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财政职能     
一、引言关于财政职能问题,我国理论界曾有过三次大的讨论。全国解放初期,党和政府面临着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艰巨任务,理论界掀起了如何发挥财政职能的第一场讨论。这场讨论从理论上解决了建立统收统支体制的理论依据,促进了财政集中性分配职能的发挥。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的方向是对的,财政成为推进我国工业化和调节各经济成份利益关系的最主要杠杆。文革以后,发展经济再次成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财政职能问题也随之成为理论界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与深化,财政税收分配职能也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调节分配的作用,但是在财政税收应用分配职能的过程当中,仍然有很多问题,目前,财政税收分配职能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下经济形势的发展需求。本文将在这一背景下,以财政税收中分配职能的重要内涵为基础,针对财政税收分配职能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针对如何加强财政税收中分配职能的应用这一重要课题,提出可行的建议,希望能够在理论层面上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李吉雄 《现代商业》2013,(35):90-91
调整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国家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作用。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三大职能间的关系,财政资源配置职能和调节经济职能有所强化,而收入分配职能,尤其是其公平性职能有所弱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准确定位国家财政职能,协调好财政各职能关系,突出财政收入再分配的地位,才能充分发挥财政在调节居民收入差距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经济体制下,财政职能包括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调控经济职能和监督管理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就是将一部分社会资源(即国内生产总值)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通过财政支出分配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弥补市场的缺陷,实现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在市场经济中,财政不仅是一部分社会资源的直接分配者.而且也是全社会资源配置的调节者.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贫富差距已是严重的社会问题。要缓解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可采用的手段很多,其中发挥政府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手段和根本保障。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以实现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的统一为目标,在实现经济公平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公平;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渗透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多方入手,综合调节,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力手段;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弥补市场分配带来的社会分配不公平,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6.
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财政支出预算管理、规范财政投资行为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迫切需要财政部门认真履行财政投资评审职能,对财政投资进行客现、公正和专业性评审,为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在新的财政投资评审制度下,如何发展、规范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正确理解财政投资评审与政府审计在财政的不同作用,并将评审作为财政职能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一环,是财政制度公共化过程中的重大课题.本文首先阐述了财政投资评审的内涵及特征,其次,就如何发挥财政投资评审的重要职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较快的发展,但在经济宏观控制和调节方向还存在着不足之处,而财政税收作为什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加强对其研究的力度.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分配模式中主要有税收调节、投资调节和社会公共保障体系调节三种方式,而这其中以税收为最基本的手段.因为税收可以直接对国民收入的差距进行调节,而财政税收形式多样化,这就导致其相应的分配调节模式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而税收作为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和再分配的基础,不仅实现了对宏观国民经济的分配,而且对居民收入也可进行再分配.文中针对当前我国财政税收.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隐藏在企业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人员富裕、下岚待业职工增多、企业包袱沉重、离退休职工增多、厂房陈旧、设备老化、领导思想僵化、企业机制不活等等。问题暴露的同时,也对财政职能的发挥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青岛市财政部门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转变财政职能,更好地发挥财政分配职能,积极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企业结构调整的新途径,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的财政职能作用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特色公共财政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代模  杨涛 《财贸经济》2000,(2):24-28,39
本文从财政本质、财政职能、财政运行模式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公共财政体系问题。认为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公共财政面临制度变革与经济增长双重目标,提出了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运行模式的“两个要素,一个原则”:两要素即提供符合公共财政职能一般的公共产品或劳务,继续优化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一个原则即坚持财政代表国家增进市场自我调节能力的原则。坚持这一中国特色公共财政模式,既有利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又有助于对公共需求的满足和公共领域的优化。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的发展既有内因也有因。外因与自然条件有关,而内因与政府的财政职能有关,与政府是否提供了更好的基础设施、更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吸引力有关。政府财政职能的发展与城市化是互为因果的,城市的产生催生了政府更多的服务和产品的提供,扩大了政府的职能,而政府职能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化,二者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11.
略论政府职能与财政功能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光 《财贸经济》2003,(10):21-25
通过今年上半年抗击非典的斗争,我们比过去更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还不够协调.经过讨论,比较倾向性的意见是,政府职能和财政的功能要从经济建设型转向公共服务型.在这个转变中,可以探讨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孰轻孰重的问题.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包括经济建设,也包括社会建设.经济增长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实现社会发展的手段.发展的政策目标应当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增强人的能力,提高人类发展水平,而不仅仅是人均GDP水平.我国市场化经济改革进程,为政府职能、财政功能的转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格局形成,市场经济主体不应再由政府承担,转应由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来承担.政府应更多地把注意力和公共资源投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转向为社会发展政策提供财政保障方面来.政府应当是公共产品和社会服务的提供主体,而不是经济建设的主体.由于多年来我们没有把财政的行为目标锁定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上,经济建设费用过多和公共支出的虚耗,挤占了稀缺的公共资源,侵蚀了政府的财力,在社会公益事业(特别是医疗卫生和基础教育方面,政府行为与财源分配严重失误)方面投入太少,欠账太多,因此社会问题越积越多.为了缓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安全,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普遍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福利,我们政府要加快从那些不属于社会公共需要的领域抽身,降低财政支出中用于经济建设的比重,压缩越位的公共产品和非公共产品的支出,把更多的公共资源真正用到社会公共需要的领域来.  相似文献   

