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各地区人均GDP来看 ,1 978年至 1 995年 ,东部地区的人均GDP由 4 64元增至 681 2元 ,增长了 1 3 7倍。中部地区由 31 0元增至3664元 ,增至 1 0 8倍 ,西部地区由 2 5 3元增至2 973元 ,增长 1 0 8倍。从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GDP的绝对差距看 ,1 978年东部与中部、东部与西部的绝对差距为 1 5 4元和 2 1 1元 ,到1 995年 ,东部与中部、东部与西部的绝对差距则分别提高到 31 4 8元得 3839元 ,分别为原来绝对差距的 2 0 4倍和 1 8 2倍 ,差距拉大的趋势十分明显。如何缩小东中西部经济差距 ,现已成为关系我国经济发展整体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据统计,1995年东部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福建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为15.2%,而西部地区的贵州省仅为7.5%。1981年~1989年中西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0%,相当于同期东部地区的92%,到了90年代,西部地区的增长率只及东部地区的50%,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明显拉大。处于中西部地区的贵州与东部地区相比,1978  相似文献   

3.
从区域经济上划分,中国大体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大多处于沿海区域,经济较发达;西部地区处于少数民族集居区域,经济欠发达,鲜明的对比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部地区很少有人过分关注,而中部地区城乡二元结构的交替形成了较大的地区发展差距,尤其是三农问题在中部地区表现尤为突出,交织在一起成为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分析视角,运用2010年全国2258个县域统计数据,从全国县域和东部、中部、西部县域的角度,实证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从全国县域的角度来看,县域区域经济发展每提高1%,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0.7737%的贡献,相邻县域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空间上的互动效应;从东部、中部、西部县域来看,东部地区县域区域经济发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程度明显高于中部、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空间互动效应作用明显高于东部、中部地区。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要制定区域性的相关政策,有效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西部、中部地区要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及城镇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等,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东部地区要充分发挥现有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吸纳;另外,还需要构建完善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以及社会保障等机制。  相似文献   

5.
赵峰 《农村经济》2007,(12):45-47
党中央提出了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就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对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东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增幅差距及非农产业发展差距扩大,是制约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瓶颈因素.推进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寻求加大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投入、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形成各具特色经济地带等发展方略.  相似文献   

6.
形势判断上半年上海经济增长表明:上海经济正进入新的增长周期今年上半年,本市GDP同比实际增长10.3%,同比增加0.8个百分点,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的势头。上海市GTP增幅自93年至98年连年下降,98年、99年分别为10.1%、10.2%,基本持平。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明显呈向上的态势,本市已连续六个月保持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拐点已形成,估计今年全年各月的经济增长率都将保持在10%以上。这表明,今后一段时期里,上海经济将稳定在10%或以上的增长平台上,全年经济增长率约达10.5%或…  相似文献   

