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郝瑞雪 《上海商业》2023,(12):228-230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进入21世纪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应时而来。我国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中国制造2025”直指其核心是实现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则提出打造“工业4.0”。现阶段,传统的制造业市场趋于饱和,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消费者的需求也在提高,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传统制造行业避免被市场淘汰的必然选择,而对于一些家电制造企业来说缺乏核心技术,独立转型升级之路蜿蜒曲折,那么数字化并购就成为其转型的重要手段,在并购后被并购方为收购方提供技术、财务、管理等核心资源,助力其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白色家电制造业的研发环节、制造环节、销售环节、管理环节的数字化转型现状,发现其数字化转型存在整合不到位、数字化管理不到位、企业数字化人才发展缓慢等三个问题,并提出搭建C2M反向定制平台、加强数字化战略管理、建立健全数字化人才培养的三个建议。明确白色家电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根本就在于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3.
顺德被称之为"中国家电之都",但是其生产模式一直停留在传统制造业的范畴,随着中国经济迈入发展"新常态",顺德的家电制造业的发展也面临着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考验。因此以顺德在新常态下家电制造业存在的问题作为论述点,阐述顺德家电制造业如何适应新常态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沈璐璐  黄晓芬 《商》2014,(8):60-60
日本是一个后起的发达工业国家,日本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走向世界制造业强国之列,日本的制造业经历了一系列的创新和升级。因此,对于日本制造业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意义。有助于我们了解日本制造业发展的情况。基于日本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研究基础上,再结合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情况,希望能够给予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选择了产业基础、技术创新、产业聚集、产业支持和政策扶持等五大领域的九种重要因子构建了指标框架,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法研究了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影响因子,研究结果显示:影响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正相关因子,分别为产业单位数、区位熵、从业人员的总体规模和利润总额,表明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主要取决于产业发展、产业聚集和产业支持。  相似文献   

6.
日本制造业从1956-1973年逐渐转为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实现了高速增长的奇迹。1974-1991年日本制造业进行了从能源、资本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化的产业转型升级。这一阶段,日本制造业在政府主导下,采用了降低能耗、革新技术和加大对外投资等政策和措施,保持了制造业总量平稳增长,实现了日本"世界工厂"的持续繁荣。  相似文献   

7.
周晴 《北方经贸》2010,(3):109-111
泡沫经济后,日本制造业经历了长达十年的消费低迷后开始复苏,运用钻石模型从生产条件、需求条件、企业战略、产业支持、政府和机遇方面分析了日本制造业竞争力的优势地位,得出了对我国制造业的启示,我国应该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  相似文献   

8.
家电模具产品种类多,结构复杂,本文主要介绍了家电模具行业的发展现状,并重点分析了在家电模具设计过程中影响模具结构的因素和家电模具的选配方法,对了解家电模具的设计要点具有指导意义。与之相关的塑料制造业也随之发展,通过介绍其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对塑料制造业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9.
傅晓洁 《中国市场》2023,(26):138-141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提高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水平,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国内制造业企业纷纷开始向数字化转型升级。财务信息化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分析、管控的重要价值,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也让以前财务信息化存在的数据收集、业务孤岛等问题有了新的解决路径,但与此同时,也暴露了数据安全等新问题。文章基于当前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以财务信息化建设在企业数据化转型中起到的价值、优势、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入手,展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制造业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已经过整整30年的飞速发展。据统计,中国空调、彩电等家电的产量增长了1万倍以上,集成电路、电脑等产量增长了1000倍以上……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德国之后,全球第四的制造业大国。  相似文献   

11.
区块链的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智能合约等技术所具有的去中心化、私密性、防篡改、可追溯、开放透明等属性,给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区块链与制造业在个性化定制、共享经济、物联网及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实现有效契合,有利于培育制造业新业态,创新产品质量溯源管理,降低创新合作成本,提升制造业信息化水平,促进制造业低碳发展与绿色转型。但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仍然面临来自应用风险、意识观念、生产模式、人才短缺、政策针对性不足等方面的制约。要真正推动区块链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从完善顶层设计、转变企业发展理念、增强区块链核心技术供给等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经济新常态下"三期叠加",中国制造业也面临内忧外患的新形势。中国制造业内部投资弱、融资弱、创新弱等困境日益凸显,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现象初露端倪,中国GVC(全球价值链)的定位与发展受到严重挑战,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和保障机制,金融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制造业升级的金融困境分析,阐述了金融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并探讨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路径。  相似文献   

13.
任莉  舒慰 《商》2014,(36):262-262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制造业面临更大的生存与发展压力。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改革迫在眉睫,转型和升级是当前中国制造业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对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及竞争对手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后危机时代中国制造业转型和升级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可以加快工业领域转型与升级,促进动制造业长久稳定发展。只有服务业发展水平提高了,才可以为先进制造业创造高质量的发展环境,对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减少不必要资金投入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反之,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对带动服务业服务质量及服务效率的提升也起着不可替代作用。本文主要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理论、融合互动关系和融合发展必然性展开深刻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国际广告》2011,(12):137-138
日本制造业巨头三菱重工与中国领先的家电连锁卖场苏宁电器联合举行签约仪式,宣布合资组建菱重家用空调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新合资公司将总代理三菱重工家用空调在中国大陆的市场推广、销售、售后服务等业务。  相似文献   

16.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及提升对策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金碚  李钢  陈志 《财贸经济》2007,(3):3-10
本文利用最新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加入WTO以后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加入WTO以后,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有较大程度提升;在与美国、日本、欧盟、韩国等国家进行竞争力对比时,发现加入WTO后,相对于上述国家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提升;而与此同时,中国民族产业国际竞争力虽然也有提升,但相对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速度。民族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较慢。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制造业承载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且人口红利这一优势逐步丧失,供给与需求的比重失衡,面临着制造业规模大但核心竞争力不强的困境。以创新驱动为发展战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增强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拓展制造业的市场占有率,推动中国制造朝着中国智造发展。从本质上来说,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指的是通过增强制造企业的科技创新实力,促进我国制造业实现自全球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跨越的目标。文章基于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探究制造业转型演化路径,通过制度及技术创新为制造业转型设计注入新鲜活力。  相似文献   

18.
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制造业是主体,是兴国之器。当前,我国正处于数字经济发展时代,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成为走向新经济发展形态的重要驱动力,因此,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必须把握机遇,开辟新的发展路径,获取更大的数字经济效益。但数字经济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在经验、能力和投入等方面存在挑战。要推动制造业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形成科学、高效的转型规划路径,必须尽快聚焦科学技术发展力量,推广应用数字化技术,注重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在技术、人才和资源等方面给予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企业摆脱发展瓶颈、驱动其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16—2020年年报,采用文本挖掘的方法构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标,并研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其路径。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制造业的企业绩效。具体路径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通过促创新、增效率、提质量来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李颖 《中国物价》2014,(10):34-37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投资重点集中在制造业。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不仅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建设资金,还带来了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促进了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本文利用2001-2012年日本对中国国有制造业企业以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制造业企业的直接投资额等相关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回归方法,测量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度,并提出加大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促进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