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股东利益的保护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对中小股东利益的有效保护是经济法效率和公平原则的根本要求。长期以来,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如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利润、上市公司占用中小股东资金等现象普遍存在。为此,2005年公司法的修改,将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放在一个重要位置,在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方面有许多制度创新点。  相似文献   

2.
我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行为较为普遍,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害的重要原因是大股东没有得到相应的监督。近几年,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模式逐渐多样化,由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政府监管力度不足等因素使得控股股东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公司的财产和利润转移出去。本文建议:严格股票发行制度,加大造假上市公司的违规成本,降低小股东的费用,优化股权结构,引入独立董事制度,遏制大股东掏空行为。  相似文献   

3.
大股东侵害行为和中小股东权益维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上市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问题。大股东在中小股东缺位的条件下,通过关联交易、挪用甚至侵吞上市公司资金等行为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本文对这种侵害行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就如何雏护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提出了若干看法。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中中小股东的利益往往受到控制股东和经理人员的侵害,他们通过关联交易套取公司利润及粉饰财务状况,“内部人”侵占上市公司资产;借“资金统筹”占用资金;大股东趁约束机制软弱而为所欲为。因此,应迅速促使上市公司建立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机制,如完善公司章程、建立相应赔偿机制等。同时须完善立法,强化监督及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5.
李艳玲  张莉萍 《新智慧》2005,(11):64-65
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难以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独立董事的关键在于独立,但其软肋也在于独立。与上市公司没有利益关系,看起来是保证独立董事公正的条件,但独立董事实际上是受聘于大股东,却又要代表中小股东的利益和大股东抗衡,这显然不符合大股东和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利益。在权责不对称的情况下,独立董事也没有足够的动力为中小股东的利益与大股东抗衡.因此出现独立董事纷纷辞职或成为“花瓶董事”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大股东利用控股权大量侵占上市公司资金行为严重地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直接损害了上市公司和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这些极不规范的公司行为成为影响我国资本市场规范发展的顽疾,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对已经侵占上市公司资金又缺乏现金清偿能力的大股东,采用“股抵债”的方式清偿债务,应该是一种积极而有益的尝试。但问题的关键是必须科学合理地确定“股抵债”的价格。才能实现股抵债过程中投资各方的利益均衡,并有效抑制大股东进一步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任玮 《新智慧》2004,(9B):19-19
近年来,中小股东利益的被侵占行为愈演愈烈,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低价转让公司资产、上市公司不分红等掠夺中小股东财富的现象屡见不鲜。而研究发现,对中小股东利益的有效保护,对于企业外部融资能力的增强、公司价值的提升、所有权结构的分散以及股票市场的成熟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大股东(或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已成为公司治理中的第二类代理问题。大股东凭借其实际控制权“掏空”上市公司,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本文在相关学者“掏空”行为方式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已披露的上市公司“掏空”行为方式的研究,发现、总结“掏空”行为信息披露的特征,并以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完整性和真实性为准绳,提出通过事前披露、强化证券交易所的监管作用、完善民事赔偿制度、建立信息披露评级制度以及诚信文化建设等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以有效制约大股东的“掏空”行为。  相似文献   

9.
隧道行为是指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利用金字塔式的股权结构,把底层企业的资金转移到高层企业,从而使中小股东利益受到侵害的行为。隧道行为通常发生在股权相对集中或高度集中的上市公司。本文试图通过优化公司股权契约的制度安排,重新配置会计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避免隧道行为的发生。一、企业契约与股权契约分析现代契约理论认为,企业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订立的一系列契约的联合体,契约参与人通过这些契约来分享企业的产权。但契约参与人无法把企业未来的所有事宜都写进契约,事后的弥补也由于交易成本问题、机会主义、人们的有限理性和信息的不对称而难以实现,这就注定了企业契约是不完全的。契约的不完全性带来了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分配问题。在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中,也同样存在着严重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分散的中小股东除了“用脚投票”外,无法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来“自保”,或者实施“自保”行为的成本过大。国家目前的司法体系也无法有效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中小投资者只能将剩余控制权委托给控股股东,采取“搭便车”行为,成为企业契约中的弱势参与人。由此产生了“第二类代理成本”,隧道行为的发生也因此成为可能。可以把运用...  相似文献   