7.
我国东部地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模式典型案例探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县和县级市的产业竞争力、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医疗、教育、住房、就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特别是县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但在看到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存在巨大的差异,县域内部的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严重不平衡,与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差距较大。文章以东部地区3个典型县为研究案例,通过定量分析和评价,提出了今后东部地区县域经济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与加速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与加速途径卢荣善一、问题的提出我国的第三产业总体来说是滞后的,而在我国农村的第一、二、三产业中,第三产业所占的份额更小,滞后现象更为严重。在1994年的全国GDP总值(以现价计算,下同)中,农村GDP所占比重为53.1%,其...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然而,宽阔的长江口将中国东部沿海一分为二,给该地区的经济更快更好地上一个新台阶带来极大的影响。浦东——崇明——南通越江工程的实施,对促进地区经济的交流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首先,以它为骨架而构筑的“交通大走廊”将使中国东部沿海连成一体,从而增强浦东开发开放的幅射力,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继20世纪80年代沿海发展战略、90年代末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目前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即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并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作了分析,指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且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影响上海经济发展的若干因素上海市计委研究所唐晓仲1995年上海经济继续超常增长,全年GDP总值达到2462亿元,增长率为14.1%。实现了连续四年14%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今年的情况将如何,上海经济能否持续前四年快速、稳定的增长?这将取决于其内部诸多...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18%的国内生产总值,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沪、苏、浙三省市,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人缘相亲,相互联系十分密切。近年来,推进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已形成共识,并建立了三省市高层领导的沟通机制。 农业是“长三角”最有条件率先实现一体化的。在“长三角”地区,农业在经济中比重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占全国总面积50%~60%的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较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存在明显差距,严重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均衡发展。少数民族地区要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必须走出一条自力更生、改革创新的特色之路。本文以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为例,对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县域特色经济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也在稳步进行,我国正处在振兴崛起的关键时期。区域经济发展将直接影响我国振兴崛起的脚步,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会受到国情的影响。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地区发展非常不平衡,由于区位因素的影响,我国形成了经济发展的地区格局: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快,中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一般,而西部地区发展远远落后于中东部地区。这种格局造成我国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如何平衡好地区经济的发展,将会决定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前景,只有协调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才能使我国更快地迈入发达国家行列,因此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5.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获得了高速增长。然而,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开始加剧,中国的地区差距问题,特别是东西部差距问题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地区发展差距已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所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一、开展东西部合作的意义针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东西部的发展差距,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进一步发展东部地区同中西部地区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这些重大决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加强东西合作是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需要。据预测,我…  相似文献   

16.
吴小渝 《农村经济》2001,(12):15-17
一、西部小城镇发展势在必行1 加快小城镇发展是深化西部农村改革的需要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二三十年 ,我们看到了一条农村经济改革的成功之路。我们发现 ,在这条路上有 3个明显的台阶 ,这就是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每上一个台阶 ,便标志着农村经济改革又取得了新的胜利。我们还发现 ,小城镇的发展 ,既是农村经济改革的必由之路 ,又是目前农村经济改革较高阶段的表现。在这条路上 ,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显然走得快些。东部的许多农村地区已进入小城镇建设阶段 ,特别是沿海地区 ,许多散发了现代化气息的小城镇应运而生 ,由…  相似文献   

17.
朱基总理提出,今年必须确保中国GDP增长速度达到8%,通货膨胀率小于3%。与往年高增长率相比,8%的增长目标似乎很容易达到,其实不然。首先,经济增长有一个惯性,从1992年到1997年,GDP一直呈下降趋势,分别为142%、135%、126%...  相似文献   

18.
义乌位于浙江中部地带 ,该地区在地理位置、资源条件方面没有明显优势。然而 ,改革开放以来 ,义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一直呈现着勃勃生机。该地区率先实现了向工业化的跨越 ,迅速迈入了经济强县 (市 )的行列。义乌的城市化水平从 1980年的 7%提高到 2 0 0 1年的 50 %以上 ;人均GDP由 336元提高到 2 0 2 92元 ;财政收入由 1859.2万元增加到 12 .4 1亿元。在强大的城市经济带动与辐射下 ,农业和农村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2 0 0 1年 ,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 10 .74亿元 ,比 1980年增长 74 1% ,农业产值在绝对值不断增加的同时 ,比重却下降到 5%…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三个不同地带县级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三个不同地带县级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高焕喜一、山东省三个地带的划分山东省从全国范围看属东部发达地区,但全省依据地形地貌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又大体可划分为东部沿海发达、中南部次发达和沂蒙山与鲁西北沿黄欠发达三种不同的经济地带。山东省东部沿海发达...  相似文献   

20.
《农村财务会计》2007,(1):19-19
本刊讯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推进,"一村一品"已逐渐形成规模.东部地区出现了大量的二、三产业和外向型农业专业村镇,中西部地区出现了许多种养业等专业村镇,一些地方一村一品已经成为村级经济的主体,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正朝着集约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了跨区域、大规模、集群式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