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崔传义 《科学决策》2007,(10):14-16
当前,关系城乡发展全局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入新阶段。沿海劳动力市场出现年轻劳动力有限供给,部分企业用工短缺,以往被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压低的人力资源地位开始上升;近半数农村劳动力转入非农产业,但农村仍有1亿多农业富余劳动力,已进城就业的1.2亿农民工转移问题并未解决。形势发展为解决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带来机遇,而就业转移任务依然艰巨,需要因应劳动力供求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阶段性变化的新问题,推进转移就业政策措施的落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一直是“三农”问题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内生性因素,在农业效益很难大幅度提高的前提下,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现实、有效、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乡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是新时期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乡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结合起来,广开就业渠道,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多元化转移。(一)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乡村工业化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努力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由农业生产者向非农生产者转变乡镇企业既是推进乡村工业化的有效途径,又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良好载体。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的发展对于缓解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压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世纪90年代后,受自身条件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乡镇企业发展陷入…  相似文献   

4.
怀化市位于湖南省的西部,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市,现有农业人口近400万人,农村劳动力244万,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近100万人,全市尚有农村贫困人口和低收入贫困人口40余万人,富余劳动力和贫困人口分别占全市农业人口的25%和10%。富余劳动力和贫困人口比例过高成为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就必须从开发人力资源入手,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将富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提高农业人口的资源占有量,提高单位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一、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主要…  相似文献   

5.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向城镇转移,扩大农民就业渠道,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为此,2005年我们对呼和浩特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深入、广泛地调查,分析研究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呼和浩特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济宁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把统筹城乡就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不断强化领导,完善政策,创新思路,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2004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完成152.57亿元,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3648元,增长14.8%。  相似文献   

7.
历史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至今对工业化、农业劳动力转移和“三农”影响甚大,其危害在牺牲农民利益,限制农业劳动力转移,固化和扩大城乡二元经济的矛盾。要坚持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放在战略位置,实行支持农业发展、建设新农村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城镇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市民化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8.
张艳 《北方经济》2008,(8):92-94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因此,探索如何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怎样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等成为需要认真研讨的内容。本文正是以此为线索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城市就业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重庆经济》2007,(11):39-42
引导和促进农民创业,对于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和全市统筹城乡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作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来抓,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创业工作,在大力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外出就业的同时,积极支持农民自主创业,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全市农民创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产业集聚的城市化与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婧 《发展》2006,(11):150-151
农业富余劳动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加快城市化进程是解决农业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而基于产业集聚的城市化,在推进城市化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得出“产业集聚、人口集聚与城市化实质上是同一过程的统一”的认识。只有把产业发展、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结合起来,才可以真正解决我国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1.
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大难题是如何解决好农民的就业问题。如果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无法转移出去,农民的富裕、农村的现代化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而要顺利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必须着眼于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素质,首先强化农村基础教育,其次全面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大余县是赣南的一个山区农业县,属非重点县,全县现有人口近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近20万,转移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成为全县和扶贫的工作重心。2007年,大余县在开展市场和县情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以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素质和就业能力,培养一大批具有较高文化素质、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新型农民,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指导思想,遵循“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培训原则,调整和优化组合教学资源,开设了以电子电工、计算机应用、服装、针织工、家政服务、酒店服务、烹饪和农村种养实用科学技术等市场需要量大的职业(工种)为主的培训。  相似文献   

13.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破解"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对重庆的调研表明,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农村劳动力就业素质偏低和现行的土地营理政策等是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重要因素。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应采取完善农民工外出就业制度、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健全土地管理政策和现行土地流转制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发展以及完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明确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为此.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转移工作,对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最近.我们对2004年全省17个市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调查对象涉及全省各县市共17000多农户,  相似文献   

15.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我国目前每年有近150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农业领域转移出来。城镇新增劳动力也在550万左右.两者相加每年的就业岗位需求达2000万左右。就业压力巨大。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促进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胡华文 《重庆经济》2004,(4):16-17,24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对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机制目前还存在一些缺陷,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健康有序的转移。  相似文献   

17.
中部地区是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较为突出的区域,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本文通过分析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困境和区域经济特点,提出了通过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民工返乡创业等途径实现中部地区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18.
就地就近——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最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凯 《广西经济》2007,(3):42-43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关键又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非农化水平。广西是一个农村人口比重较大的农业省(区),现有总人口4925万,其中农业人口3984万,农村劳动力2275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产生并转移就业,为加快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健全输出网络,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务工人员就业竞争力;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富余劳动力承载能力;加强领导,强化服务,保障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主要矛盾分析入手,指出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最为重要的举措,并从户籍制度创新、就业制度创新和社会保障制度创新三方面重点论述存在的障碍,提出制度创新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