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社会信用建设十年回顾 我国社会信用问题第一次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初期.当时,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清理"三角债"工作的通知>,在中国第一次以国务院文件方式提出了社会信用问题.1991年原国务院生产办就在国务院领导同志的直接领导下,组织进行了清理企业"三角债"和"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其目的就是力图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经营行为和经济秩序问题(实质就是社会信用问题).  相似文献   

2.
清理“三角债”是综合治理整顿的必要措施之一,在过去的两年中,我市企业1银行和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认真地开展了大夫清欠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989年全年共清理企业拖欠货款82亿元,基本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清理7月末施欠额的80%的任务,并清理了拖欠工程款1.53亿元,受到国务院和人民银行总行领导的表扬。在1989年清欠的基础上,1990年,再接再励,根据国发(1990)19号《关于在全国范围开展清理“三角债”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国务院清理“三角债”领导小组和总行的统一部署,经过市内、区域性和全国范围的清欠,共清理119.7亿元,完成当年3月底前拖欠总额104亿元的115%。通过清理“三角债”,对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状况,支持生产、流通的正常进行和经济的回升,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现状:古语云,“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见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讲究诚信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信用危机问题渐渐浮出水面。事实上,在我国绝大多数企业中,信用问题普遍存在,“三角债”现象非常严重。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披露,我国目前“三角债”约有1.5万亿元,很多企业常被迫采用现金支付的手段,因此而增加的财务费用一年约有2000亿元,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经济发展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不好,国家财政相当困难。而导致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不足,效益不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就近两年来企业之间出现的“三角债”问题。1990年以来,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各级政府、银行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全国清理“三角债”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缓解企业资金紧张、支持生活流通的正常发展和经济回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形成“三角债”所涉及的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产生企业相互拖欠的源头尚未得到有效的治理,出现了前清后欠、越欠越多的现象。主 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5.
李欣 《发展》2015,(3):60-62
"企业之间互相拖欠,靠自己解决,国家不干预,不进行宏观调控,是解决不了‘三角债’问题的。"1991年6月1日,中南海一间不大的会议室里,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办公会议。此次会议专门研究一个特殊而复杂的问题——清理"三角债"。"当时全国有90%的企业被卷入‘三角债’链条中。"上述会议的参加者、时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务院清理"三角债"领导小组副组长周正庆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回忆,"根据有关  相似文献   

6.
在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无论是公有制经济还是非公有制经济,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信用都是一种极为稀缺的资源。诸如“三角债”、银行巨额坏账、法院判决执行难、假冒伪劣泛滥成灾等社会瘤疾,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社会经济生活中信用缺失所致,信用缺失正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一、当前我国市场信用缺失的严重局面目前我国市场信用水平低下的状况已经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信用短缺局面已相当严重。市场信用恶化已经产生了一系列严重后果,许多企业早已成为惊弓之鸟,企业之间的业务往…  相似文献   

7.
庄严 《开放潮》2002,(2):36-38
随着我国加入WTO,“信用”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在福建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省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努力建设信用文化,加快建立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档案,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增强企业和公民的商业道德观念。为此,本刊记者在福建省“两会”召开期间,就如何建立福建省社会信用体系问题采访了出席福建省政协八届五次会议的部分委员以及会外一些省内权威人士。  相似文献   

