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序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随着WTO的加入,中国企业迎来了除异常激烈的国内竞争外的国际企业的竞争.与世界级企业同台竞技,中国企业在技术、资本要素上不具备优势,惟一有竞争力的是人才要素和由于我们具有本土的人才而拥有的管理和市场优势.员工培训是培养企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可以大胆地断言,员工培训对于21世纪中国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而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21世纪的竞争,说到底就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培训员工、赢得竞争"已成为现代企业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3.
程富泉 《经济师》2010,(6):189-191
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对员工的战略性投资会为企业带来独特的、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而培训作为培养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已成为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能否取胜的一项关键性工作。如何使员工培训真正发挥作用,切实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和效益,从而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打造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是值得企业决策层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员工培训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有关数据表明目前。国有企业一方面是员工的绝对量大大超员,另一方面则是各种人才缺乏,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缺乏。因此,如何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如何在企业裁员时使留下的员工能补充离职员工所掌握的技能,以及如何留住人才、减少人力资源培训成本等,已成为我国国企改革与发展的一个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5.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间人才的竞争,对企业中的员工进行战略性的投资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竞争优势,而培训是培养人才的较为重要的一种手段,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关键所在。在员工培训中如何能真正发挥培训作用,提高培训有效性及效益,从而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打造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是目前企业需要思考及着手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对员工的战略性投资会为企业带来独特的、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而培训作为培养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已成为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能否取胜的一项关键性工作。如何使员工培训工作真正发挥作用,切实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和效益,从而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打造企业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是值得企业决策层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员工培训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为提高员工从事各项职业所需的科技知识和劳动技能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培训使员工的专业知识、专门技能与对待工作的态度明显提高或得到改善,由此提高企业效益,获得竞争优势。鉴于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尤为突出,培训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张园园 《时代经贸》2013,(10):17-17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如何有效地开发员工潜能、提升员工能力成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以现行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分析入口,探讨了完善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如何有效地开发员工潜能、提升员工能力成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以现行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分析入口,探讨了完善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众所皆知,二十一世纪公司的竞争,实际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开发,而培训又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实际情况,阐述了员工培训的多项举措,力求使其他企业以此为鉴。  相似文献   

11.
浅谈中小企业员工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竞争的实质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有效的培训对企业发展非常重要,而中国的中小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中小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存在,只有做好员工的培训,才能持续发展,才能具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人才世纪,现代员工培训可以有效发展钢铁企业人才,提高钢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钢铁企业在竞争中赢得和提升铁和钢铁企业的凝聚力钢铁企业有效手段.因此,员工培训是钢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但目前我国钢铁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仍存在一些误区.在员工培训过程中,本文讨论了钢铁企业员工培训现状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杨成国 《经济论坛》2003,(18):43-43
培训需求调研是企业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基础工作,实际上就是弄清楚企业中的员工需要哪些培训,怎样培训以及如何安排这些培训。那么,如何调研培训需求呢?首先,确定所培训岗位的知识和技能。由于不同岗位所从事的工作不同,所以每个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也不相同。即使是同一部门,各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有或大或小的差异。培训前,首先要对所培训岗位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调研。可以从分析该岗位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入手。有些企业以前的工作分析不够细致,或者企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都会直接造成信息失真,导致培训计划制定不准确。…  相似文献   

14.
一、企业网络大学的现状与发展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更多表现为员工素质的竞争,员工学习能力的竞争,而强化对员工的培训则是打造学习型企业的必由之路。于是,一些国内名企将培训与激励紧密结合,建立自己的培训模式,为培养出国际水平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专门为内部员工兴建培训基地。因此企业大学也由此诞生。所谓企业大学,就是企业常设的员工培训基地。企业大学的观念是企业为了应付不断变化的商务环境,加强竞争优势的一个战略,它把传统的教室授课方式,转向随选式学习(1earning-on-demand);从个别内部员工的培训,扩展到客户、供应链伙伴;培训不再是单一次课程,而是必须持续性、完整的学习程序;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的时代前提下,企业管理中企业家的素质有所提高,但是我们不能让管理停滞不前,我们要通过对员工的培训,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培训过程中使受培训者的知识、技能、态度都有所改善,并因此提高工作效率,也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企业文化效应。  相似文献   

16.
企业员工作为关键性的人力资源,直接关系着企业人力资源发展与核心竞争力,而员工培训便是企业获取与发展人才优势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比分析中美两国企业在员工培训的投入、内容、方法、外包、理念等方面的基础上,比较研究中美企业员工培训的具体差异,并对中国企业发挥员工培训的重要性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丛漫 《经济论坛》2003,(20):25-26
据某国外驻华培训机构对中国企业的不完全统计,80%的倒闭企业首要原因是企业人力资源和企业本身发展严重脱节。鉴于此,投资于培训无疑是从根本上缓解“人才荒”的核心手段。目前,虽然对培训的重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不断得到体现,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对为什么要进行员工培训,培训谁,培训什么,如何培训,如何评估培训效果等,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企业培训的实施和培训效果的提高。一、为什么要培训尽管现在一些企业开展了员工培训,但对培训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着眼于企业的短期需要,投资很小。根据对部分国有企业的抽样调查显…  相似文献   

18.
罗春红 《时代经贸》2012,(16):242-242
人才是企业的生命线,人力资源开发则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也是人才的竞争,从某种意义来讲,也是企业培训的竞争;未来企业,获得优于竞争对手的唯一途径,就是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重视培训、重视员工全面素质的提升和企业文化的认同,把企业建成学习型组织,通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是企业获得发展的最根本手段。因此必须注视员工的培训,员工培训的好坏对企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目前企业员工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与理性思考,从而促使员工培训工作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前,企业问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的观念已深为业界所共识。越来越多的企业深刻地认识到,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在企业围绕人才的吸收、引进、招聘等展开的竞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众多成功或发展较快的企业将培训工作作为提升团队素质的着眼点,积极建立全面的员工培训制度,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和再提高,从而通过培训工作的优势为企业的竞争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人才是企业的生命线,人力资源开发则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也是人才的竞争,从某种意义来讲,也是企业培训的竞争;未来企业,获得优于竞争对手的唯一途径,就是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重视培训、重视员工全面素质的提升和企业文化的认同,把企业建成学习型组织,通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是企业获得发展的最根本手段.因此必须注视员工的培训,员工培训的好坏对企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目前企业员工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与理性思考,从而促使员工培训工作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