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描述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业基地与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关系,分析世界制造业中心形成、转移分散的历史进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新特点,研究中国制造业向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的条件和制约因素,以及相应的战略思路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经济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劳动力资源充沛的中国成为制造业的中心,被誉为“世界工厂”;资源充沛的巴西、俄罗斯等国,成为世界的原材料基地;美国、欧洲等资金、技术充沛但劳动力价格昂贵的国家,则把制造业外包,经济日益白领化,成为金融、高科技的“后工业社会”。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动力源泉,要依靠创新促进中国制造业从制造业集聚的世界工厂(全球制造业中心)转向全球制造业创新中心。从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由世界工厂(全球制造业中心)成为全球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转变机制。首先,中国制造业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全球制造业中心),这有助于相关科技活动的发展;其次,中国制造业与科技创新活动之间形成正反馈效应的创新系统;最后,由封闭走向开放式创新体系的多要素共同决定中国的创新产出,决定中国全球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立。结合2002-2017 年我国29 个省的面板数据,采用递归方法(recursiveregression)对地理创新生产函数(Geographical Innovation Production Function,简称GIP 函数)进一步扩展,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世界工厂(全球制造业中心)积极促进了企业R&D 等科技活动;科技活动与制造业之间相互影响,但正反馈效果不明显;开放条件下相关科技活动和国际技术溢出、区域技术溢出等因素与创新产出是正相关的,而R&D 人员投入与创新产出之间呈负相关,其效果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4.
世界经济史上先后出现过英、德、美、日等4个世界制造业中心。世界制造业中心或称"世界工厂"有其经济发展的共同特征标志,网络时代世界制造业中心有其新的内涵和特征。中国虽然还称不上"全球配置型"的世界制造业中心,但其发展趋势是制造业各产业在由"加工型"和"生产车间型"的制造业中心向"全球配置型"的世界制造业中心高级形式转变。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国际转移的重要目标产业。  相似文献   

5.
世界产业资本转移与"长三角"制造业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世界产业资本向我国大幅转移和集中的态势下,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引起世人的关注,也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本文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国际分工方式已发生根本的变化,“世界制造中心”的内涵也发生了改变,在以要素分工为主特征的国际分工格局下,中国已具备了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条件。文章还认为将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建成世界产品生产重要基地,是中国建成“世界制造中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国内外有关“中国制造”的议论颇多。国外有的人认为中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会威胁他们,国民对我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则喜形于色。在国内,有的人认为中国没有必要建立“世界工厂”,或认为中国制造业的优势正在失去;而大多数人认为,应看到中国尚没有成为“世界工厂”,中国有条件成为“世界工厂”,现在必须抓紧时间整合各种资源,攻克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7.
吴敏 《沪港经济》2002,(11):4-6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关于中国将成为新的“世界工厂”的讨论引起广泛关注。虽然到目前为止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比重仅占5%左右,距离英国当年成为”世界工厂”时占世界制造业1/5比重还相去甚远,但从发展趋势而言,在未来20年内将中国发展为新的全球制造业中心是完全可以期待的。近年来,像柯达、惠普、爱普生、奥林巴斯等许多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了生产基地,把中国作为其零部件采购基地,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其国际采购中心移师中国便是一个明证。  相似文献   

8.
从世界工厂的历史变迁看中国的差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波  于晓晨 《南方经济》2004,(11):53-56
本文通过回顾世界工厂的历史变迁,从制造业规模、核心技术、产品附加值、企业品牌、加工贸易、金融环境等六个方面对比分析了中国与世界工厂的现实差距,指出中国尚未成为世界工厂,同时提出了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标准以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性质及经济发展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使用了“全球制造业中心”的概念,从而归纳了其性质特征,并回顾了“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变迁,进而分析了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与全球制造业中心分离的世界经济格局,最后指出了中国作为新的制造业中心的性质、特征及趋向。  相似文献   

10.
传媒     
制造业振荡下行 在人们越来越关心“世界工厂”兴衰之际,中国的制造业前景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河南经济》2003,3(3):14-15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投资纷纷涌向中国,“中国制造”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一个新的世界制造业中心正在孕育之中。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过去十年经济迅速增长,已把自己推到全球经济的中心舞台,成了“世界工厂”,全球领先企业的海外生产基地。现在,专家们相信,中国将向上游前进,通过扩大科学人才队伍,改善大学教育并吸引世界顶尖的技术公司,进入设计和革新领域。  相似文献   

13.
无论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向看,还是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看,中国在新世纪最初的20年内定将从一个制造业大国发展成为制造业强国,成为世界级的制造业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三十年,珠三角凭借政策优势和地理优势经历了从“桑基鱼塘”到“世界工厂”的崛起。“广东制造”的风靡,成就了广东GDP三十年近百倍增长的神话,曾是广东崛起最重要的物质见证,而今天,其优势却正在渐渐流失,规模庞大的制造业走到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从“广东制造”转向“广东创造”成为了目前广东最响亮的口号。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三十年,珠三角凭借政策优势和地理优势经历了从“桑基鱼塘”到“世界工厂”的崛起。“广东制造”的风靡,成就了广东GDP三十年近百倍增长的神话,曾是广东崛起最重要的物质见证,而今天,其优势却正在渐渐流失,规模庞大的制造业走到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从“广东制造”转向“广东创造”成为了目前广东最响亮的口号。  相似文献   

16.
赵英鸽 《开发研究》2004,(5):96-96,F003
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现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以加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世界制造业中心。然而我国仅仅是制造业大国,还远远不是制造业强国。要实现强国梦想,必须根据国情,“两条腿走路”,采取相应措施,实现跳跃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伟 《中国经贸》2006,(11):92-92
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印度以及亚洲正在发生蜕变。所谓“世界工厂”,一般指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有一大批企业和众多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主要地位。能够被誉“世界工厂”的国家,应该在重要产业有一批企业群在生产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成为世界的排头兵,其一系列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主要份额,甚至处于相对垄断的地位。历史上,英国曾被称为“世界工厂”。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制造业产在全世界的比重曾经达到20%。而现在的世界工厂,通常和环境污染、成本低廉相联系起来。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情况也在发生转…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产业》2004,(12):23-24
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近日指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目标,是要成为世界的制造业中心,而不应是世界的加工厂。  相似文献   

19.
回顾近代世界史,可以发觉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和振兴,似乎都离不开一轮制造业的鼎盛与辉煌。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正是凭借其占世界制造业总量1/5的“世界工厂”地位,才独领一代风骚。二十世纪以来的美、日、德等强国,也都无一例外地把制造业作为立国强国之本。亦缘于此。有学者坦言:“无论今后科学技术怎样进步,发展先进的制造业将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制造业将永远是人类社会的‘首席产业’!”  相似文献   

20.
中国离"世界工厂"称号还有较大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信息》2003,(24):36-36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增长迅速,工业品出口贸易额飙升,一些国外经济学家和部分国内学者认为,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中心.在日前举办的2003中国经济增长论坛上,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吕政指出,用这种说法来描述中国制造业的生产规模和能力是不确切的,也是不负责的,中国离"世界工厂"的称号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