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刚 《时代金融》2014,(9Z):41-41
近年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愈发受到政府、金融机构等方面重视。中小企业融资难从深层次角度讲是融资效率问题。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着资金供给渠道狭窄,内源融资规模有限,直接有效的资金供给不足、商业信用不发达等问题。导致中小企业无法根据自身的资产结构、盈利能力和风险状况调整融资方式、融资结构、融资成本等。本文从融资成本、资金利用率、融资主体自由度、融资机制规范度、清偿能力、融资风险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因素,寻求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愈发受到政府、金融机构等方面重视。中小企业融资难从深层次角度讲是融资效率问题。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着资金供给渠道狭窄,内源融资规模有限,直接有效的资金供给不足、商业信用不发达等问题。导致中小企业无法根据自身的资产结构、盈利能力和风险状况调整融资方式、融资结构、融资成本等。本文从融资成本、资金利用率、融资主体自由度、融资机制规范度、清偿能力、融资风险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因素,寻求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加之中小企业规模小、信用记录缺失等固有特征,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或银行进行融资时常常受到很大的限制。大银行难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因为其单位资金的交易成本相对较大,信息成本也比较高,加之大银行由于资金庞大而拥有更多的机会,所以它们往往会忽视中小企业的贷款;主板证券市场融资成本高昂,不可能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来源;  相似文献   

4.
关系型融资理论实际上是在信息不对称理论发展基础上出现的金融中介理论。本文从博弈的角度,构建银行和中小企业交易双方的收益函数,通过静态博弈、两阶段博弈和多阶段博弈的分析,论证关系融资既提升中小企业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又降低银行发放贷款的风险,发展关系型融资是双方融资的最优策略。  相似文献   

5.
企业与银行唇齿相依,良好的银企关系既能确保银行资金的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又能使中小企业增强融资能力,加速现金流转、降低财务风险,可谓是相得益彰的“双赢”举措。但事实测大相径庭,一方面是银行大量存款放不出去,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难以贷到资金,中小企业“渴贷”与银行的“畏贷”矛盾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6.
《科学投资》2007,(12):46-46
中小企业规模小、可抵押物少、风险大,容易受到经营环境的影响。而且,中小企业类型比较多,资金需求一次性小,这加大了融资的复杂性,增加了融资的成本和代价。反观金融业的特殊性,它所实行的谨慎原则,不利于风险性较高的中小企业。而且,从银行融资的手续繁琐,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积极性。金融企业“嫌贫爱富”喜欢“批发”,不喜欢“零售”,使中小企业融资处于不利地位。  相似文献   