10.
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是我国证券市场长期以来的顽疾,不仅会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还会阻碍整个国家金融证券市场的发展。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的大股东侵占行为出现新的特征。本文对此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加强证券市场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控股股东控制是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基本特征,股权集中类上市公司治理的核心就是解决控股股东为实现"超控制权收益"而"掏空"上市公司的问题,控股股东"掏空"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的普遍现象。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对掏空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动机、途径、影响因素及如何抑制掏空行为进行综述,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中关联交易是普遍存在和不可避免的,其本身并不必然损害公司或股东的利益,但关联方在整个交易过程中的优势地位可能影响交易的客观公正。为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保障公司和所有股东的利益,应从加强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的监管、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引入风险担保机制、制订不当关联交易发生后的补救措施及加快关联交易相关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大小股东代理理论,分析了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偏离、隧道行为与企业投资的关系。研究发现,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度越大,终极控制人越倾向于通过掏空性的关联交易来转移上市公司的资源,并且这种隧道行为主要表现在性质为地方政府与自然人控制的上市公司中;进一步检验发现,终极控制人的掏空性关联交易更易导致投资不足现象,而对投资过度没有显著影响。因此,这就在终极控制人影响投资效率的传导机制方面拓展转型国家的投资理论。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发布的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公告为研究对象,以2007—2012年为研究期间,从股权质押资金投向视角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结果显示:当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资金投向自身或第三方时,质押比率高于投向股权被质押上市公司,即控股股东更倾向于为自身或第三方融资提供质押担保;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资金投向自身或第三方时,公司绩效显著低于投向股权被质押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5—2009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金融发展、银行债务与大股东隧道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银行债务对国有企业中的大股东隧道行为没有发挥治理作用;而在非国有企业中,银行债务有效治理了大股东隧道行为;进一步研究表明,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金融市场发展程度越高,银行债务对大股东隧道行为的治理作用越有效,并且这一治理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股权结构对大股东掏空行为及公司价值的影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的自利性多元化不仅直接影响了中小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投资和破产政策的扭曲同时也损害了企业价值。本文从民营企业的金字塔持股结构和股权制衡角度分析实施多元化战略的民营企业公司价值,研究金字塔持股结构下的终极控股股东的多元化侵占方式。本文收集2006~2009年我国A股市场179家民营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我们将民营上市公司分为直接上市和间接上市两种类型,其结果支持了本文的研究假设。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收购是指收购公司通过要约收购、协议收购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目标公司一定比例有表决权的股票,从而达到控制目标公司目的的法律行为。由于少数股东持股处于弱势地位、理性选择以及外部监管不力等原因,致使少数股东利益在上市公司收购过程中极易受到损害,而这些损害主要来自于目标公司和收购公司。对于少数股东利益的保护不仅有利于保障证券市场健康发展,而且也是股东权平等的必然要求。少数股东利益受到损害时,可以通过直接诉讼和代表诉讼来维护即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大股东掠夺:公司治理新焦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封思贤 《当代经济管理》2005,27(6):135-140,158
传统委托代理理论以股权分散的美、英等国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因此,其研究的焦点是经理层与股东之间的关系,而很少研究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关系。然而,大量证据表明,各国公司股权结构的普遍特征已是高度集中或相对集中,而不再是传统理论视角下的股权分散。股权集中时,大股东的角色由“援助之手”偏向“攫取之手”。越来越严重的大股东掠夺行为也成为各国公司治理中最尖锐的问题之一。这种变化需要新的公司治理分析视角和分析框架。在吸收大量文献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大股东掠夺行为的产生背景、产生原因、常见手段及防范措施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会降低资产负债率,控股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会提高资产负债率,大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同时存在着股权融资偏好和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通过对2007年和2008年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对资产负债率没有显著影响;股权性质对资产负债率、留存比率、负债结构有影响,其中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率、长期负债比率最高,自然人控股企业留存比率最高、资产负债率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