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力资源》2007,(22):69-70
案情简介 张先生于2004年5月进入上海某合资公司工作,2006年9月离职.今年1月,他得知公司发放2006年年终奖后,认为自己也应拿到一半奖金,理由是年终奖既然是对于员工在一年中为公司工作的回报与奖励,如果员工按劳动合同和公司的规定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任务,公司就不能歧视离职员工,应当贯彻同工同酬的原则,付给离职员工相应数额的奖金.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源》2007,(22):73-74
案情简介 王某之前就职于A公司,2005年9月8日提出辞职,同年9月19日经公司批准后双方解除了劳动合同.2006年5月,王某从A公司两位原副总经理(二人在2005年8月份先于王某离职)处得知,公司支付了他们2005年度的年终奖,然而却从未通知王某领取年终奖.王某认为,2005年1月至9月在A公司工作期间及离职后,公司都从未告知自己没有该年度的年终奖,既然其他两位先于自己离开公司的员工都有年终奖,那自己也应该有,遂于2006年5月20日向公司申请,但遭到拒绝.  相似文献   

3.
W公司的行政部专员小张在刚领到年终奖时很高兴。但几天之后,他却因为年终奖的事向其主管抱怨。原来,小张偶然了解到财务部的小刘竟然年终奖比自己多出不少。小张认为自己大学毕业进入公司工作三年多了,工作表现也得到了部门领导的肯定,而财务部的小刘是一名毕业刚一年的大学生,工作刚刚起步,业绩明显不如自己。对此,小张怎么也想不通。  相似文献   

4.
屠钻 《人力资源》2017,(1):66-68
一位HRBP的日常 小王是A物流公司下属分公司的HRBP,入职两年多,在众多分公司的HRBP中,小王一直表现突出,所在分公司的几位经理对他评价很高,称赞他“懂业务、识人心”,对他们开展业务工作“非常有帮助”.其实,在成为A公司HRBP之前,小王对物流行业一无所知.仅凭着五六年的人力资源工作经验,他是怎样在短短两年内成为一名懂业务的HRBP的呢?  相似文献   

5.
年终奖金是企业于年度终了根据个人全年的工作业绩和表现给予的一种物质奖励,体现了奖优罚懒、多劳多得的竞争激励机制。然而由于年终奖金所得税的计税方法不同于职工薪酬所得税的计税方法,发放不得当不仅不会起到奖优罚懒的激励作用,反而会打击职工努力工作的积极性。文章从年终奖金计税方法入手,对个人所得税各级距边际税率的年终奖金额的税后收入进行了分析和测算,确定了年终奖金税负存在不公平的区域,并从良税的公平性角度出发,提出年终奖金计税办法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是企业会计工作的重点领域,做好纳税筹划工作不仅能够减少员工的个人所得税税额,而且还能够降低企业人力成本。由于年终奖金、一次性奖励的发放方式和发放额度会直接影响到个人所得税税额的大小,所以企业必须将年终奖的纳税筹划作为纳税筹划工作的重要内容。基于此点,本文对年终奖金、一次性奖励的计税方法和纳税筹划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年底,工作了一年的人们最为期待和最关心的事情除了春节假期,就是年终奖了。但近日一项网络调查显示:七成人抱怨年终奖发放不公平,两成以上的人决定节后年终奖到手就跳槽。年终奖的发放和满意程度与职场人士的跳槽行为是否相关?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员工认为年终奖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其工作的情绪和表现,许多员工也确实把年终奖的多少作为去留的准则。因年终奖引发的“人才争夺战”也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源》2014,(1):71
HR来信:我公司(上海)有一名员工于2005年6月3日入职,2012年10月31日协商解除劳动关系,公司也支付了经济补偿金。不久前,该员工向公司提出索要年终奖12000元,但公司的《员工手册》中规定年终奖的发放对象是年底前仍在册的员工,另外也没有明确年终奖的具体数额,而是需要董事会根据当年经营情况来决定。请问我公司是否需要按照员工在职时间比例来折算发放年终奖?  相似文献   

9.
<正> 作为团队领导者要想持续保持团队绩效的提高,除了领导员工,还应承担起员工的开发,这样才能使企业可持续良性发展,但如何能做到?这在目前市场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的时代尤为重要。情境领导这个以被领导者为中心的模式,可以提供一套开发员工有效和实用的工具,增加员工的满意度,提高员工、自己和团队的绩效,让员工和自己领导的团队一起成长。案例 A(新的团队领导者)和初步分析在谈到情境领导如何指导进行员工开发之前,我们来分析一个案例。在一家电脑维修服务公司,王工是一位优秀的电脑维修服务工程师,他的电脑维修技术在公司是最好的,同时他服务的客户满意度最高,公司经理对他的工作非常放心,放手让他自己工作。公司经理根据他优秀的表现,提拔他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源》2011,(12):6
编者按:年终岁尾,一边是对年终奖"望眼欲穿"的员工,一边是为绩效不佳"踌躇不安"的老板,人力资源经理们如何承上启下,有效实施与推进——年终绩效的考核,年终奖金的分配,优秀员  相似文献   

