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岷 《中国企业家》1999,(11):55-55
对身处经济学界的人来说,张五常是个无法回避的名字。在制度经济学大行其道的这二三十年间,张五常是可与科斯(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艾智仁等大师比肩的惟一华人经济学家。据说,张五常第一次到科斯办公室,科斯曾不无怀疑地问他:“你了解我的学说的实质吗?”但张五常的回答马上让科斯改变了态度,张刚一答完,科斯马上亲切地问张是否已吃过饭。  相似文献   

2.
重建中国经济学是中国经济学界在21世纪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而在重建中国经济学过程中方法论的创新又是其中的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方法论创新中只有坚持扬弃与超越的原则,才能建立一套既有国际普适性又有中国特色的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关于经济学数量分析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经济学数量分析的几点思考杨华峰经济学的数量分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摆在我国经济学界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试图就我国经济学数量分析的发展及与其相关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1.我国忽视经济学数量分析的原因我国对经济学数量分析发展忽...  相似文献   

4.
著名经济学家、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讲座教授张五常先生日前在WTO与新经济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中国要孤注一掷》的演讲。 张五常教授是现代新经济学创始人之—。1997年张五常教授当选为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这一殊荣是第一次授予美国本土之外的经济学家。他也是华语世界公认的用中文写经济评论或经济学散文最好的经济学家。 对于中国跟美国达成的世贸协议,张教授认为经济学有一个很简单的看法,一直以来在世界上有一个让人最可靠的工业,就是一个被人家赚钱的工业。比如说香港没有自己的农业,可是香港人—点都不需要担心没有面包…  相似文献   

5.
声音     
《房地产导刊》2011,(3):13-13
"国八条是与高房价的最后一战。" ——经济学博士马光远撰文表示,"国八条"事实上是一场关于中国房地产调控的最后决战,政策战胜高房价,还是高房价依然战胜了政策,对于中国经济,中国的社会和中国的未来都关系甚大。这也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  相似文献   

6.
韦森  ;赵福帅 《英才》2014,(6):100-100
去年9月3日上午,我收到了科斯研究所的邮件,说科斯教授过世了。读到邮件,我的眼泪即刻掉了下来。在这之前,罗卫东告诉我,已经和王宁、张五常等商量好,9月底或10月初浙江大学"科斯研究中心"成立时,要邀请科斯本人来中国。我还与复旦的学生预告过,结果这成了永远的遗憾。在我眼中,科斯是活着的"圣人"。他一生都在思考人类社会运行的基本原理,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人。他的生活简朴,但在资助经济学的研究方面又是那样慷慨大方。譬如,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的论述,为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中,再次强调了"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为中小企业"走出去"发展进一步提供了政策保障,引领广大中小企业步入"走出去"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8.
呼东红 《中国审计》2003,(19):51-53
一一个时期以来,关于建立社会信用机制的呼声日益高涨,它已成为经济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经济学界从产权制度、市场规范、监督机制等方方面面对社会信用机制的建立进行了思考,这就给了我们法律工作者非常有益的启发。我们知道建立信用机制是一个综合复杂的工程,我们更应该十分清晰的认识到,信用机制问题首先是一个法律意义十分明显的问题,仅仅进行经济学方面的思考是不够的。对于刚刚从旧的经济模式中强烈变革而来的中国社会来讲,建立信用机制的法律设置,才是整个社会信用机制实现的基本途径。社会信用机制,说到底就是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主…  相似文献   

9.
声音     
《房地产导刊》2011,(7):17-17
"中国的楼市泡沫是钢做的,房价还会涨。" ——经济学家张五常日前在某论坛上称,"有一位央行官员,我都不好意思老是批评,也不好意思批评房产政策。可实在很少有那么蠢的,什么叫泡沫?所谓的泡沫就是拿针戳一下就泡了,那才是泡沫。中国的楼市说泡沫,但用什么都扎不破。"  相似文献   

