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杨模荣  杨婷 《财会月刊》2011,(12):30-31
【摘要】根据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都涉及按摊余成本计量的会计处理。本文分析了对这种债券进行会计核算时,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摊余成本的概念,并探讨我国相关会计处理规定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相似文献   

2.
彭凌 《财会月刊》2011,(25):34-35
持有至到期投资中可提前赎回债券其还本金额并非是到期一次性的,其摊余成本的计算在持有期间需要调整,本文就持有至到期投资中可提前赎回债券持有期间如何进行摊余成本的调整进行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3.
彭凌 《财会月刊》2011,(9):34-35
持有至到期投资中可提前赎回债券其还本金额并非是到期一次性的,其摊余成本的计算在持有期间需要调整,本文就持有至到期投资中可提前赎回债券持有期间如何进行摊余成本的调整进行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4.
彭胜平 《财会月刊》2014,(12):96-98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核算是会计中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同时涉及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和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两种付息方式时的会计处理容易引起混淆。本文针对这两种不同的付息方式,分别从实际利率的计算、摊余成本和投资收益的计算、期末处置时的会计处理,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核算是会计中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同时涉及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和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两种付息方式时的会计处理容易引起混淆。本文针对这两种不同的付息方式,分别从实际利率的计算、摊余成本和投资收益的计算、期末处置时的会计处理,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金融资产中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融资租赁与存在弃置费用固定资产、应付债券、具有融资性质的商品销售等资产负债类成本模式计量下,必须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会计后续计量及处理,因此摊余成本内涵及会计处理原则的准确把握成为这些资产、负债的正确初始及后续计量与处理的关键。本文通过探讨摊余成本实质并分析其在资产与负债计量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张亚丽 《财会月刊》2012,(19):31-32
本文主要对可提前赎回债券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收入确认的调整时间问题进行探讨,认为不应该在预计发行债券公司将部分赎回债券时调整期初摊余成本,建议应该在已经赎回债券的期初调整摊余成本,以提高可提前赎回债券摊余成本核算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持有至到期投资有分期付息和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两种付息方式,两种付息方式均要求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会计处理,但其实际利率、摊余成本及利息调整的处理方法都有所不同。本文对两种付息方式的会计处理进行辨析,提高学习与会计核算的效率与效果。  相似文献   

9.
笔者结合教学过程中讲解"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学生对教材中摊余成本的计算理解不是很到位,归纳总结了比较简化的账户余额法解决了学生的难题,学生感觉采用此方法计算摊余成本比较通俗易懂,且更符合会计实务操作的要求。本文从持有至到期投资账务处理过程入手,对摊余成本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以分期付息、到期还本投资方式举例说明了账户余额法的运用,实践中可以结合丁字账户计算余额,希望对学生学习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务处理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企业会计准则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这类金融资产的核算引入了摊余成本的概念,并在收益计算时要求采用实际利率法。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是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核算的两大难点,其数据计算过程十分复杂,给广大会计实务工作者处理此类业务带来了困难。本文利用Excel的财务建模建立计算模型,实现数据计算的自动化,简化了相关的会计核算工作。  相似文献   

11.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金融资产中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融资租赁与存在弃置费用固定资产、应付债券、具有融资性质的商品销售等资产负债类成本模式计量下,必须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会计后续计量及处理,因此摊余成本内涵及会计处理原则的准确把握成为这些资产、负债的  相似文献   

12.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按摊余成本计量,在持有期间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投资收益。在会计理论和实务中,对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的确定及其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仍有待于探讨。  相似文献   

13.
企业会计准则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这类金融资产的核算引入了摊余成本的概念,并在收益计算时要求采用实际利率法。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是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核算的两大难点,其数据计算过程十分复杂,给广大会计实务工作者处理此类业务带来了困难。本文利用Excel的财务建模建立计算模型,实现数据计算的自动化,简化了相关的会计核算工作。  相似文献   

14.
现行会计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但当出现非整数计息期时,持有至到期投资按实际利率法进行会计核算变得十分复杂。本文通过设计债券摊余成本计算表及跨期投资收益与摊余成本计算表并利用EXCEL提供的财务函数、公式填充等功能,使这一复杂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5.
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来确认利息收入,而对摊余成本的不同理解和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减少条件的不同假设,导致减值核算会计处理中出现相关账户用途的混淆,为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金融资产减值会计核算。  相似文献   

16.
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来确认利息收入,而对摊余成本的不同理解和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减少条件的不同假设,导致减值核算会计处理中出现相关账户用途的混淆,为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金融资产减值会计核算。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会计准则涉及摊余成本的账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而言,在对投资融资或具有融资性质的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中都会运用到摊余成本的概念,具体表现为下列交易或事项:①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处理;②分期收款销售商品;③应付债券;④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分期付款。除此之外,融资租赁、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等会计处理也体现了摊余成本的思想。对投资人来说,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调整后的结果。用公式可简要地表达为: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应收金额-实收金额。从筹资人角度出发,摊余成本不再是一项资产,而是一项负债,这样摊余成本也可用公式简要表达为: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应付金额-实付金额。  相似文献   

18.
根据相关规定,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主要是债权性投资,且在持有期间应当按照摊余成本计量,并按照期初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当期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实际利率应当在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确定,在该持有至到期投资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时间内保持不变。但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如果是附有可能提前赎回条款的债券,  相似文献   

19.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主要包括企业购入的各种债券。 企业购入债券价格可能等于、高于或低于面值,高于或低于面值购入债券称为溢价和折价购人,债券的溢价和折价应在债券有效期内进行摊销,也称为利息调整,调整后的摊余成本应等于债券的面值。但笔者认为,现行一次还本付息的应付债券利息调整计算中摊余成本计算有不妥之处,现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会计准则要求按实际利率法摊销债券溢价和折价。目前一般的做法是以债券投资溢折价摊销计算表计算债券摊余成本,本文运用T型账户进行计算,使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的确定方法更为简单、明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