12.
What can Germany do to reduce its high current account and trade surpluses? The article uses a macroeconometric model to simulate how a more expansionary fiscal policy as well as a combination of such a fiscal policy and higher wage growth would affect the trade balance, the fiscal balance and the public debt ratio. A much more expansionary fiscal policy than in the past would reduce the trade surplus only a little but would lead to a deterioration of the fiscal deficit and the public debt-to-GDP ratio. However, combined with higher wage growth, such a fiscal policy would reduce the trade surplus more effectively, would lead to higher tax growth and inflation and thus would also decrease the public debt ratio.  相似文献   

13.
胡军 《财贸研究》2003,14(6):22-28
本文从都市区角度上论证了经济发展导致的北京市经济结构的空间演变对北京财政收支体系空间配置的影响,分析了财政收支的空间差异对地方政府行为所产生的扭曲效应,并对促进城市空间范围内财政收支空间均衡的可能途径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trade-off between the advantages of risk sharing and the perils of common pool problems in federal fiscal arrangements. Under the assumption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 we evaluate two alternative regimes of intergovernmental transfers. In one regime, the central government pre-commits to a certain level of transfers that compensate vertical fiscal imbalances and provide some limited ex-ante insurance. In the other regime, it accommodates ex-post the fiscal needs of the different provinces. In this second case, full-insurance results, but the economy is subject to a tragedy of the fiscal commons, with excessive subnational spending, insufficient local taxation, and reduced production of federal public goods. We find the range of parameters for which one or the other institutional regime will be preferable. The result is a fiscal-federalism version of the usual trade-off between rules and discretion.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逐渐强调经济与社会的平衡发展以及财政分权实践的不断深化,财政分权领域的研究格局应由以往过多地注重于经济增长转到民生、社会发展方面,总结国际学术界的研究动向无疑对中国分权体制的研究与进一步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分权作为公共管理工具的价值意蕴是新近文献的特点,这在公共参与、政府责任与政府治理等议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取得的另一个共识是,实现分权管理体制的多重价值需要良好的治理框架与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6.
财政是以公共权力进行的资源配置,财政的公共性体现了财政目的的公共性,财政产品的公共性,以及制度层面的公共性。作为公共财政目标的组成,复式预算的建立将有力地推动我国财政职能的完善和中国式公共财政转型的进程。作为复式预算组成部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不仅体现了我国预算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而且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建立对推动我国财政转型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但如何建立,特别是在财政转型的路径选择方面,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职能如何与公共财政预算进行合理的界分,无论在理论或是实践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结合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建立探讨我国财政转型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并试图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历史和现实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沿着"财政制度一增进公共秩序一国家能力支柱一实现国家治理目标"的逻辑,建立起"国家治理财政论"的基本框架,详细阐明了财政与国家治理的关系.本文理论要点有:(1) "公共秩序"是人的基本需要和经济社会运行的保障;(2)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经济从社会中脱嵌、利益格局分化、创造性破坏三大进程,公共秩序不断面临冲击和重建过程;(3)国家治理依赖于"国家能力"的支持,国家能力的两大支柱是市场增进能力和组织动员能力;(4)为建设良好的公共秩序,国家治理目标是经济有效、社会有序、政治包容;(5)财政支出、收入、预算和政府间财政关系中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从不同侧面有助于经济增长和稳定、社会保护和控制、权利开放和维护权威等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我国财政政策作用机制与经济周期波动的相依性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金全  梁冰 《财贸经济》2005,(10):36-40,79
财政政策一直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方式,并在需求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定量描述和检验了我国财政政策工具与经济周期波动之间的相依性,在结构VAR模型中刻画了财政政策的作用和反馈过程,并发现我国财政政策操作的相机选择性依赖经济周期的阶段性.在目前我国进入新经济周期的态势下,应当及时调整财政政策的期限结构和政策工具,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政策组合作用,以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9.
杨燕绥  朱祝霞 《财贸研究》2011,22(6):76-82,106
社会保障税费改革争论已久,实质问题不在于谁负责征税,而在于区分税费性质,理顺社会保障体系的结构。基于社会保障税的税源与税率的确定,以《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发布的人口数据为基础,以国民基础养老金为例,测算2010—2050年中国社会保障税的税率、财政支出占比与GDP占比,结果表明:国民基础养老金作为纯公共品,应由政府通过税收的方式为其筹集资金,资金来源的可行方式是征收社会保障税。  相似文献   

20.
Can an expansive fiscal policy help to reduce Germany’s current account surplus while simultaneously creating positive spillover effects for the eurozone? If yes, what amount of measures would be required in order to bring the current account surplus below the 6% of GDP threshold specified in the EU Commission’s macroeconomic imbalance procedure? An analysis based on a global macroeconometric model shows that fiscal policy measures could reduce Germany’s surplus. The positive spillovers for the eurozone would be relatively small, however, while a huge amount of fiscal stimuli would be required to reach the 6% threshold. In addition, there would be a lasting increase in Germany’s public deb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