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黎燕 《经济师》2010,(5):188-191
近年来,外资机构以各种形式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参股中资银行就是其中的方式之一。目前已有数家外资金融机构参股中资银行,随着外资参股在我国银行中参与的比重不断上升,与我国银行业的合作也越来越紧密。文章利用DEA分析法对外资参股我国银行业的稳定性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中资银行在外资参股后效率均有显著的改善,并促进了我国银行业的稳定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一、中资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现状分析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允许国外资本参股国内银行以来,外资参股中资银行有了迅速的发展。1996年亚洲开发银行以约1900万美元购买了光大银行3.29%的股权,首创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业的先河,为我国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引入外资参股方起到了很好的标杆作用。加入WTO之后,外资银行参股中资商业银行的力度开始加大。2001年11月,国际金融公司以2700万美元收购南京市商业银行15%的股份,  相似文献   

3.
境外投资者对中国银行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我国14家上市银行1992-2007年的面板数据,从盈利水平和资产质量两个方面对境外战略投资者对国内银行业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外资银行进入程度的加深,参股银行的比例不断提高,银行的资产收益率、权益收益率等盈利指标在外资进入当期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特征,而资本充足率和贷款坏账率出现显著改善。而外资战略投资者对银行业盈利水平的改善存在滞后效应,滞后期一般为两年。这表明境外投资者能有效推进银行业的风险管理,但由于体制差异,中外资股东需要一定的"磨合期"。因此,面对外资投资者,国内银行应采取"选择参与"、"战略合作"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引进外资、股权多元化是中国银行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实证结果来看,外资参股率与资产收益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外资参股比例能显著提高商业银行利息净收入,但外资的进入短时期并没有引起公司运营效率的改善.长期来看,外资参股可能带来公司治理的改善从而带来成本效率的提升.今后在完善相关立法和审慎监管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本土化银行和外资机构在制度、技术创新和文化等方面的全面融合,由此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外资参股中国银行业对中国银行业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短期内,外资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是负面的.这种负面影响是我国银行乃至金融体系在转型过程中不能避免的.因此,正确对待外资参股中国银行显得尤为重要.对已知的外资参股较多的12家上市银行进行了分类,得到的结论是:对于银行排名的一般性的评价指标忽略了银行业务种类合理性等因素,因此,应该建立更有代表性的评价银行综合经营效率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外资银行对国内银行业"组合绩效"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梳理了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并以我国银行业中全国性商业银行、地方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以及中外合资银行为样本,就外资银行进入对样本银行的经营费用、盈利能力和银行效率等"组合绩效"指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在对1998-2005年79家国内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分类估计后发现:(1)外资银行进入的增加导致国内银行管理费用增加;(2)外资银行进入的增加促使国内银行的盈利能力提高;(3)伴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银行竞争不断加剧银行效率也呈现出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境外战略投资者频频减持乃至退出中国银行业,多年来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否有效有待重新审视。本文利用综合网络DEA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重新评估外资参股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外资参股确实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这与大部分的文献结论相一致,但传统研究高估了外资参股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我们认为,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具有长远意义,但不应夸大外资参股的作用。由于外资参股效果的不同,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应当从自身条件和环境出发,趋利避害,做到适时适度。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我国15家各类性质银行在1996-2010年经营效率数据基础上,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我国银行1996-2010年经营效率进行总体评价与分析,报告了我国银行业务经营效率水平。通过应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银行业务经营效率变动得进行了调查和测量,结果反映了银行上市后银行业效率提高幅度明显,尤其是国有银行进步最快,但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规模报酬递减的状况,需要进一步提高规模报酬。从动态上看,我国银行业1996-2003年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出现小幅的下降,但2004年以后,随着国有银行逐步上市,我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得到了稳步的提升。笔者认为我国银行需不断拓展表外业务、提高日常管理水平、吸收更多高学历人才和增加新兴技术的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历着从经济体制到行政管理模式的逐渐转变。普遍的观点是,经济体制改革中应该发挥市场的作用,减少行政手段的干预。中国的银行业正处于改革中,包括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以及四大国有银行。本文仅从银行改革的视角,探讨政府控股(行政管理模式)和外资参股(市场运行模式)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1994-2010年的银行效率来预测改革效果。研究发现四大国有银行是效率最低的,外资银行是最具有效率,少数外资股份有助于银行效率的提高。我们认为四大国有银行通过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减少行政管理手段是可以有效提高银行效率的。  相似文献   

10.
戴志敏  罗俊勤 《经济论坛》2006,(20):110-112
一、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现状分析2003年12月,中国银监会决定逐步开放中国银行业市场,允许外国投资者参股中资银行以来,国际银行业纷纷掀起了抢滩中国市场,入股中国本土市场的高潮。外资参股的中资银行呈现多元化的特征,既包括国有商业银行,也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同时外资参股的比例也不断提高。截止2006年1月,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具体情况如表所示。仔细研究上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外资参股国有商业银行和参股中小商业银行有较大区别。1.参股国有商业银行的境外战略投资者有些为财务投资者。财务投资者在国际金融业购并中起…  相似文献   