8.
顾万青 《上海改革》1998,(10):37-38
前几年,国务院曾把清理“三角债”列为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搞活大中型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突破口,并为此数次投入巨额启动资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欠工作。经层层滚动,连环清欠,解决了一批“三角债”,对缓解企业的资金,启动市场,促进生产经营活动,促使全国经济形势走向好转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上各级政府的日常工作议程,如何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尤其是从哪里人手,怎么切入,成了一个十分重要且急待解决的问题。在不久前闭幕的“2004年中国诚信建设成果展览会”上,北京中解四维信用管理研究所开发的“信用管理专用章企业身份信用管理系统”刚一亮相就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家璐在听了发明人韩少杰的介绍后频频点头称是;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数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清理“三角债”。虽然每次清理都取得阶段性成果,但由于产生“三角债”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解决,亦由于旧体制下不合理的结算原则将商业信用等同于“三角债”,因此前清后欠继续发生,清欠效果并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重新合理界定“三角债”内涵及制定清理对策,实在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在全国逐渐展开,国务院、各省市区相继成立了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本区域的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至今,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呈现“条状”的行业信用体系和“块状”的区域信用体系相并存的局面。纵观发达国家信用体系建设历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路径将沿着:“条状”的行业信用体系到“块状”的区域信用体系,再“整合”成全社会信用体系。厦门市属于东南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12.
洪扬  高雅 《中国经贸》2007,(11):74-8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发展国内贸易,实现我国内外贸一体化协调发展,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经济运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国内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与市场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密不可分。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企业已拥有了有效的贸易信用风险保障手段。我国信用保险事业的大踏步发展,为企业扩大贸易规模以及防范恶意拖欠、商业欺诈、三角债等信用风险找到了新的途径。通过利用信用保险的保障功能,精明的企业发现一场商业的革命已经到来:信用保险不仅可以保障企业的贷款安全,更可以扩大贸易规模、取得融资便利,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惟一一家政策性信用保险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实现出口信用保险业务跨跃式发展基础上,全面推进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业务,取得了重要进展。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总经理唐若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从最初的交换到扩大了的市场关系都是以信用为基本原则的。到了互联网时代,信用几乎成为电子商务的灵魂。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也就没有交换和市场。发展市场经济最终也只能是句空话。然而,当前在我国社会各个领域信用失衡现象十分普遍,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合同违约,商业欺诈随处可见。三角债、拖欠贷款和银行不良债权反复出现,各种经济犯罪连年增加,日趋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我国市场经济过程中信用管理体系严重滞后,不协调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冯洁 《浙江经济》2007,(19):13-14
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信用浙江”的战略决策,五年来全省上下按照率先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总体目标,在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走在全国前列。新形势下“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发展战略给“信用浙江”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发展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将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环境支持,“信用浙江”建设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加快我国信用信息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就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信用信息体系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地位,指出了我国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加快信用信息体系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最初的交换到扩大了的市场关系都是以信用为基础原则的;到了互联网时代,信用几乎成为电子商务的灵魂。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也就没有交换和市场,发展市场经济最终也只能是句空话。然而,当前在我们社会各个领域信用失衡现象十分普遍: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合同违约、商业欺诈随处可见;三角债、拖欠贷款和银行不良债权反复出现;各种经济犯罪近年增加,日趋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于我国市场经济过程中信用管理体系严重滞后、不协调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战略任务.新一届中央领导明确要求用五年时间建立起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政府信用在整个信用体系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深入研究政府信用问题对于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郑连旺 《浙江经济》2014,(24):59-59
自2002年衢州市委提出建设“信用衢州”的战略决策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相关部门和单位围绕政府、企业和个人三大主体信用建设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基本完成了统一信用信息综合平台和信用衢州网站建设。  相似文献   

19.
各关联协会,相关企业:为规范工程建设行业市场经济秩序,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经商务部信用办批准,作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行业试点单位,在商务部和国资委的领导下,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已经基本建立我国工程建设社会信用评价体系。截至2008年底,共完成了对183家施工企业的信用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20.
李志俭 《发展》2002,(8):31-31
一直以来,“信用”问题既是国人关注的热点,也是困扰着企业的难点。我们就“信用”采访中国市场信用工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信用管理专家蒲小雷先生的文章,明确了“信用”的经济概念,企业存在的信用危机,以及企业如何加强信用管理问题。记者:最近“信用”这个词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很高,您能讲一讲什么是信用?蒲小雷:西方“信用”(CREDIT)这个词是纯经济学概念。它表示价值交换的滞后产生的活动,信用主要体现为商业领域和个人流通领域的赊销行为。我国对信用的理解要广泛得多,除了经济概念,更多地加入了社会学概念,表示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