7.
陈薇 《中国证券期货》2013,(3X):123-123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深层次角度考虑是融资效率问题,即中小企业无法根据企业自身的资产结构、盈利能力和风险调整融资方式、融资结构。我国企业在融资方面的选择越来越多,如何利用有利的融资方式促进企业的发展成为任何一家企业不容忽视的理财问题。本文首先对常用的融资方式等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从融资成本、资金到位率、资金使用的自由度、融资风险等方面对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对融资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优化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和融资效率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表象,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并非资金紧缺,而是在当前我国金融体系不健全,融资渠道单一、资金相对集中的情况下,资金的持有者——银行,对中小企业不敢放贷或慎贷。事实上,近几年银行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上下了不少力气,从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意见,到国有银行专门针对中小企业成立的机构,再到其他商业银行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一、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主要根源并非是整个社会资金供应总量的不足,而是在资金融通环节出现了阻塞,目前银行存贷差高居不下、大量社会资金涌向房地产等高风险行业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造成这种阻塞的一种经济学解释是信息非对称(张维迎,1999),即作为资金需求方的民营及中小企业与作为资金供应方的银行、风险投资等社会资金提供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从而限制了民营及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1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中坚力量之一,然而,它们的发展也面临巨大的融资困境。在投资主体不发达阶段,作为融资主体的银行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中小企业的管理不规范,为回避风险而拒贷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在新世纪银行与中小企业都面临新的发展形势下,要解决融资主体间的紧张关系,有必要引入关系型融资机制,关系型融资无论是对银行业战略竞争还是中小企业的发展都是一种双赢的决策。融资主体通过创新一系列关系型合作机制,如组织保障、信息分享、资金信贷和相机干预治理等促进双方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集群内盈利能力较强且拥有富裕资金的企业共同出资成立集群内部银行,同时内部银行又将资金优先贷给集群内面临资金需求困境的中小企业,这种新的融资模式不仅可以更高效地解决中小企业在发展成长过程中面临的资金短缺难题,还可以实现企业集群和内部银行的共赢发展。本文从若干角度探讨了中小企业集群与集群内部银行的配套发展优势,这种新的融资平台对于推动中小企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2006年开始,温州个别中小企业就显现出了一定的融资压力,如今融资困境已经成为温州中小企业间的普遍现象。以银行为代表的正规金融融资金额有限且渠道不顺畅,而民间借贷利率甚至高于企业的利润率,并且中小企业融资后资金大量投向了一些非生产领域.不仅加剧了资金的使用风险,还带来了产业空心化的后果。造成温州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很多.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恶化直接对其产生严重影响,各家银行对中小企业授信门槛的限制以及民间借贷市场不完善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温州中小企业的融资行为。因此我们要依据温州的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一是强化金融机构的支持;二是政府出台政策支持。三是提高温州中小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通过加强与完善中小企业自身的机制体制建设.改善外部融资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一是助其贸易融资。中小企业发展外汇业务.可以利用贸易融资获得资金,银行应关注每笔交易的真实性。通过对交易中物流和资金流的控制,掌控风险,确保资金的回笼,从而规避中小企业在披露信息和财务等方面存在的融资障碍。二是规避汇率风险。在我国汇率改革不断推进.企业生产经营日益国际化的今天,中小企业亟待增强规避汇率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解决银行资金闲置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国学术界已经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但大多从产权、企业和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等方面探讨.本文从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交易成本这个角度分析,认为高额的交易成本不仅造成了银行贷款难,同时也造成企业寻求贷款难,并提出完善信用体系是解决融资瓶颈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5.
当前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资金需求量大,而作为中小企业主要融资渠道的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却不高,究其原因,有直接融资市场不成熟、投资机制不完善、破产机制不健全等社会因素,而整个社会的诚信不足、企业的诚信不足,亦成为影响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完善信用体系、化解信用风险、营造诚信环境,是疏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正中小企业具有资金需求量大、融资风险高、对外部融资依赖性大等特性。2009年我带领课题组对滨海高新区中小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在1000万元以下,企业性质以私营和股份制为主,上市企业比例较小。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为银行借贷与投资者入股,资金用途主要用于产品研发、招募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信息不对称角度,通过建立三个模型探讨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如由于信息不对称下的银行交易费用,交易费用不同情况下银行选择的变动,信息不对称下中小企业的金融缺口等。并提出建立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融资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信用等级监督体系、规范信息披露制度等四条解决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直面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寻找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刻不容缓。由于长期政策的偏向,使得一些部门对中小企业采取歧视性政策,大型银行将资金投向大企业,中小企业得到的信贷资金必然就减少;再有资本市场、法律制度等时中小企业采用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方式的限制.再加上中小企业自身存在财务报表不真实、融资资信差等使中小企业的融资难上加难。  相似文献   

19.
李红兵 《云南金融》2011,(8X):126-127
信用担保机构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中介机构,融资性担保机构与银行信贷密切相关。本文结合双方合作实际,站在银行角度,分析了银行如何识别信用担保机构特别是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风险、较为有效地使银行与担保机构进行业务对接,促进银行与信用担保机构进一步合作,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  相似文献   

20.
李红兵 《时代金融》2011,(24):126-127
信用担保机构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中介机构,融资性担保机构与银行信贷密切相关。本文结合双方合作实际,站在银行角度,分析了银行如何识别信用担保机构特别是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风险、较为有效地使银行与担保机构进行业务对接,促进银行与信用担保机构进一步合作,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