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随着近两年以来货币政策不断趋紧的市场环境变化,保险资金债权计划作为一种新兴的项目融资工具,成立的数量和涉及行业都明显增多,使之逐步成为保险资金的重要运用方式之一,越来越受到各类市场主体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本文首先通过对保险债权计划发展历史的梳理、业务结构和实施流程的总结进行概况介绍;然后通过对现行公开披露保险债权计划信息的整理分析,对目前保险债权计划的市场现状进行描述;最后从商业银行角度,提出保险债权计划作为新兴的项目融资工具给商业银行提供的业务机会以及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
许元达 《新金融》2012,(12):39-44
随着近两年以来货币政策不断趋紧的市场环境变化,保险资金债权计划作为一种新兴的项目融资工具,成立的数量和涉及行业都明显增多,使之逐步成为保险资金的重要运用方式之一,越来越受到各类市场主体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本文首先通过对保险债权计划发展历史的梳理、业务结构和实施流程的总结进行概况介绍;然后通过对现行公开披露保险债权计划信息的整理分析,对目前保险债权计划的市场现状进行描述;最后从商业银行角度,提出保险债权计划作为新兴的项目融资工具给商业银行提供的业务机会以及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保险》2008,(12):6-6
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确定了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九条政策措施.其中关于保险资金融通功能的表述,传递出两个明确信息:支持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在债权方式之外为其他投资方式譬如股权投资留下了空间.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发挥保险的保障和融资功能,引导保险公司以债权等方式投资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早在2006年,中国已实施<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规定保险资金可以通过债权计划的形式间接投资于国家级重点基础设施项目,且保险公司用于该项投资的金额不得超过其上年末总资产的5%.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确定了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九条政策措施.其中关于保险资金融通功能的表述,传递出两个明确信息:支持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在债权方式之外为其他投资方式譬如股权投资留下了空间.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发挥保险的保障和融资功能,引导保险公司以债权等方式投资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早在2006年,中国已实施<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规定保险资金可以通过债权计划的形式间接投资于国家级重点基础设施项目,且保险公司用于该项投资的金额不得超过其上年末总资产的5%.  相似文献   

5.
数字·声音     
《上海保险》2020,(12):4-4
18万亿中国银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主任袁序成近日表示,截至2020年10月末,保险资金通过债券、股票和非公开市场投资为实体经济融资18万亿元。其中,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等方式,直接对接"两新一重"等项目的融资需求,产品累计登记规模达3.8万亿元。  相似文献   

6.
统一授信制度对商业银行控制和防范融资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对统一授信做了较详细的界定,并就统一授信方法和授信额度给予了说明.  相似文献   

7.
巫子玲 《中国外汇》2007,(12):50-51
在供应链融资中银行亦不断创新以求更好地提供融资解决方案,申请人使用第三方授信额度开展贸易融资业务就是其中之一。该融资方案的运作方式是申请人使用其下游企业的的授信额度,而不是使用自有授信额度开展贸易融资业务。创新融资方式虽然打破了授信开证额度僵局,银行、企业双双获利,但其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舒立 《济南金融》2002,(6):18-19
统一授信制度对商业银行控制和防范融资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对统一授信做了较详细的界定,并就统一授信方法和授信额度给予了说明。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高度开放的时代,我国网络融资服务市场如疾风劲草.网络融资平台层出不穷,其大致可分为三种模式。一是信息平台模式。此类服务商主要为双方构建信息平台.企业用户可以在线向银行递交融资申请。二是直接授信模式。此类服务的主要特点是银行对电子商务服务商授信.在授信额度内服务商对企业用户进行直接授信,银行对企业用户放款.银行与服务商共同分担风险。三是仓单杠杆模式。  相似文献   

10.
刘铁峰 《上海保险》2009,(3):25-29,38
保险机构债权投资计划是我国保险资金在资金运用方面的一个突破和有益尝试。“进一步推进保险资金进入股权、物权、产权、资产证券化投资渠道,促进基金等专业资产管理机构设立,以及保险资产证券化”,早在2006年就已经明确地被列为保险资产管理目标的工作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