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丽冰 《经济》2012,(4):134-135
“在银行用存折开户真不容易,跑了4家才在一个犄角旮旯找到一个能办理存折开户的银行.”在北京海淀区某企业工作的王先生近日向本刊反映,第一次办理存折开户,竟遭到好几家银行的拒绝.王先生还了解到,北京不少银行都取消了新开办存折的业务,他很纳闷,为啥如今的银行都“抛弃”存折了呢? 多家银行网点不开存折 “85后”王先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卡族”,几乎就没使用过存折,他近来新入职一家创办多年的媒体,单位只通过工商银行的存折给员工发工资.王先生先去离单位最近的工行,熟料工作人员告诉他,该行2011年底就取消新办存折的业务了.为了尽快领取当月工资,王先生无奈把单位附近的4家工行都跑遍了,直到半天过后找到离单位3公里远的一个社区里的工行,才把存折办下来.  相似文献   

2.
施立 《经济》2005,(12):14-14
几年前,我在一家保险公司购买了人身保险,同时办理了通过银行账户自动划转保费的手续。每年到期划款,倒也便捷省心,相安无事。  相似文献   

3.
毛丽冰 《经济月刊》2012,(4):134-135
"在银行用存折开户真不容易,跑了4家才在一个犄角旮旯找到一个能办理存折开户的银行。"在北京海淀区某企业工作的王先生近日向本刊反映,第一次办理存折开户,竟遭到好几家银行的拒绝。王先生还了解到,北京不少银行都取消了新开办存折的业务,他很纳闷,为啥如今的银行都"抛弃"存折了呢?  相似文献   

4.
周志成 《经济》2005,(3):11-11
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家里,我都算得上“与时俱进”,电信,移动只要推出新业务,尝鲜者队伍中一般总会找到我的身影。去年元旦起,我所在的城市开始试播数字电视。然而一年快过去了,我却迟迟未去购机顶盒。  相似文献   

5.
汪君 《经济》2005,(10):14-14
考研还是找工作,这个两难选择原以为是遥远的事没料到说来就来了。考研?找工作?问遍了老师和亲友,都说考研好。为了避免盲从我开始收集各个方面的考研信息,总算窥见了冰山一角,而我却不能坚定地说我要考研了。  相似文献   

6.
产岳军 《经济》2005,(7):14-14
今年三月.我到安徽一家地市级报社实习。报社人手少且队伍松散,没有给我安排记者“带”我。“单兵作战”.落个逍遥自在.我倒挺高兴;问题是没有新闻线索.这对人生地不熟的我委实是个不小的挑战。有人说新闻是用脚写出来的。然而.我却觉得这个城市的新闻需要用手指头去抠。好不容易弄来一条线索.说是一农村小学乱收费。虽然农村更是人生地不熟.而且一个来回要跑上百公里.但强烈的发稿欲催促我匆匆上了路。  相似文献   

7.
石维明 《经济》2005,(6):14-14
老马喜欢驾车,经常开着他的“爱车”——一辆五成新的破“微面”在大街小巷作风驰电掣潇洒飘逸状。有一天,他忽然将“爱车”卖了。问其原因,老马道:“划不来!每个月交的养路费拿来‘打的’都够了,每个季度花的汽油费随便可以买一辆电动车了!”  相似文献   

8.
张路 《经济》2005,(8):14-14
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稀缺性和如何有效利用稀缺资源的学问。由于资源稀缺的普遍存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人们对于有效利用资源的不懈追求经济学得以渗透于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而成为社会科学“皇冠上的明珠”。最近我偶尔感到了这颗皇冠上明珠的熠熠光辉。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银行工作人员对客户面对面的服务已满足不了广大客户的需求,而银行卡相关产品也由此而生并越来越在竞争激烈的银行市场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银行卡产品不仅可以给农行减少临柜压力,缓减农行网点的拥挤程度,大大缩减了客户办理业务所需的时间,更可以为农行带来可观的收入。所以银行卡产品的营销对于农行现在以及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对此,笔者以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短信等最常用的银行卡产品为例,认为银行卡  相似文献   

10.
2002年元旦刚刚过去,1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便宣布推出国内银行联网通用标识——“银联”。此举标志着我国银行卡割据混战的局面即将结束,各种银行卡联网通用和联合发展的新局面已经开始。由一枝独秀到五彩缤纷 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电子计算机进入银行业,银行卡成为20世纪最主要的金融产品广泛推广开来。当改革开放的大潮在中国大地上涌起之时,银行卡也随之迈进了国门。为了适应对外开放的的需要;中国银行于1980年率先将信用卡引进国内,先后与多家外国信用卡公司签订了代理信用卡业务的协议,开始尝试涉足这一崭新的…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开展大数据信贷创新业务的主体主要有两大类:互联网公司和传统商业银行。互联网公司主要依赖自身电商平台或社交平台所积累的海量数据来获取用户信息。传统商业银行则利用自有账户或政府平台开放的数据信息自行搭建大数据平台,或通过与现有电商平台进行合作获取数据。但两种模式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可推广性较差。本文基于对中国最大的三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和新网银行的一手调研资料,探索既不依靠自有互联网商业生态系统的数据,又不完全依赖自有账户或政府平台数据,适用于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大数据信贷“第三条道路”。  相似文献   

