降;支农结构不尽合理,地方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比重过大,地方科学技术支出比重较小。为了促进农业发展,助推"三农"发展,必须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加强支农资金审计监管,将"三项补贴"资金转增养老保险,从而推动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Super-SBM模型对长三角26个城市2007—2019年财政环保支出效率进行测算,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财政环保支出高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组态分析,从而识别效率提升的多元路径。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的整体财政环保支出效率呈平稳上升的态势,但城市之间差异显著;城市财政环保支出效率依赖于区域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城市化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任何单一条件因素均无法单独决定财政环保支出的高效率;引致财政环保支出高效率的前因构型共有“高质量发展驱动型”“创新驱动型”和“特色产业驱动型”三组。因此,长三角城市群应进一步加强区域环境的协同治理,探寻提升财政环保支出效率的多元化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用于“三农”的财政支出被统称为“财政支农”。“财政支农”政策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在实践上很难把WTO农业协议界定的农业国内支持政策与其它“三农”政策严格区分开来。不能把“三农’’支持政策等同于农业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央和省、市、县各级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各级财政部门也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财政支农资金在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欠发达的地区,支农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受体制、监管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支农资金仍存在来源多处、管理多头、使用分散、效率不高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支农资金政策效应的充分发挥。因此,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提高支农资金使用绩效,突出重点,集中使用,对于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更好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当今谈论中国经济时无法绕开的重要话题。对于究竟是什么因素阻碍了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农村繁荣 ,到底应当采取什么对策 ,可以说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张晓山在《深化农村改革 ,促进农村发展》中将这些因素概括为三类 ,即劳动力供给总量过剩 ,农村劳动力的结构性失业问题日益突出 ;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缺陷 ,农民利益流失 ;农村劳动力很难同资本结合。该文在提出“一个基本认识”———即“三农”问题的症结不在农业和农村本身 ,而在于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密切相关的宏观经济体制和大的政策导向———的基础上 ,提出了“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