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上海服装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然而,由于市场经济日趋成熟,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装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入商店,虽有满目服装,一派“繁荣”景象,然而,消费者选购了半天,难以买到称心的,叹之“买衣难”;另一方面,企业新品新款不断,销售者都感到“卖衣难”,较好的服装又卖不出去,生意难做。  相似文献   

2.
我的左邻是个音乐发烧友,买唱片舍得投资,收藏碟片1万多张。无奈的是,本地市场买不到称心如意的碟片。右舍做服装生意,见左邻苦闷于买不到碟片,便做起了“捎带活”。由于进的多为当地买不到的原版带,颇受左邻欢迎,右舍从中获益,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3.
张奕 《农家之友》2011,(8):38-38
刘新,中国餐饮业的领军人物之一,拥有资产1.86亿元,商品无形资产约1.56亿元。他“小土豆”餐饮有限公司已发展到拥有130余家连锁店、5个地区分公司,在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餐饮协会、中国饭店协会评出的餐饮百强中名列第5位。然而,12年前,刘新还是一位下岗职工,为了生计,天天奔波于卖菜、卖鱼、卖服装……  相似文献   

4.
山东果农郭先生讲:我现在在南京众彩物流做水果生意。由于生意一直不太好,我想转到其他地方销售,但众彩物流中心的工作人员不让我走,说是要走先交1000元钱的“转场费”。可是,总共才卖了不到200斤苹果,毛收入也才400元,而且还烂掉了不少苹果,这样收“转场费”也未免太“黑”了。  相似文献   

5.
两年多前,王可和妻子所开的勿忘我花店和众多的花店一样,经营有些惨淡。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勿忘我”的命运。王可是开封杞县人,结婚前在河南濮阳开有一家某品牌服装的专卖店,由于服装的档次较高,店的位置又偏,生意一直不太好,一心想把生意做好的他开始有些着急。在父母的催促下,他把服装店低价转让,同开花店的未婚妻举行了婚礼。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现在该做的生意都已被别人做完了,没什么好做的了。其实不然,众所周知,经商是一个“食脑”的行业,因此,只要开动脑筋做个有“智”商人,做什么生意都不晚,都有钱可赚。  相似文献   

7.
杨灿 《致富之友》2005,(11):15-15
天气渐渐转凉,冬天快要到了,李艳清的心情也越来越舒朗,对她而言,冬季是生意的旺季,因为她做的是给人们“寒冬送暖”的生意。  相似文献   

8.
一个农民,20年如一日“做枣”,将传统“仨核桃俩枣”的小生意做成了亿元大产业。  相似文献   

9.
哪些生意不宜做当今市场上,做蚀本生意的人不少。哪些生意不能做呢?一些经商同仁认为有如下几点:一、先调货后收款的生意不做或少做。二、预付货款定购期货的生意不做或少做.三、明知是第三、四手货的生意不做或少做。四、“隔山买牛”的生意不做,最好见货买货.调多...  相似文献   

10.
打工时,陶华碧学会了做麻辣酱。1989年,陶华碧在街边开始卖凉粉和冷面。龙洞堡附近有几十所学校,学生构成了庞大的消费群体。街上做凉粉、冷面生意的人很多,但自从陶华碧做起这个生意后,别人的生意越来越冷清,因为陶华碧的麻辣酱拌凉粉味道美不可言,吃过一次的人便成了“回头客”。  相似文献   

11.
王娟 《农家之友》2010,(3):18-19
带小孩玩也能玩出生意,说起来可能没多少人相信,但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杨庄乡的曲静欣就看到了这一商机,专门做起进城下乡带孩子到外面“看世界”的独门生意,而且做得风生水起。  相似文献   

12.
杨桂云,1971年出生在河北省抚宁县浅水营南村一个普通农家。只有初中文化,最开始在县供销社工作,22岁那年,杨桂云下岗。从此她便开始了创业,摆地摊、卖服装、开儿童游乐园……10年做了好几种生意,但均以失败告终,还欠下20多万元债。  相似文献   