12.
陈希琳 《经济》2012,(10):121-122
银行磁条卡在取代存折的过程中给消费者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与此同时,屡屡被盗刷、被克隆的案例却也让使用者胆颤心惊.而金融IC卡技术的发展有望使这一隐患得到解决.尽管金融IC卡尚未如预期遍地开花,却已经积累了一批拥趸.银行卡换“芯”在改善用卡安全的同时也给金融芯片概念股带来了一波发展的机遇. 不翼而飞的存款 银行卡未离身,但是卡里的存款却不知何时不翼而飞,这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却在全国各个城市频繁上演.据报道,2012年1-8月深圳发生银行卡案件2177宗,涉案嫌疑人达354人.央行此前透露估算数据称,我国目前每年银行卡案件涉及金额在数亿元以上,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正> 工商银行根据城市金融工作的特点,开展代发工资转存业务,变“下游取水”为“上游截流”,扩大城市储蓄覆盖面,是发挥银行为社会服务功能,融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为一体、具有方向性的一项业务。山西省临汾地区工商银行1991年开展转存业务以来,全区17个县、市支行已有47个储蓄所,38个联办所,1207个代办所为1613家企事业单位开办了代发工资转存业务,占全区2924个开户单位的56%,月代发工资总额为2810万元,月留存款余额为716万元,占月代发工资总额的25.4%。开展代发工资转存业务,是一项新工作,我认为应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石维明 《经济》2006,(10):14-14
我酷爱书法.喜欢附庸风雅.某次拐弯抹角地托一书法家写了一幅“卧薪尝胆”.裱好后挂于办公室。几天后.处长坦率地指出.这幅书法有问题.挂在这儿不合适。  相似文献   

15.
王峥 《资本市场》2001,(1):24-27
<正> “银证通”与存折炒股近期,多家银行和证券公司公开宣布证券投资者可通过银行系统进行股票投资,一时间,通过银行购买股票成为热点,并大有愈演愈烈之势。2000年9月29日,国泰君安证券与中国工商银行正式宣布在全国部分城市联合首家推出“银证通”业务。此项业务由双方的电脑系统相互联结,投资者通过证券公司交易系统进行证券买卖,并通过投资者在工行开立的储蓄账户完成资金清算的业务系统。在“银证通”业务中投资者的交易结算资金存放在银行,由银行实行严格的实名制管理。 2000年10月10日,中国工商银行和国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又宣布,合作发行“牡丹国信证券灵通卡”,首批  相似文献   

16.
梁凯华 《经济论坛》2006,(22):121-121
一、银行卡收取年费的利弊分析(一)收取年费对商业银行的有利之处1.可以有效地解决“睡眠卡”问题。据统计,目前超过发卡总量80%的卡为“睡眠卡”,即账户里只有极小额存款,平时储户很少使用的银行卡。对银行而言,即使卡里只有1元钱,也要备份银行卡的数据。“睡眠卡”占用了银行系统的大量资源,也影响了真正需要交易的客户的交易速度。在商业银行对银行卡收取年费后,许多客户会主动地将“睡眠卡”销户或者在银行扣收年费时被动销户。2.会增加银行的收入。中国银联最近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银行卡总量达8.27亿张,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  相似文献   

17.
葛楼 《经济》2006,(6):12-12
毕业参加工作后不久就有了自己的第一盒名片.看着这张小纸片.心想有了这个小玩意儿.以后就不用再费劲找纸笔让对方记下联系方式了。我的名片很简单.上面只有姓名、单位、联系方式等.不过这已经足够让我小小地虚荣一把了。名片对于我来说,并不仅仅只是记录了我的联系方式.因为在我们这些刚出校门的学生看来.有名片就象征着身份。那时候刚毕业的同学中有名片的还不多.在递名片的时候颇有一种成就感。  相似文献   

18.
石维明 《经济》2006,(5):12-12
我和太太外出旅游,在某风味餐厅就餐。太太眼尖,忽然发现鱼香肉丝里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小东西,夹起一看,是一个炒熟的苍蝇。  相似文献   

19.
汪君 《经济》2006,(1):14-14
实习一完,大伙说这下可是真正地迈入失业大军的行列了,可总不能坐以待毙,直接等着毕业给打回老家吧?为了那完全不确定的未来,我开始了成千上万的大学毕业生们相同的旅程——奔波于各个招聘现场。  相似文献   

20.
卢广 《经济论坛》2014,(3):168-170
正一、案情简介原告苏某与被告晏某原系朋友关系。2003年5月31日,苏某借晏某的身份证到工商银行内江市中心支行民族路储蓄所新开个人账户,并陆续存款10.1万元。2005年3月,被告人晏某陪同苏某到该储蓄所准备提前支取存款时得知苏某在该账户上存有10万元巨款时,见利忘义,遂想占有此款。同年4月21日,在苏某不知情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身份证向银行申请挂失,重新办理存折、设置密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