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卢炳权  石晓波 《征信》2023,(6):36-43
个人信息兼具人格属性和财产属性,民事立法应当为其“赋权”,最大限度地维护信息主体的人格尊严和自由,进而充分保障个人信息的正常有序流通。在信息社会里,个人信息侵权案件数量增多且呈现出传播范围大、危险系数高、不确定性因素强等特征,对个人信息权的保护不应局限于事后救济,还要注重事前预防。我国《民法典》第997条规定的人格权禁令应作为个人信息权的司法保护路径之一。人格权禁令横跨民事实体法与民事程序法两大法域,其适用与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行政监管的事前预防机制、个人信息损害赔偿诉讼不存在冲突,信息主体有自由选择保护路径的权利。司法机关应当以平衡个人信息权的保护和利用为基本准则来规范人格权禁令在该领域中的适用。  相似文献   

2.
个人信息权的内涵 个人信息权是“自然人依法对其个人信息进行控制和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密切关联,二者的内容上有许多重合,因此有的学者认为个人信息权应称为信息隐私权,即个人信息权是广义隐私权的一部分。本文认为,个人信息权的保护范围更为广泛,隐私权更加强调信息的隐私性和敏感性,只要与公民个人相关的一切信息,都应纳入信息权的范围,受到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3.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45条第3款所确立的个人信息转移权将信息传输关系限定在信息处理者之间,有必要对第45条第1、2款规定的复制权进行扩张解释,证立出可维护个人积极地位的个人信息接收权。个人信息转移权与个人信息接收权构成了完整的个人信息可携带权。在权利内涵方面,应结合个人信息保护整体法律制度安排和可携带权的创设意义,从权利主体、义务主体、权利客体、法律效果和行使条件等角度解释分析此权利。在制度体系建构方面,可携带权彰显了数据共享体系中的个人主体地位,其制度构建应当以场景为依托、以试验为理念不断完善和调整;其中,持续性携带模式和个人信息管理系统对于权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用户与网络平台之间的信息关系具有“依赖性”和“脆弱性”,平台应该对处于弱势地位的用户承担信息信义义务。用户信息利益优先的信义标准能够与平台商业模式兼容,在信义法理层面不存在障碍。网络平台承担信息信义义务可以弥补传统个人信息控制论在数字经济时代的个人控制“不能”或控制“过度”之缺陷,更有利于实现保护个人权益并促进信息利用的二元目标。我国现行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本质上仍属于个人信息控制论的法律表达,对信息关系的调整较为僵化,对此可基于网络平台信息信义义务的规范进路予以优化,构建以增强用户-平台信任为目标的动态信息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5.
白云 《征信》2021,39(4):13-18
《民法典》的颁布带来个人信用信息保护的新思考.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类型化划分,是个人信用信息保护的前提.根据《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个人信用信息可以分为琐细信用信息和敏感信用信息.个人信用信息所承载的权益是多元的,在法律中表现为权益综合体.个人信用信息保护需要建立一个包含隐私权、姓名权、个人信息权和个人信用权的权利体系,通过建立以《民法典》为核心,以《个人信息保护法》为延伸,以《个人征信条例》为补充的完备的法律体系,实现个人信用信息的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字人民币的研究与试点,数字人民币普及速度逐步加快。数字人民币个人信息的可控匿名,是对用户信息保护以及货币流通安全的最佳平衡。为进一步完善可控匿名制度,在主体层面,应厘清相关主体对数字人民币个人信息监管与保护分工;在规则层面,应明确匿名例外规则的具体情形;在规范层面,应在《人民币管理条例》增加数字人民币个人信息可控匿名的条款,并在数字人民币的实施细则中将主体和规则层面的内容进行具体化规定。  相似文献   

7.
崔琳琳 《征信》2016,(8):44-46
《征信业管理条例》对信息主体的异议权、救济权等5项权益保护制定了制度性规范.作为基层征信业管理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徐州市中心支行探索出以严格规范保护信息主体的异议权和救济权为核心的“一二三四”权益保护机制,即一套领导组织、两组工作流程、三道处置关口、四项常态措施.目前,征信业在信息主体的异议权和救济权权益保护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构建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机制,应引入诉求移交机制,明确诉求解决时限,建立侵权行为行政调解机制,明确征信行政处罚标准.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作为我国首部个人信息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对个人信息主体权利响应、敏感个人信息处理、信息泄露管理、合作机构管理等进行了明确要求。近年来,个人客户信息保护领域的“严监管”“重处罚”趋势日趋明显,人民银行、银保监会针对客户信息违规查询、泄露等问题开出多张罚单。信用卡是个人客户日常使用最为高频的金融产品,相关业务链条长、合作的第三方机构繁多,能否有效落实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求,成为各家银行信用卡部门高悬在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相似文献   

9.
纳税人税务信息与个人信息(个人隐私)概念在逻辑上属于交叉关系,它们之间的共性意味着保护个人隐私或个人信息的法学理论与法律制度,可以直接运用于保护自然纳税人的税务信息;但是,它们之间的差异决定了保护个人隐私、个人信息的法律制度并不能全部、充分地保护纳税人的税务信息,必须建立专门的保护纳税人税务信息的法律制度。为此,可借鉴保护个人信息的做法,以隐私权、一般人格权等理论为基础.建立纳税人税务信息权理论作为我国保护纳税人税务信息的法理路径。  相似文献   