11.
四问年终奖     
Q年终奖可以不发吗 我公司往年都会在春节前向员工发放一笔年终奖,具体数额都是老板确定的.不久前,老板组织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开会,根据初步统计,公司目前无盈利,基本的收支平衡可能都无法实现.因此,根据《员工手册》中的规定,老板决定今年不发年终奖.但是,有部分员工无法理解此事,要求公司照常发年终奖,理由是公司每年都发的,今年也不应该例外,至于公司是否盈利,跟员工没有关系.请问,我们该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12.
陈敕赫 《人力资源》2011,(11):74-77
岁末将至,企业的年终奖发放自然就再次成为了企业和员工们都非常关注的话题。对员工而言,辛勤劳动了一年,自然希望在年终获得一份丰厚的奖金;对企业而言,发放年终奖不仅是对员工积极工作的奖励,同时也是激励员工的体现,更是企业留住核心人才的重要砝码。发放年终奖本是为了让企业和员工能够实现双赢,但在实践中,围绕年终奖的纠纷却接连不断,使之成为劳动争议的多发地。  相似文献   

13.
一位员工非常投入地工作,业绩也不错,所以公司就把他提拔成所在部门的经理,让他管理五个人.公司给他的任务,自然也增加了好几倍.一段时间下来,这位新经理几乎哭着找到总经理,说自己不想干了.原来,他为了报答总经理的信任,没日没夜地干,但还是无法完成新任务,也看不到完成新任务的可能.总经理对他说:"那任务是给你们部门的,不是给你自己的,你可以让别人帮你干呀."他说:"我觉得自己是领导,不好把辛苦的事情派给别人做."  相似文献   

14.
《企业文化》2007,(2):14-14
1、什么样的雇主让我们快乐工作?2、和同行业的其他公司比,公司总的薪资水平还不错。3、公司最近业绩不错,总是有奖金发。4、工作环境不错,总是窗明几净的,厕所也没什么难闻的味道。5、公司出钱组织员工出去旅游。6、老板基本能一碗水端平,干得多的总是拿钱多。  相似文献   

15.
被誉为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世界顶级企业松下公司创始人、总经理松下幸之助之名,可谓天下尽知.然而,其门下也有"跳槽"者.那么,他是如何对待"跳槽"员工的呢?惯于听取逆耳之言的松下幸之助认为,"跳槽"的员工总是希望到更好、更强、更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企业就职,这是有进取心的一种表现,而且这些人往往已经发现公司的某些弊端.为此,松下幸之助对主动脱离公司的员工不仅一律热忱欢送表示祝贺,还诚恳请求他们留下批评意见和建议.这项工作一般通过公司召开"跳槽"者欢送会或者话别会来完成.据悉,松下公司的许多决策便是根据"跳槽"者的临别留言改进的.松下公司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徐杰 《人力资源》2008,(4):61-63
正当武汉华理电子有限公司HR经理王永兴就员工年终奖方案与总经理汇报的同时,在他的办公桌上又放置了一份新的员工加薪申请. 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年末年初,加薪和年终奖是其最为关注的两个话题,而加薪作为对员工持续影响性较大的政策之一,更会引起员工聚焦式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每一年的岁末年初,正是企业实施年终分红,进行员工激励的重要时刻。比如近日高盛集团高调宣布,今年为员工开出的工资、红利和津贴总额已经达到165亿美元。平均每名员工收入超过62万美元,其CEO劳埃德·布兰克费恩更是获得5340万美元的天价年终奖。从企业运营的角度看,年终激励是一种具有多重作用与意义的策略手段:首先是回报过去一年中对公司发展做出贡献的员工,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工作;其次,完善的激励计划,可以稳定部分思想摇摆、有心跳槽的员工;另外,公司良好的激励机制也可以为公司赢得口碑,吸引到更多潜在的优秀人才。所以,正确的年终激励策略,可以使公司保持良好的活力、激发员工创造力,巩固公司的竞争优势。如何制定卓有成效的年终激励策略,使年终激励措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每一家公司都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基于绩效工资设计企业年终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培煌 《人力资源》2009,(23):51-53
年终奖现象——企业花钱不讨好 A业是北京某郊区一家拥有1000多名员工的制造型企业,在2006年企业管理改革之前,实行的是根据部门及员工年末绩效考核结果,结合企业当年经营效益情况确定员工年终奖励的年终奖制度。但该制度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实施效果不理想。由于A企业绩效管理水平不高,考核指标及标准的设立不很科学,因而员工对年末考核结果认同度很低,相应地对由此决定的年终奖也很不满意。  相似文献   

19.
前些日子,一则“华为2016年终奖总额高达1500亿”的新闻在网上热传,虽然后来华为内部员工声明这是一条假消息,但从另一个侧面也足以看到员工对年终奖的关注度之高.对于企业来说,年终奖到底该不该发、发多少、怎么发,确实需要认真地思考.  相似文献   

20.
王桦宇 《人力资源》2007,(11X):69-75
年终奖,顾名思义是用人单位在年终发给员工的一次性奖励。员工在辛勤一年之后,岁末将至之时获得一份丰厚的报酬自然倍感欣慰,因此,发放年终奖不仅是企业对员工一年努力工作的认可及对其所作贡献的奖励,而且成为企业激励员工,留住优秀人才的砝码之一。但有时却事与愿违,关于年终奖的劳动争议,特别是离职员工的年终奖问题在实践中往往成为引发劳动争议的导火索;另外,怎样制定年终奖的发放范围和标准、年终奖如何缴税等都成为企业与员工共同关心的话题。本期邀请到劳动法专家、长期致力于劳动法律实务与研究的王桦宇先生给大家就如何理解有关年终奖的法律概念以及如何应对和处理年终奖法律纠纷提供专业意见和应对策略。[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