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兰性德,字容若,被誉为清代词家三绝之一,词风婉约与豪放兼而有之。纳兰性德的婉约词历来为人称道,顾贞观说:"容若词,一种凄惋处,令人不能卒读。"他的大多数词作都透露出哀婉感伤之感。本文从纳兰性德所处的时代和家族背景、个人爱情婚姻、以及仕途生涯三方面,对其感伤情怀的成因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2.
王必武是女人,也是女强人。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王必武钟情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她爱读唐诗宋词。作为女人,她喜欢绿肥红瘦的婉约与柔情;作为女强人,她还欣赏雪压青毡、南山射虎的豪放与激情。正是凭着这般的豪放与激情,王必武尽管历经生活的磨难,创业的艰辛,还是一步步地开启了事业成功之门。  相似文献   

3.
《秘书》2008,(8)
苏轼对词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前人概述为"以诗人词",这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从题材内容上讲,苏轼极大地扩张了宋词的表现范围。苏轼之前,人们总认为只有"诗言志",词主要是缘情,尤其长于缘男女之情,因此还被蒙上了"艳科"的骂名。虽然有李煜、范仲淹和柳永等欲作突破,终因势单力薄而难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是南宋著名的婉约派词人。宋代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说:“易安居士……若本朝人,当推词采第一。”清人王士祯更是把李清照称为婉约派词人的正宗.“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以幼安称首……”(《花草蒙拾》)。读李词,从“浓睡不消残酒”的优裕慵懒,到流离失所的“凄凄惨惨戚戚”,尤其是其后期创作的《声声慢》,我们可以读出她自然的心性.跌宕的命运以及赵家王朝渐衰的背影。  相似文献   

5.
书生负心题材,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地位一般。但笔者经过梳理发现,这一题材却对有元一代的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当然,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元杂剧和小说的影响上。众所周知,小说创作在宋代可谓繁盛,而到了元代却遭冷遇,原因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元代时间短并一度取消科举外,笔者认为,这还与元代绝大多数文人对小说的抵触情绪有着莫大的关系。因为,宋代小说地位不高,自然多被文人用来消遣。再加上宋代广开科举,士子众多,使得书生负心题材占据相当比例,这也正是导致元代文人对小说多生抵触情绪、恨屋及乌的重要原因。而元代文人疏远小说,这在客观上又恰恰成为促进元杂剧繁荣的原因之一。另外,从身为蒙古族人的元代统治者这一方面来说,讲究宾白科介有机结合、风格泼辣的元杂剧,岂不正暗合于蒙古族人粗犷豪放、善歌善舞的天性?其间推波助澜的作用也自不必说。  相似文献   

6.
书法一词最早见诸春秋时期,当时书法的含义很狭窄,主要指著书立说.如孔子作<春秋>言孔子书法.<左传>记载"孔子曰:董狐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另外在<史记·孝武帝>中说:"其言命曰之书法,其所谓世俗之所知也."  相似文献   

7.
《乡镇企业科技》2009,(21):F0003-F0003
孟常信,字实哉,号冀南农夫,一九四六年生。河北巨鹿人。自幼受家庭影响爱好书画,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大赛,并多次获奖。很多词书都有传记,多国也有收藏,有的已刻碑,楷书以颜为主。兼学欧魏、行书。以二王为本,隶书以汉隶为主,草书在二王的基础上继学怀素张旭、毛泽东的书法,其作品粗犷豪放,又如行云流水,深受各界收藏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8.
“炒”是近年中国使用率极高的一个词,炒邮票,炒股票,炒字画,炒书稿,炒明星,炒房地产……各种热“炒”早把人的情绪煽上去很长时间退不下来,而其中有规模有规律且有正负效应的大概非“炒事”莫属。 炒事,常常是几个人或一个集团的精心策划之作,常运用社会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等手段,操纵某事件之始  相似文献   

9.
《秘书工作》2014,(10):F0002-F0002
钱君匋(1906-1998),初名塘,亦作唐,字君钧,以字行。浙江桐乡人。擅长刻印,宗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其作品有婉约粗犷两路,均有笔力千钧之势。书法最善隶书,旷然得真趣,次善草书,游龙戏风,免起鹃落,非常自然。绘画专研大写意花卉,落笔爽利如游云,均为藏者所喜爱。间写散文及诗词亦清丽。还擅音乐、出版、编辑、鉴藏、教育等等,成就斐然。85岁时曾将家中收藏之4000余件明、清及近现代的书画、印章悉数捐与政府,由桐乡市政府建造君柚艺术院收藏。  相似文献   