10.
白云 《征信》2020,38(2):53-57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个人信息的保护受到重视。赋予个人信息法定权利是个人信息保护的基础和前提。从个人信息权利的本质属性来看,个人信息权利不是财产权,而是人格权。但是,个人信息权利应与传统的具体人格权相区别,个人信息权利不应被隐私权所替代,也与其他具体人格权保护的客体不同,个人信息权利应当是一项独立的具体人格权,只有如此,网络空间的个人信息才能够得到完整、全面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姜爱茹 《征信》2021,39(1):34-40
关于个人信用权的争议由来已久,个人信用权的权利主体、客体及内容具体清晰,个人信用权与名誉权、个人信息权、隐私权、人格商品化权都有很大的不同,应当为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且为人格权.《民法典》提出的个人信用查询权、异议权以及更正删除权是对信用利益保护的一大进步,但对因侵害个人信用权导致的财产利益损失保护不足,应通过司法解释界...  相似文献   

12.
徐升 《征信》2020,38(4):41-44
共享交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对个人信用信息的利用和保护。就利用而言,共享交通服务企业基于交易的需要收集用户在共享交通中形成的信用信息,经过用户的同意,可以在共享交通系统中共享收集到的信用信息,或将其提供给社会征信机构,作为个人综合信用信息的衡量因子。就保护而言,事前需要保障用户个人信用信息权的行使,改进权利行使方式;事中需要加强对共享交通服务企业平台的监管,提高行业自我管理水平;事后需要加强非诉讼权利保护方式和纠纷解决机制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产权保护功能。制度市场的非均衡引致的国家财产权益保护问题决定了国家审计制度变迁具有必然性;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目标是维护国家财产权益和经济安全,变迁路径遵循“诱致性变迁为主、强制性变迁为辅”,并具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未来国家审计制度将实现从“产权为本”到“人权为本”、“政府主导”到“公民主导”的历史性变迁。  相似文献   

14.
卢智睿 《征信》2021,39(3):38-46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数据产业对信息立法影响深远。通过对100款银行APP测评,发现每款APP都存在越界收集和过度收集金融消费者信息的情况,同时,还存在收集信息时未提示信息主体、变相强制转让金融消费者的信息使用权等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从法学和经济学层面对金融消费者信息进行保护,同时也兼顾到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为促使监管部门、银行的行为更加契合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主旨,应确立“金融消费者信息保护和利用并重”原则,将“联系人信息”纳入敏感信息进行管理,将部分安全评估与保护认证的权力分配给金融监管机构,银行应提前对收集金融消费者信息行为进行合规性审查。  相似文献   

15.
Using the context of the financial refor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n-state sector in China in the past decade, we examine the roles that the quality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property rights play in the alloc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bank credit. We find that foreign banks and policy banks exercise “financial discrimination,” and that local commercial banks, larg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national joint-stock banks, local city commercial banks, and rural commercial banks not only exercise financial discrimination but also provide significant “financial support” to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by providing more lending opportunities and larger loans. However, when enterprises commi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violations, the local commercial banks, national joint-stock banks, local city commercial banks, and rural commercial banks reverse their credit decisions and begin to exercise financial discrimination against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At the same time, larg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continue to provide financial support to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We also find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information disclosed by enterprises has a moderating effect rather than an intermediary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perty rights and bank loans. Overall,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shine new light on the market-oriented reform of the banking industry, and provide new empirical evidence for the presence of financial discrimination in the supply of bank credit. Our findings also hav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solving 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of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相似文献   

16.
谢金静  陈学军 《征信》2020,38(3):39-44
随着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等创新场景的不断涌现和市场对征信服务的需求日益高涨,征信市场出现的新业态、新形式、新需求对中国人民银行征信服务与管理职能的履行提出了新的挑战。挑战主要表现为企业征信机构违规经营、征信系统“曲线接入”并引发投诉、征信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有待提升等。基于此,从履职视角提出如下建议:中国人民银行应继续强化“建立覆盖全社会征信系统”的目标定位,以信用立法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征信机构评级活动的依法合规,强化征信业务活动的真实性监管,依法提高接入机构的广覆盖,以内控为抓手强化个人信息保护。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逐步深化,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在分析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必要性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发达国家成熟的法律制度和经验做法,结合我国征信建设实践中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现状,提出了完善我国个人信用信息权益保护的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民法典》实施前的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规定以《税收征管法》第八条及配套规定为主,它虽然为自然人涉税信息提供了隐私权保护,但过于强调保障税务机关对涉税信息的利用,对纳税人涉税信息权益保护不足,而且我国隐私权保护范围的狭窄性,以及其消极被动的防御性特征使得其难以全面保护大数据时代的纳税人信息权益。秉承信息保护与利用之平衡理念的《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极大地提升了个人信息保护水平。为同步提升自然人涉税信息保护水平,应当重塑《税收征管法》的涉税信息制度理念,以涉税信息保护与利用之平衡保障税收征纳关系之平衡;确立隐私权与个人信息保护并存的自然人涉税信息权益保护制度;完善保障自然人涉税信息权益的权利义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对金融行业的个人数据保护,欧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保护消费者基本权利和促进商品、人员和服务的自由流动之间寻求平衡。欧盟对金融行业个人数据保护的立法包括三个层次:通过宪法性渊源,确定了个人数据受保护的基本人权地位;一般性立法和特别法。正在制订中的《征信管理条例》应当在立法理念、个人信息分类、各主体权利义务配置等方面对欧盟的立法进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