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商界名家》2005,(12):64-66
“中国制造”已经不再是一个值得骄傲的字眼,而“中国创造”正在成为主流话语。在十一五规划中,自主创新成为新的国家战略,自主创新将对中国企业品牌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中国企业的品牌主义时代是否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2.
《三联竞争力》2009,(10):39-39
如果要让老外们评价中国制造,他们往往会援引“海尔”。这个品牌,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世界代表。  相似文献   

3.
一边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已经从农业大国转变成工业大国,工业贸易排名世界第三位,世界制造中心正在向中国转移;一边是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仍然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最低端,竞争力仅局限在不断压低劳动力成本上。在现代国际经济秩序中,利益的获得已经不仅仅取决于生产能力和生产量的大小,品牌及创新技术的缺失,使中国制造业的“世界工厂”之路征途漫漫,品牌、研发、销售渠道、细分产业等竞争要素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如果要用一个关键词来归纳我们的2005年,我想毫无疑问是“品牌”;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表达我们对2005年的感受,那就是“相信品牌的力量”。 2005年,整个中国经济、中国社会对于“品牌”的关注是超乎以往的。国家提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发展理念,民族品牌加快征战国际市场的步伐,跨国企业为打造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品牌发力,中国市场上的“品牌”热  相似文献   

5.
论三维品牌     
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和自主品牌的建设是两个关键。可是.品牌建设是企业现实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许多企业有心(强烈的意愿)去打造一个百年品牌.有力(足够的资金)去进行品牌推广.不过.并没有形成多少本真品牌.不少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投资不菲却收获不多.不少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追求“短平快”而致使品牌“昙花一现”.不少企业想打造百年品牌却不知如何切入.这些足以说明我们企业在建设品牌方面还有许多本源性的问题没有真正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中国制造”的浓缩品格兰仕要实现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品牌”转变,提出了新中国制造时代,其转变的核心战略是2008年提出的“中国红”,“中国红”能否改变“中国制造”的形象,格兰仕的“红色”产品能否铺满世界大道?  相似文献   

7.
论农村劳务“品牌”的重要作用及强化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陕西省汉中市“劳务输出情况调研”材料的分析为立足点,论述了农村劳务“品牌”的内涵和在劳动力输出中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职业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务人员素质,培养他们技能的重要途径,应该为劳务“品牌”的形成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制造任重道远 《中国品牌》:欢迎三位做客《中国品牌》议事厅参与“中国制造”话题的讨论。中国制造成为了眼下一大热门话题。可以说,“中国制造”是国家品牌战略的体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助推中国制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政府在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9.
佚名 《中国品牌》2014,(1):70-73
中国经济“黄金时代”的主要动力,就是释放出市场的力量,让企业、让品牌成为这幕伟大动力的主角。2013年可以看做中国品牌发展的新纪元。这一年,李克强总理在多次出访期间,大力推广“中国制造”;彭丽媛携中国本土品牌眼饰、配饰以及赠礼出访外国,极大带动了中国品牌蓬勃发展的热潮;外长率先更换红旗轿车,提升了红旗车的品牌形象;首届中国质量奖出炉;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正式成立并发布了2013年制造业自主品牌价值评价结果;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红利得到极大释放;  相似文献   