10.
侯忠玉 《活力》2014,(12):79-79
晏殊和晏几道二人词风均承袭南唐,多以景色及别离为主要题材,以清丽雅致为主要风格,但在创作中也有着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晏殊历任要职,官拜宰相;而晏几道虽为官宦人家出身,但却品秩低微,后又经历家道衰落之苦;晏殊长于造句;晏几道尤擅言情。因这对父子的作品是北宋词坛中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故二人被后世称为“大小晏”或是“二晏”。本文通过对二晏词的异同和二晏性格经历的比较,对二晏词进行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21):F0003-F0003
孟常信,字实哉,号冀南农夫,一九四六年生。河北巨鹿人。自幼受家庭影响爱好书画,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大赛,并多次获奖。很多词书都有传记,多国也有收藏,有的已刻碑,楷书以颜为主。兼学欧魏、行书。以二王为本,隶书以汉隶为主,草书在二王的基础上继学怀素张旭、毛泽东的书法,其作品粗犷豪放,又如行云流水,深受各界收藏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12.
最近的财经新闻、股市论坛中,最吸引眼球的有这样几个词:题材股、概念股、重组板块、重组题材等等。为何在股市动荡不安、人心惶惶的时刻,这样的几个词可以安稳人心?为何在众多散户买哪只股票赔哪只的情况下还有人盯着重组题材股不放?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其背后所隐藏的利润。  相似文献   

13.
解读了北宋词人苏轼的“豪放词”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再现了胸怀远大抱负却郁郁不得志的诗人形象,展示了这曲“千古绝唱”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钱穆先生在其《国学概论》开篇说,“学术本无国界。‘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特为一时代的名词”。“国学”一词的最早出现,应以1905年章太炎、刘师培、邓实、黄节成立“国学保存会”、创办《国粹学报》为标志。上述学者提出“学无论中西,只要适宜且可行于国中者,皆当保存之”的主张,目的是强调学习西方决不能丢了自己立国之根本、立国之精神。  相似文献   

15.
于雪梅 《活力》2008,(1):59-59
探讨了模糊语言及其翻译方法,模糊翻译说穿了就是重在意译,译意境,而不是抠词抠句子,要给读者一个最舒适的阅读理解环境。只有完美结合直译和意译两种手段才能译出精彩之作。  相似文献   

16.
《潮商》2009,(2)
紫檀是名贵木材,表现出华贵典雅、秀丽婉约之美,精巧的做工和独具匠心无不令人叹为观止,诠释了传统艺术的经典高贵之美。雕镂、镶崁、榫卯等各种工艺、样样细琢,精美中文雅得体,诠释了权势官派、教养富足之味,是文人雅客之至爱。  相似文献   

17.
常玉峰 《活力》2012,(21):112-112
苏轼突破了传统词作的题材限制,扩大了词境,促进了词体的变革,给宋词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方向,为词坛开创了一种新的风格和美感,提高了词品,提升了词的地位,使宋词能与唐诗并列而无愧色.  相似文献   

18.
王艳  赵国庆 《企业导报》2009,(12):247-248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一种能够有效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突破与创新、具有显著价值的高级思维活动,个体认识产生于社会实践并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综合理论之应用不仅具有一定意义,还有其广泛性,且有必要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以正确找寻其创新的运作路径、主要内容及获取全新的管理绩效。  相似文献   

19.
“一条鞭法”是我国税制历史上最重要的改革之一,古今诸多学者对其多为褒奖之词.文章在肯定“一条鞭法”积极作用的同时,对其局限性作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得到对现代税制改革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0.
张智慧 《价值工程》2011,30(10):322-322
宋代元宵词是宋词题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柳永、晏殊、欧阳修、苏轼等词人以元宵节日文化为题材,将元宵节序的节庆生活加之诗人特有的文化内涵,言简意赅的表达出来。真实的再现了宋代节庆生活的俚俗风貌,是宋代民俗文化的折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