11.
随着2006年我国银行业市场全面开放的时限越来越近,将会有更多外资金融机构以入股方式与国内银行合资、合作,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正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外资金融机构参股中资银行,一方面有利于中资银行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给国内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带来较大的风险。为应对越来越复杂的竞争环境,有必要关注外资金融机构参股中资银行带来的问题,检讨我国的相关立法,完善法律监管以防止外资银行在入股中资银行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本文按股权结构将我国商业银行分为三大类,运用SFA方法实证研究股权结构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成本效率较高,但利润效率最低,外资银行利润效率最高;股权结构改革后,引入外资战略投资者的商业银行不仅改善了银行的成本效率,同时也促进了银行利润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外资参股后的银行业控制权保护问题是关系中国金融安全的重大课题。本文以控股权与控制权的辨析为理论基础,结合对中国外资参股政策的深刻剖析,全面探讨了外资参股争夺中资银行控制权的方式、路径与案例,并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创新之处在于:其一,首次从绝对控股权与相对控股权、名义控制权与实际控制权的全新视角,深入分析了中国外资参股政策的局限:仅仅规定20%的参股比例并不能防止外资对中资银行控制权的争夺;其二,通过翔实案例,系统探讨了外资争夺中资银行控制权的方式和路径:相对控股控制与非控股控制;其三,提出了"总量控制"与"抓大放小"的顶层设计政策建议: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根据银行类型实行区别的外资参股控制权保护标准。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模型(DEA)对中国商业银行改革的效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银行业效率在改革深化后有所提升,股份制银行比国有银行更有效率,改革后国有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之间的差距有所减小;在影响商业银行改革效率的主要因素中,财政改革、金融改革和投资体制改革对银行效率的影响比较大。其中财政赤字与银行效率之间呈现显著负向关系;投资的开放有利于银行效率的提升;竞争有利于银行效率的增加,但外资银行的进入从目前看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中国银行业效率动态变化的Malmquist指数研究:2000-2004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选择我国13家商业银行为样本,对其2000-2004年期间五年的经营数据,利用DEA方法测算了其每年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别从横截面和纵截面分析了其效率值,并且求出我国银行业反映跨期动态效率变化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将其分解为技术变化与技术效率变化,判断效率的变化情况以及变化来源,最后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作了敏感性分析,并用比率法作了验证。研究认为我国银行存在13%的投入资源浪费,规模效率低影响了整体效率,提高银行效率的途径主要在调整规模上。动态看,我国商业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竟然轻微下降。从原因来看,技术效率变动与技术水平变动均退步0.01。  相似文献   

16.
郑宁  杨小洋  祁敬宇 《金融评论》2023,(2):1-24+124
本文通过整合商业银行的年度财务报告和爱企查平台公布的银行投资村镇银行的信息,手工匹配并整理出2011~2021年国内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数量等微观信息,结合商业银行的年度财务面板数据,探究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对其自身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研究发现:(1)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显著提升了其自身的风险承担水平;(2)发起行会通过代理成本和业务多元化水平影响其自身的风险承担水平,代理成本和业务多元化水平越高,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影响其自身风险承担水平的驱动效应越明显;(3)对于具有绝对控股权的、资产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城商行以及位于东部地区的商业银行而言,其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对其自身的风险承担水平具有更明显的驱动效应。本文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新视角拓展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研究,为进一步完善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商业银行资本与风险行为的理论阐释,采用市场化指数来刻画我国经济转型的制度变迁过程,文章对中国经济转型期(1991~2005年)商业银行的资本与风险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讨论了巴塞尔协议在我国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商业银行资本与风险的变动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银行在提高资本金占比的同时会增加高风险资产的占比,资本提高对银行风险行为有明显的逆向激励作用;(2)市场化指数与商业银行资本变动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会强化商业银行对风险的追逐行为;(3)在资本充足率监管没有得到严格执行的情况下,巴塞尔协议在我国的实施对商业银行资本的提高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研究发现:2007~2012年我国银行业平均利润效率出现较大波动,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的平均利润效率显示出不同的变化趋势。银行的所有制形式、市场份额以及权益比率对银行利润效率存在显著正影响,贷存比与上市年数对银行利润效率存在显著负影响。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通过自我改革和完善,不断提升利润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国有银行上市改革和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行为进行了分析。通过数学模型证明:(1)国有银行改革的初始条件直接关系改革的成功与否;(2)国有银行的改革成本与外资参股比例呈U型曲线关系。改革成本与外资参股比例的关系决定是否应引入外资。如改革成本与外资参股比例无关,政府没有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动力;(3)市场对改革成败的预期是决定外资参股价格的关键因素。由于战略投资者不能掌握国有银行控制权,其参股比例与参股价格成反比;(4)根据结论测算,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定价略低,中国建设银行定价有微小溢价。  相似文献   

20.
《经济研究》2017,(5):131-145
在"十三五"规划大力强调金融机构改革的形势下,2015年名义上走完最后进程的利率市场化是否会推动银行业竞争环境改变,促使银行信贷结构调整以提高其经营效率,成为银行业深化改革的重要现实问题。为此,本文探讨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竞争影响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对2007—2014年中国银行业微观数据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竞争有利于调整银行信贷结构,但会促使银行追求信贷扩张的冒险行为;(2)中小规模、低流动性水平、低资本充足率水平的银行的信贷结构调整更积极,并且更易寻求信贷扩张;(3)竞争加剧促使银行进一步增加对长期贷款的信贷资源配置。最后本文从改善银行业市场环境和银行业监管措施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