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认为我国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投资需求成为房地产需求的主体,而利润预期是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的动力,房地产调控应通过改变价格预期和增加投资成本来降低利润预期,以达到有效识别和打击投资需求的目的。本文指出,现有税收调控政策存在对投资成本调控不力、限制消费需求等缺陷,不仅难以扭转预期,还通过增加交易成本倒逼房价上涨,需进行相应调整以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消费作为一种中长期消费,其本身就包含了消费和投资两种属性,在本质上属于金融行为。在分析房地产市场时就必须考虑到房价预期对于人们房地产消费的影响。文章试从房价上升预期条件下房地产金融政策对于房地产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方明 《国际金融》2009,(11):19-25
中国政府强调要调整好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不少分析师和官员仍然认为目前通胀压力不大,明年通胀温和。但是,这种判断是建立在两个重要的前提之上的:一是美国经济复苏乏力,美联储相当长时期内不会收紧货币政策,更不会加息,因为通胀和通胀预期温和,失业率较高消费支出疲弱,经济远没有达到潜力增长水平;二是中国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因为房地产投资可能的下降不会带来  相似文献   

4.
周江 《中国金融》2012,(18):82-83
针对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应提出相应措施,既保持房地产投资有一定的合理增速,同时继续巩固房地产调控成果,防止房地产投资投机行为反弹2012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85%,其中第二季度仅为7.6%,连续10个季度下降,同时也是时隔三年以后经济增长速度又一次回到8%以下。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上仍是平稳的,主要经济指标仍然运行在目标区间以内,上半年GDP增长速度仍然高于年初制定的7.5%的预期目标。尽管如此,下半  相似文献   

5.
2009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房地产市场方面的内容是历年报告中最多的一年.对于报告关于房地产市场内容的阐述,基本是在2008年1351号文件基础上的具体化表现. 报告中关于房地产的内容强调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报告要求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稳定房地产投资,推动房地产业平稳有序发展.但房地产的稳定发展并不是稳定房价,而是稳定房地产投资与消费.在当前房地产销售急剧萎缩的情况下,稳定房地产投资与消费,当然要从价格入手.房地产存量多了,供大于求,就得通过房价来调节,这样才能保证房地产投资与消费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刘强 《金融博览》2012,(4):40-41
相对于投资股票、债券、房地产等投资项目来说,大多数投资者对于艺术品投资仍然比较陌生。随着拍卖市场频频出现天价艺术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艺术品的投资价值,同时一些具有投资能力的人迫切希望进入艺术品投资市场,分享艺术品投资盛宴。  相似文献   

7.
危机冲击下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继续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的同时,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  相似文献   

8.
去年以来,持续的紧缩政策对房地产市场造成的影响,通过统计数据表现出来。尽管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但仍然处于高位运行;房地产销售价格整体回落,但三四线城市增速较快;房地产市场的焦点正在中东部、一二线城市向中西部、三四线城市转移。  相似文献   

9.
速览     
《金融博览》2013,(1):48-49
01 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看点 经济增长出现温和反弹。虽然2013年全球需求水平仍将保持疲软,但经过2012年第四季度的经济触底,2013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预计将恢复到8.6%,高于市场一致预期的8.1%。由于近期大量新项目上马,基础设施投资将获得新的动力。同时,受益于住房销售的回暖,房地产投资正趋于平稳。此外,消费支出仍保持活力。  相似文献   

10.
今年以来,伴随国家刺激经济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的实施,国内股市逐渐走出低迷,房地产价格回暖上扬.股价、房价的快速上涨,价格即将步入上升通道的信号强烈,引发了常德市社会各界对通货膨胀的担忧.据人行常德市中支对辖内400户城镇居民消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通货膨胀预期明显,居民储蓄、消费意愿趋降,投资意愿趋升,尤其对房价和房地产投资影响较大,亟待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物价预期,引导居民经济行为,保持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胡静 《证券导刊》2009,(1):52-55
临近年终,20多家基金公司发布了2009年度投资策略报告。在经历了惨淡的2008年后,A股市场未来趋势如何?怎样才能从市场变化中寻找投资机会?虽然明年经济有着诸多不确定因素,但政府投资改变了市场对于宏观经济的预期,多数基金公司谨慎看好明年的A股市场。  相似文献   