13.
如今鱼价太高了,鲫鱼批发价都是每公斤10元.生意做起来很恼火。近日,垫江县“兄弟鱼庄”的老板抱怨着说。由于鱼价上涨,鱼庄已赚不到什么钱了。笔者走访垫江县城的几个农贸市场了解到,从今年春季开始,市场上鱼类的销售价格一直不断往上涨,创下了近5年来的新高。  相似文献   

14.
梁慧娣是山西省吉县中垛乡农民,她在举世闻名的黄河壶口瀑布的必经之路309国道旁开办了一家“农家客栈”,为过往旅客提供食宿服务,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一年收入3万多元。她的“农家客栈”生意火爆的秘诀有三点:  相似文献   

15.
长个“市场眼”生意无风险农民如今流行一句口头禅:长个“市场眼”,生意无风险。于是订报刊、装电话成了农家投资热点。江苏东海县一养殖户以前总是靠双腿为甲鱼找销路,结果总是因信息不灵而错过了销售的机会。1996年他装了2部电话,购买了1部移动电话之后,情况就大不一样。各大宾馆饭店求购甲鱼的信息通过电话源源不断地向他传来,在家里就把买卖做成了,靠电话做“火”了生意。某村农民孙富贵一家订了好几种报纸,他按报纸上介绍的全国农贸市场行情,把猪内脏销往小城镇,肥肉销往农村,瘦肉销往大中城市。仅靠报刊这个“市场眼…  相似文献   

16.
访韩归来话夏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摩希”,韩语即夏布。前不久,我们到韩国,专门了解他们的夏布市场,感触良多,不吐不快。一、墙内开花墙外香——韩国夏布市场诱人我们到了汉城、釜山、大邱三大城市。在这里,两条街、几百家店是专门做夏布生意的,置身其中,恍若到了“摩希”世界。在汉城,夏布市场有好几处。釜山、大邱、光州等地,也都有类似的市场,我们看了好几处,各有特色,生意都很“跑火”。可见,“摩希”深入到了韩国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分别看了专门加工销售夏布床上用品的“大一商社”和搞夏布印染加工的“东亚纤维”。“东亚纤维”是一家大公司,分设了5…  相似文献   

17.
海军 《致富之友》2005,(8):12-12
李慧是湖北武汉人,毕业于湖北省体育学校.从小练习杂技.曾经做过杂技演员,1991年创办“丹慧服装工作室”,2004年被共青团中央评为全国十佳创业青年。李慧出生在一个杂技世家,年纪不大就随着杂技团在全国演出,在天津演出的时侯.和丈夫一见钟情,不久她就结婚了.成了天津媳妇。在女儿快一岁的时候,丈夫由于严重的胃病在单位下岗了.生活一下子失去了来源.家里的积蓄也为治病花光了。  相似文献   

18.
家住黑龙江省宁安市东京城镇九委240号的农家女孙霞,在城里搞了7—8年服装生意,挣了不少钱。由于近两年搞服装生意的人不断增多,生意越来越难做。因此,她把服装店转让出去了。为了开阔眼界,寻求新致富门路,她特意订了一些经济信息类报刊。一天,她在报上看见生产"万能神奇胶王"能致富的信息后,十分高兴。于是她就投资一万多元引进了此项技术及设备。租用了一间厂房,招聘了2名下岗工人,就生产加工起来。  相似文献   

19.
10年前,地处蒙山、金秀、平南交界的蒙山县夏宜瑶族自治乡芦山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闲村。这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加之村民纠纷多,村“两委”班子常年瘫痪,村官没人当,村务无人管,整个村子人心涣散。10年后,芦山村不仅村容村貌变好了,还摘掉了经济发展在夏宜乡倒数第一的帽子。  相似文献   

20.
正李春香觉得发展现代农业大有可为。她对丈夫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不做服装生意了,回老家承包粮田,发展规模种植经营。春香秋实是一个家庭农场的名字,它的当家人叫李春香。在回乡当农民之前,李春香一直在平度市区做服装生意,并靠灵活的经营和辛勤的劳动有了一定的积蓄。但考虑到农村老家的公公、婆婆年事已高,为了更好地照顾父母,她和丈夫便有了和老人住在一起的想法。但两位老人不愿离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