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生态经济正是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最佳模式,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最佳选择、最优途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松原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较好地实现了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简论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士恒 《经济师》2009,(11):34-35
资源和环境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保证。生态文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的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出发点,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生态经济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球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21世纪,生态经济学这门后起学科备受青睐。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将它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建设生态经济,二者在产生背景、内涵、理论基础和生产实践上是内在统一的。  相似文献   

5.
浅析科学发展观与生态市场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翁志勇  张雅丽 《经济师》2006,1(1):71-73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新的发展观,而传统的市场经济所暴露出来的缺陷,所产生的严重的生态问题,则要求我们尽快建立起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与配套的新的市场经济体系———生态市场经济,以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生产力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形态,代表了当代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方向。我国发展生态生产力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也是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我国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目标指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并最终实现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生态理念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理论先导,生态科技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物质基础,生态经济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具体模式,生态制度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现实保障。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是在区域这一空间尺度上以一定的价值理念为指导,为实现一定的发展目标,适应区域发展条件和特点,主要依靠特定生产要素,并在相关保障措施的支持下,谋求区域发展的路径和方式。区域尺度的生态文明则是区域发展中人地关系发展到特殊阶段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它要求以新的发展路径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目标,这就对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论文以对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区域尺度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分析为基础,初步探索了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优化思路。论文认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发展理念的更新、全方位的创新以及通过统筹兼顾协调利益关系等乃是基于生态文明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解读绿色扶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绿色扶贫的概念,突出了生态保护对于扶贫的重要意义,使扶贫具有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进而强调发展生态经济是实施绿色扶贫的理性选择,扶贫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巩固扶贫成果也需要发展生态经济。而发展生态经济,实施绿色扶贫的根本途径是培育和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型产业。  相似文献   

9.
生态产业建设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本文从科学发展观入手,论述了生态产业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从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等角度出发,探索了生态产业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 资源生态经济平衡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一、资源生态经济平衡的概念和特证资源生态经济平衡是资源生态经济系统的一种相对的动态平衡,是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人口以及价值流动过程中所实现的一种动态平衡。资源生态经济平衡具有相对性和动态性的特征。(一) 资源生态经济平衡的相对性。资源生态经济平衡是资源经济平衡和资源生态平衡的对立统一,而这种平衡之间的对立性和矛盾性是绝对的、经常的;两者之间的统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概括起来,  相似文献   

11.
生态世界观作为一种新的哲学范式,用生态系统整体性观点、用非线性思维去分析问题,是西部大开发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科学发展观。西部大开发要以科学发展观去寻求经济增长与生态建设相互促进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开展绿色技术创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长白山区域包括吉林、通化、白山、延边和辽源5个市(州)及所属县(市、区)。该区域生态环境相对较好。资源丰富,在生态省建设中有条件实现率先突破。现就坚持科学发展观,整合资源。加强长白山生态经济合作,提升长白山区域生态经济整体竞争力等问题。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3.
严仍昱 《经济师》2006,(12):48-49
切实加强基层政府生态管理,是当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基层政府生态管理,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完善基层政府生态管理体制和执法机制;提高基层政府生态管理队伍素质;增强农民的生态保护与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4.
基于广义资源观的区域生态-城市经济和谐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范如国  唐红 《技术经济》2009,28(1):72-75
阐述了区域生态-城市经济系统的概念及其内涵;从经济学角度对生产力和资源的现有概念的局限性进行了深刻分析,拓展并丰富了其内涵;构建了广义资源理论下区域生态-城市经济增长的Logistic模型,较好地揭示了生产力标准、资源观与区域生态-城市经济和谐发展的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生产力理论把生产力当作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人为地将人与自然截然对立起来,从而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强调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赋予生产力理论以生态内涵,实现了从工具生产力到生态生产力的转变,并将人与自然有机地统一起来,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实施改造自然与保护自然相结合的策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变粗放式经济为集约式经济,从而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略论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应成为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和重要建设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综合措施,走生态与经济相互协调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建设生态文明,既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趋势,又顺应当代世界潮流,既是对中国发展模式经验教训的借鉴,又是对当前中国的发展的生态环境困境的积极应对。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紧密的联系,从总体上讲,二者在本质上具有内在统一性。生态文明体现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客观上要求并指导着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王芳柏 《环境经济》2005,(12):51-53
祁阳是一个“七分山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丘陵县,素有“湘南亚森”、“锦绣潇湘”的美誉,生态资源十分丰富。自1996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州为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以来,祁阳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加强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和生态城镇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推进生态港口旅游城市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山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提出的"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主动融入海西建设大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着力建设海洋经济强县、海峡文化名城、海岛生态胜地,推进东山生态港口旅游城市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十七大报告将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生态文明在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处理好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关系、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的路径选择是:加强生态道德、完善生态法制、促进生态科技、发展生态经济、倡导生态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