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孙犁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化特色。他的作品呈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心理、民族精神和民族生活,对中国文学的优秀民族形式加以借鉴、吸收和创新。另外,孙犁创作的民族化特色还表现在他对"五四"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上。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新写实小说直接将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和对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关注作为一种艺术追求目标,把文学的重心移向“叙事”,在叙事语言、叙事视角、叙事结构等方面表现出了一种文学精神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屈原辞赋在表现手法上给后世提供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前引",其作品表现出爱国爱民情怀、深深忧国忧民思想,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屈原是中国文学之一"源",他养育了中国文学,陶冶了炎黄子孙,其作品的影响力量是巨大而难以估量的。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理论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集中体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他的创新精神;邓小平在创立理论的实践过程中,特别是在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理论问题上,更表现出了令人折服的创新精神,带给人们许多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黑色幽默”派文学是当代世界文学中重要的现代派文学,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盛极一时,它在文学艺术上表现出的特征,既值得我们回味,也值得剖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现代性的角度对晚清科学小说进行读解,最终认定其包孕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语汇本身而言,"现代性"标示的线性时间观念引领晚清科学小说家的未来写作;另一方面从基于文学本体意义的"现代性"而言,晚清科学小说家自觉求新求变的书写实验构成晚清文学"现代性"的突出表征。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前期的美学思想是一种强调自我表现的主情主义.他非常重视文学与生命之间的关系,主张"生命底文学".生命的文学要求创作主体做一个"伟大的婴儿",做一个"乐观的人".同时,他重视文学与情绪、节奏之间的关系,认为"文学的本质是有节奏的情绪的世界".正因如此,他倡导诗歌的表现自然而然,"诗的创作贵在自然流露",认同宗白华的"诗人底宇宙观以泛神论为最适宜"的思想.他的泛神论思想是在"五四"文化语境中斯宾诺莎的泛神论与"五四"精神结合的综合体.这一思想激发了他对文学本身的理性思考和创作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与意义是深远而又深刻的,他奠定了中国文学的作者意识和文如其人的作者批评意识,为中国文学的抒情特征更为内在化﹑个人化﹑自我完善化奠定了基础。而在整个中世纪的欧洲,但丁是第一个探索自己灵魂的人。因为有了但丁,人类精神在向意识到他自己的内在生活方面迈进了一大步。本文从解读《离骚》和《神曲》入手,探寻东西方伟大诗人屈原和但丁在情感表现艺术方面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9.
王恽的文学功用观是内涵丰富的、多层次的。首先表现在他继承元好问思想肯定了文学独立之价值;其次,他的文学实用主义兼及了理学家对要求文学修养情操和政治家要求文学服务政治两方面;再次,他肯定了文学的审美娱情功能。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受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的影响,极力反对传统的“大团圆”结局模式,积极主张文学的悲剧精神。他认为悲剧的精神实质是:作品必须表现人生的痛苦并示以解脱之精神,或者表现主人翁面对苦难时的抗争精神,即“主人翁之意志”。既主张人的解脱精神,又肯定人的主体精神,这种辩证统一充分体现了王国维诗人兼哲学家的双重气质。王国维的悲剧思想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时期以来,赵树理——这位现当代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大师日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由他的创作所承载的为占中国人口最广大多数的农民真诚写作的文学精神也在随着时光消蚀。本文试图通过对赵树理文学精神的解读唤起当前作家对现阶段农村生活和农民生命状态的关注,更盼望着农村题材小说创作能够迎来又一个春天。  相似文献   

12.
侠义文学在唐代开始兴盛,在南朝文坛上,我们几乎很难看到表现侠义伦理的诗文作品。如果单从南朝到隋唐这条线看,文学中的侠义伦理精神呈现出断裂的状态,或者说侠义伦理精神在南朝文学中一直呈现出弱化的倾向。南朝侠义伦理弱化这一独特文化精神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原因。然而,这些原因并非是一个平面的单向存在,而是呈立体的,多层次的,在彼此交错、互相影响的前提下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3.
唐宋散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陷入了明显的误区,致使路子越走越窄。造成误区的主要原因是“以载道”论和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开拓和深化这一领域可从三方面入手:系统开展唐宋骈的研究;大力三拓唐宋古的研究;深入进行唐宋散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其初始就是一种娱乐和体验,并由此产生出文学的服务功能和审美功能--让人在欣赏中享受作品提供的娱乐服务并提升精神品格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5.
江淹是我国南朝时期著名的骈赋家,他的骈赋主要以哀怨悲情为主题,抒发人生的哀愁悲凉。极其缠绵悱恻,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因而对后世文人的斜作及骈文的发展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他在文学上无论诗赋、散文都取得了高于同时代人的成就,其文学成就最高的是诗歌创作。纵观曹植的诗篇,始终贯穿着一种生命意识。这种生命意识主要体现在:表现个体和社会生命意识的诗歌创作;对建功立业实现生命理想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7.
茅盾是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在小说领域内他将"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人生派的现实主义精神接来加以发展,建立起一种全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模式。他的作品大规模地、全景式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历史内容巨大,结构宏伟,叙述客观,特具典型,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学模式,并对新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字子厚,是我国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著名的思想家。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柳宗元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文学理论还是文学创作上,他都有着卓越的贡献。同时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他也很有研究,并且提出了不少具有革新精神的观点。柳宗元早年入仕之后,在政治上颇有一番抱负。在安史之乱  相似文献   

19.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创作的经典作之一,主人公阿Q则是这篇小说所创造出来的经典人物。尽管阿Q是一名农村落后的雇农,仅代表农民阶级,可是他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特征却超出了本阶级,他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各阶层的共性,反映出了当时国人的劣根性。"精神胜利法"是其核心内容,这一精神使得"阿Q精神者"在思想、行为上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同时暴露出了其弊端:懦弱性与麻木性和狭隘性与盲目性,以及自欺性与奴役性。古老民族的"大丈夫"法则和弱者生存的智慧,以及精神补偿机制是"精神胜利法"的成因。  相似文献   

20.
金庸的小说带来了武侠小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兴盛时代,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对作品的思想性的重视,他的武侠小说具有浓重的中华民族儒家传统文化底蕴,作品中的主人公心忧天下,为挽救民族危亡,不顾身死,表现出了巨大的精神价值和崇高的悲剧意义.同时,作品又体现了现代新文化思想的精髓,金庸在作品中表现出了开明的民族观,作者不以某个民族为中心,具有世界大同的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