10.
“月”读     
《中国的经济制度》(中英双语)张五常著·译ISBN:978-7-5086-1643-8出版日期:2009年10月定价:25.00内容简介:作为张五常对西方经济学和中国经济制度潜心研究后收获的精华之作,书中凝结了近几十年来,他长期深入调查和思考的成果。张五常持续关注中国的经济改革,致力于佃农分成、公司性质、合约  相似文献   

11.
尹家绪 《中外管理》2006,(11):91-93
欧美的企业注重‘术’,中国企业更多强调的是‘道’。在‘术’中融入‘道’,知识就成了智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西方经济学界,曾经发生了一场有关数量经济分析有效性的大论战。这场论战,以其空前的激烈性和其影响的深远性,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笔者在国外学习研究期间,接触到这方面的一些资料,现在,对此作一概略性介绍,并对我国数量经济学的发展提出几点看法,以求教于同行。参与论战的大体可以分为三派,即宏观模型派、时间序列模型派,以及对这两派持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关于中国立国道路的论争是当时备受关注且颇具影响的一个重要议题,在这次论争中,形成了三大派,即以农立国派、以工立国派和农工并重派.而在以农立国派和以工立国派中又呈现出一些复杂的形式.在这次论争中所涌现出的一些如何建设现代国家的思想和理念对我国当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网络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也可能是唐僧。"如今,住在福州市西湖公园附近的市民想说:"看起来像树的‘树’,它不一定就真的是树;看起来像路灯的‘灯’,它不一定就真的是灯;看起来像蘑菇的‘蘑菇’,它不一定就真的是蘑菇;它们都有可能是通信基站。"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一个华丽的变身,通信基站统统变成了"树""灯""蘑菇"。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相似文献   

15.
2010年2月,千枝堆雪的京城,出版了知名经济学家张五常的新书——《新卖桔者言》。这本新集收录了作者自1984年以来的大量经典作品,贯通了中西经济学思想,其中有大量轻松愉悦的论述和简练经典的经济学理论,让我们领略了张教授一贯天真放逸的学术风格。世人已知这位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张五常,  相似文献   

16.
中国调控方式正在从"一刀切"和"撒胡椒面"的做法向精准调控方式转变,自新一届政府提出"合理区间论"以来,中国经济学界就对这种新的调控方式颇有困惑,难以弄清增长区间的上限与下限,这次李克强重新阐述"合理区间论"或正是为解释这一困惑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法》是中国企业的福音还是噩梦?作为一部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它正式实施已有三个多月的时间,效用怎样,评价如何,是近期企业业界和学术界的重点话题。“珠三角遭遇工厂倒闭、上万企业面临撤并”等情况让人为之忧心,而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提出的“新《劳动合同法》拖垮中国经济”的观点,又引发了经济学界和法学界的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18.
张永祥厅长在2009年全省审计工作会议上关于创新审计理念有一段重要论述.概括起来就是“在思想观念上必须做到‘五个坚定不移’,切实把握好‘七个区分’.在实际工作中注意‘八个慎重对待’”。这是在总结多年审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对审计工作与科学发展内在联系的一次重新审视和定位,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和方法论.是新形势下对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生动诠释。  相似文献   

19.
聚集     
城乡社保一体化成政协一号提案历年来,两会期间的"一号提案"往往反映当年社会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农工党中央提交的"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的建议"成为今年政协"一号提案"。  相似文献   

20.
经济学,就是选择的学问。“经济学的第一个基础假设,就是个人做决定,做取舍。所谓决定者,选择是也。这其中有一个并不浅显的哲理。经济学是以推断人的行为来解释现象的科学。我们说的人的任何行为都是经过选择的。”问题在于,面对数不清的产品,顾客如何做出他的选择?张五常的《关于新制度经济学》是以交易成本为核心展开的,同时,他“倾向于根据成本来表示约束”,我们也借鉴一些张氏的观点,从成本角度人手开始我们的品牌经济学之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