10.
刘娟 《中国广告》2011,(11):44-45
如何将“中国元素”运用到品牌中,如何在品牌的塑造中超越“中国制造”进入到“中国创造”、充分发扬“中国特色”,已经成为我们亟待思考的问题。欣慰的是,我们已经“在路上”。——高峻一个品牌能够在全球获得成功.一定是这个品牌背后的文化价值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认同。一个国家的文化如果能和商业进行完美的融合,那么这种文化必然会产生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制造”在全球风头正劲已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国内近两年来出现的一些商业丑闻却凸显出某些“中国制造”的一大“软肋”问题——质量。无论是哪个本土品牌出现质量问题,都给“中国制造”的整体形象抹黑,而事实上,把控质量管理、制造质量上乘的精品将是“中国制造”保持荣耀的关键,因此,2011年,提升产品质量仍然是中国企业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展方式由追求"量"转为追求"质",已成为必然趋势,提升品牌溢价能力如同鲤鱼跃龙门,是企业发展必须跨越的一道坎品牌不仅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是市场竞争的利器,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品牌溢价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非中国制造”这个商标申请虽然让我们汗颜,甚至是恼怒,但我们也应该扪心自问:是谁毁了“中国制造”这个品牌?日前,一家在直布罗陀注册、名为Alvito的公司向欧盟提交商标注册申请,欲申请注册“非中国制造”(“NOTMADEINCHINA”)字样的商标,而欧盟已经接受了该公司的商标申请。  相似文献   

14.
今天,在全球经济合作日益密切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中国企业在全球各地输出产品的同时,也在承载着软实力的输出。因此,商务部四商会在海外投放的“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理念的广告,跨越“中国制造”符号意义的解读和输出,对于提升国家形象的意义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经过20多年的发展,随着国家对本土品牌倡导“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方向的发展,本土品牌从无到有.少数品牌已经在国际市场开始崭露头角.并面临品牌的国际化运作的新课题。同时,随着我国入世承诺的逐步兑现,跨国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在中国的经营都更加强势。本土品牌也逐渐在从单纯追求短期的销售量提升转化向打造品牌力的方向发展了。隆力奇作为国内本土日化的第一品牌.近年来在注重品牌“知名度”向“美誉度”提升的同时,寻求和品牌广告代理公司的和谐互动,对品牌进行科学规划,对传播策略进行科学整合,已经成为隆力奇发展战略规划之一,也是增加隆力奇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韩志锋 《品牌》2006,(2):44-46
坦率地讲,在品牌作为一个名词已经流行于企业的今天,我们许多企业对品牌营销却还仅是一知半解,做得好的也无非那些已争取了“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或者有较高品牌价值的企业,这些企业表面辉煌,实际上却往往有着“隐”伤隐藏“体内”不被觉察,常令貌似“体格强壮”的品牌不是“阴天腿疼”就是一夜轰然倒下。  相似文献   

17.
曾盈盈 《广告导报》2005,(4):107-107
3月10日晚,北京大学秋林国际报告厅里座无虚席,掌声阵阵。中央电视台广告部与北京大学MBA联合会共同举办的“2005‘两会’代表北大论坛”在这里隆重举行。今年的主题是“品牌中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个品牌制胜的时代。强势品牌因其对经济贡献卓著而成为各国的追求。正因如此,广受欢迎的“中国制造”在沸腾国人热血的同时,引发出人们的深层思索与反省。奥美集团总裁兼CEO夏兰泽女士关于中国品牌的论说,曾引起广告业内对中国品牌现状的大讨论,让人们把目光投注到国内方兴未艾的民族品牌建设。目前的普遍观点是:中国存在着品牌,但缺失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品牌。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树立起民族自主品牌重要性的意识:国家也正从政策.资金上鸣锣开道:2005年12月.商务部在北京召开全国自主出口品牌建设工作会议时指出,明年国家将拿出7亿元用平支持名牌出口企业发展——这些成为任重道远的民族晶牌建设之路的庭好开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杨正良 《广告大观》2005,(4):127-131
2005年5月,恰逢“两会”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齐聚北京,共商国家发展大计,中国民族品牌的发展也是“两会”代表关注的焦点之一。5月5日,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开幕之日,中央电视台广告部邀请了多位“两会”企业家代表和知名经济学家,在央视国际网站进行在线交流,共同探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田德生 《品牌》2006,(9):39-42
21世纪是一个品牌竞天下的时代,更是一个充满创新激情和成功机遇的时代,不同业界的精英们为我们缔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品牌神话。正是这些精英们的不懈努力为我们圆着“中国制造”和“品牌中国”的梦想与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