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近年来,中印经贸问题被广泛探讨.国内外学者大多用"龙象之争"来形容包括贸易关系在内的两国关系.然而,2010年12月1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访问印度时表明,中印两国应是合作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强调"龙象共荣".中印两个大国在快速发展中竞争虽不可避免,但在全球化的今天,争取广泛的贸易合作更有利于两国经济的发展.文章通过对比分析中印贸易关系当中的积极与消极因素,探寻中印两国扩大贸易合作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中印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以及一揽子促进双边关系的协议,这标志着中印两国将建立更为稳定和持久的双边关系。随着中印关系的发展,尤其是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面对印度这个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如何全面了解印度市场的历史与现实状况,研究中印经贸  相似文献   

3.
司思 《中国经贸》2007,(3):51-51
近年来,中国印度双边关系发展顺利。2005年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时,两国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5年3月,双方完成了《中印全面经贸合作五年规划》联合研究,该规划也成为中印经贸关系发展的指导性文件。2006年是中印友好年,也是中印交往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胡锦涛主席访问印度期间发表的《联合宣言》规划了两国今后各个领域发展合作的蓝图。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2008,(1):17-17
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1月3日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这是他出任总理以来首次访华,也是印度总理5年来首次访华。两国总理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二十一世纪的共同展望》,将中印两国的关系定义为“超越双边关系”,为将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还签署了《中印两国铁道部间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等9个备忘录。15日,辛格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题为《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演讲,并出席了柯棣华中印联合医疗队的成立仪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近两年中印的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不断增强。2003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其速度甚至超过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印同为世界上少有的几个经济高速增长,劳动力丰富的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伴随着印度和中国两国国内经济的强劲增长,中印贸易发展业十分迅速。  相似文献   

6.
杨漾 《开放潮》2003,(7):43-43
应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邀请,印度总理阿塔尔·比哈里·瓦杰帕伊2003年6月22日晚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对中国进行了为期6天的正式访问。这是印度总理10年来首次访问中国。 1962年,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中印在边境地区发生军事冲突,两国关系陷入低潮。1979年2月,时任印度外交部长的瓦杰帕伊在背负国内舆论压力的情况下访华,双方关系解冻,中印正常外交关系得  相似文献   

7.
中印信息产业发展比较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理论界越来越热衷于比较中印两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中国在硬件制造、基础设施、信息产业总量上强于印度,但在软件开发、信息技术竞争力方面不及印度.深入分析两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揭示出中印信息产业的发展蕴涵着技术创新不足、过于依赖海外市场、软硬件不"匹配"的巨大挑战,为中印信息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良性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亚洲两个人口大国——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出现惊人增长。比较中印两国发展模式也开始成为时髦的“显学”。  相似文献   

9.
今年二月,我们对印度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访问。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同印度有关机构商议共同举办《中印经济论 坛》事宜,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对印度进行实地考察,获得感性认识,搜集研究资料,为研究中印经济合作问题进行 必要的积累。我们正是在中印关系趋于融洽,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准备访问中国,中印双边关系面临新一轮突破之际访问印度 的。在与印度各界进行接触与交流中,我们深切感受他们对中国以及双边经贸合作的强烈兴趣,感受到中印两个文明古国源 远流长的情谊。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划分三种经济转轨类型的基础上,将中国和印度经济转轨道路概括为政治稳定条件下的渐进式改革。在比较中印经济转轨的若干共同方面后,分析了两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互补和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印度经济发展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与印度既是邻国,又是人口大国,目前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两个国家,两国国情有很多共同之处,两国经济发展模式为世界瞩目。印度学术界爱把中国作为重要参照对象来研充印度经济,我国学术界对中印综合国力比较也情有独钟。本文不仅对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出访印度,明确提出建立中印缅孟经济走廊,探索互联互通新方式,将我国与印度、缅甸和孟加拉的经贸合作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而要建立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就需要具体的规划方案和政策措施。据《中国经济周刊》独家获悉,目前,关于"设立保山—中印缅孟国际经济合作示范区"(下称"示范区")的课题已经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完成并上报中央。设立示范区对建立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的意义何在?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思路是什么?该课题组组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日前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独家专访,详解上述疑问。  相似文献   

13.
建立中印自由贸易区是中印双边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对中印两国而且对世界其他国家都有重要的影响。通过深化两国经贸合作,可以扩大两国贸易规模和贸易领域,发展紧密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两国健康良好、睦邻合作的关系。两国边界问题及中印与美国、巴基斯坦的关系得以很好解决,有利于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在中印两国共同努力下,克服所面临困难、加强合作、避免冲突,一定会实现"龙象共舞",两国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4.
白旻 《亚太经济》2008,(1):104-108
中印两国经济的崛起,选择的是两条不同的道路。中国逐步确立了自己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印度则向着"世界办公室"的目标迈进。这两种发展模式虽成就了中印经济过去二十多年的辉煌,但也都存在着能否持续的问题。中国的"世界工厂"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资源与环境的约束;印度的"世界办公室"发展模式,在没有就业增长的支撑下,也难以为继。目前中印经济发展模式所遇到的难题,其根源在于超大型的国家规模。中印崛起呼唤发展中大国创新发展模式。探索中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是全球性和时代性课题。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新华 《改革与战略》2008,24(7):159-162
中印两国同为发展中大国,两国加强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印经济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中印两国应当继续保持高层互访,加强民间交流,推动贸易多样化,扩大双边贸易额,加强经贸协作的制度化建设,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开展合作与交流,使双边经济合作进一步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海外经济评论》2006,(49):32-32
【美国中文在线11月25日】中国和印度之间存在的两大问题,包括外购业务以及印度以安全理由封锁中国的投资,曾令两国的争议升温不少,但根据最近的报导,中印这方面的问题,未必像一些观察员所认为的那般紧张。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和印度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中印两国国情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各自不同的轨迹。本文以波特钻石模型为工具,在对中印经济发展环境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比较两国的国家竞争力,进一步展望其合作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故宫太和殿前"不同寻常的握手"、中央党校题为《新时代的中国和印度》的演讲、9个被誉为"里程碑式"的协议或备忘录的签署……81岁的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圆满完成其总理任期内最后一次访华旅程。这一次"龙象如何共舞"再一次引起世界的关注。正如辛格所言"中国和印度两国不是命中注定的对手,而是合作伙伴",那么两个巨人该如何携手,舞步要怎样协调才能一致呢?在辛格到访之际,很多印度知名企业家也来中国考察参观,《中国经济周刊》日前独家专访来华访问的印度工业联合会会长克里斯·戈帕拉克里什南(Kris Gopalakrishnan),从一个印度企业家视角,解读时下最热门的中印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印两国发展服务外包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服务外包"为特征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正在兴起,多年来,印度服务外包业发展迅速,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尽管中国的服务外包产业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印度相比差距还是很大。本文希望通过比较分析中印两国发展服务外包的发展,从而对中国发展服务外包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使中国趋利避害,努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  相似文献   

20.
博鳌亚洲论坛2007年年会于4月20日至22日在中国海南博鳌举行,年会主题为“亚洲寻求共赢一亚洲的新机会”。中印经贸关系是博鳌论坛讨论的重点之一。中国和印度同为亚洲的大国。近年来中印双边经贸关系迅猛发展。但在博鳌论坛上,来自中国和印度的企业家和经济学家指出,中印两国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双边投资与贸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