12.
在扩大内需、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下,固定资产投资成为拉动当前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面对国际、国内日益复杂和严峻的经济形势,1999年经济增长的难度更加增大。在外贸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消费需求由于受居民收入增长放慢和支出预期增强等因素的影响下,短期内难以形成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因此,充分发挥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作用,仍然是1999年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了政府房地产市场"去投资化"调控对商品房价格及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影响。数据显示,调控后房价增幅稳步下降,并在2011年出现明显的下降态势。时变参数估计表明商品房市场的财富效应存在且在调控前后出现显著变化:房地产价格对居民消费和房地产投资的促进作用迅速减弱甚至在部分时期挤出消费,意味着此轮房地产市场"去投资化"调控对平抑房价快速上涨取得了应有成效。2013年楼市价格反弹且消费的财富效应再度显现表明"去投资化"的需求调控并不具备持久性,长期中政府需要配合住房供给的改善,从政府、企业、居民三方面解决房地产市场供给不足的矛盾,实现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平衡。  相似文献   

14.
利润预期驱动投资增长。中国目前的房地产繁荣也毫不例外。因为,在2003年,零售价格的增长速度与投资的增长速度一样快,都达到了30%,而到目前为止今年增长了44%,目前投资繁荣的主要动机并不是为了满足消费需求。在本轮经济周期中,出口的增长也和投资增长一样快。但是,来自这一行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1~2012年的相关季度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分析,研究了不同区域的房价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响应。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房地产企业的合理投资开发以及居民住房消费的理性预期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风险是指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是指在将来一段时间内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进行资本市场投资,必然存在风险.资本市场投资风险就是投资预期结果(预期收益损失)的不确定性,有投资风险,就会有投资者对其进行的预期.本文建立了存在风险条件下的资本市场投资预期收益模型,并由此得出了不同投资者的预期收益--风险偏好的不同投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井华 《国际融资》2007,(1):44-45
2007年GDP增长9.5% 2007年中国经济仍然是非常稳定的增长.固定投资稳定,但增长率稍微低一点,大概是在15%到20%之间.消费会继续有增长,零售消费增长预测是在14.5%,出口连续几年增长都是非常强劲,接近30%的增长.2007年出口还是会有20%左右的增长.总的来说,2007年宏观经济仍然是非常稳定的、高速度的经济增长,预期通货膨胀也会稍微高一些,但是大体上还是稳定在2%,利率方面还是大体稳定,货币政策大体正常.最重要的政策改动,应该仍然在人民币方面,预期2007年底人民币相对美元会到7.具体到固定资产投资会减慢速度,主要是2006年地方政府负责投资的那一方面开始下降,在宏观措施上,对土地供应或者是在银行贷款方面的控制,看起来2007年还是会继续.  相似文献   

18.
杨健 《草原税务》1994,(7):37-37
随着居民生恬水平的提高.有些家庭已经由消费单位.开始成为投资主体。过去居民手中有了钱.只有储蓄这一条路,现在情况则大不相同,投资的途径很多.比如:储蓄、买股票债券、买金银饰品、买房地产、买外汇等。那么您会选择哪种投资方式呢?让我们就这几种投资方式的利弊作一些比较.供您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我国已进入高速城市化时期,房地产业是城市化的主导行业,具有很高的产业关联度。房地产投资能够拉动多个产业,住房进入市场后对消费又有一个较高带动系数,能够很好地带动投资和消费,不仅拉动经济增长及结构升级,而且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房地产贷款保持了快速增长,到2009年6月,全国房地产商业贷款余额达6.21万亿,占贷款总额的  相似文献   

20.
自1998年启动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房地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历史经验则已反复证明,如果经济发展过分倚重房地产,听任房地产价格持续快速上涨,将对投资及全要素生产率、消费、收入分配、财富分布,以及财政收入产生不利影响,并有可能诱发系统性风险,进而影响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因此,要从供给侧加大改革力度,加大土地供给数量,调整财税体制,加快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工作,加快形成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