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我们生活的城市从规划到建设正面临着一次大变革的机遇,即将完成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成都在追赶中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以依托的物质载体。如何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变革中,体现省委、省政府“三个转变”的重要思想和市委、市政府“三新”、“三最”的奋斗目标,提  相似文献   

2.
刘纲华 《魅力中国》2012,(35):21-21,24
城市软环境是提升城市硬实力的一个举足轻重的方面。本文首先阐述了大力发展软环境的重要意义,从政务环境、信用环境及人力资源等角度,分析了武汉市目前在优化城市软环境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由此从建设高效务实的政务环境、公正廉明的法制环境、健康良性的人才环境三个方面,提出武汉市开发城市“软实力”的举措。  相似文献   

3.
城市管理观念是随着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而形成的。不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的发展在各个不同阶段均呈现出相似的问题:从人口的剧增、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形态的改观,到不堪重负的城市基础设施、破碎的邻里关系以及恶化的环境,从城市化到反城市化,从中心区的高度繁荣到中心城空壳化,从城市政府的政治经济地位及独立性日益提高,到城市中市民社会逐渐形成,城市运行更趋近于商业化的机制,整个城市的运行方式发生变化,城市政府从城市的“统治”、“管理”,变成福利分配和公共服务的“提供”,继而向促进、引导经济发展及公共服务的“鼓励”角色转变。城市管理不是一套规章制度,而是一个综合的社会过程,即政府协调非正式组织、私人利益集团,实现集体目标的过程,是政府与市民、社会公共部门与私营机构的互动过程,它反映了政权与市民社会、传统的约束与被约束、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4.
沈立  许仁龙 《浙江经济》2004,(12):54-55
近十多年来,围绕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目标,杭州城市建设着力解决道路交通、公用事业、城市环境及住房改善等四大矛盾,经历了从偿还历史欠债到塑造城市功能,从以建设为量的满足发展到追求质的突破,城市建设连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在推进杭州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也碰到了很多困难.特别是城市建设资金短缺及融资渠道问题成为当前  相似文献   

5.
大连曾经是一座典型的重化工城市。进入90年代以后,大连市按照“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城市发展理念,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绿化,美化,净化工程,大力发展环境经济,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以“环境革命”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成功之路,大连不仅变成了一座花园式的城市,也完成了由传统的重化工城市向现代工业,口岸,商贸旅游和科技文化中心城市的历史性转变,如今的大连,正以其环境优美,适应人类居住而响誉国内外,并因此获得了十多项荣誉称号,如: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被联合国评选为亚太地区环境整治示范城市;1999年,时任大连市长的薄熙来被联合国授予了“人居奖”;2001年6月,大连又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全球500佳”,成为今年全世界惟一一个,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大连不仅“长高”了,变绿了,变美了,而且整体增值了。  相似文献   

6.
近来,来过中山四路的人都发现这里让人眼前一亮,绿地、路面、房屋等的改造,既有特色,功能也得到完善。渝中区,作为历史悠久的重庆“母城”,自2008年启动的主城区危旧房改造工程和“五个重庆“发展战略,为全面升级渝中、重塑渝中提供了重要支撑。为扎实推进渝中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规范城市容貌秩序,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10年该区打响城市建设管理“三治三化三创”攻坚战,以切实推动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城区、生态园林城区创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自“智慧城市”概念提出以来,人们通过研究不断丰富和完善着这个概念。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风靡一时,智慧城市已经成了很多城市建设的重点发展愿景,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纷纷启动了自己的“智慧城市”战略。然而,智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活力西安、人文西安、和谐西安”的目标,简称“三个西安”。“三个西安”是目前西安现行的发展理念。本文认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构建“三个西安”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西安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实现西安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与协调发展,必须通过从制约西安发展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入手,通过政府的公共治理,寻找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袁晓江 《南方经济》2004,(10):51-53
深圳经过从特区的定位到城市的定位,从外向型经济特区的定位到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的定位。这符合深圳的现状,也符合深圳发展的趋势。深圳建设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的“区域”主要是东南亚地区,其中香港是重点。  相似文献   

10.
中山城市化进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文彬 《南方经济》2002,(10):40-43
广东中山市在“工业立市”和“工业强市”的过程中,坚持了城市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使城市环境,城市经济与城市社会建设“三位一体”全面推进,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提升了城市的功能质量。今后,要树立城市经营的新理念,进一步明确城市的功能和定位,采取更有效的措施,积极参与珠三角城市群的分工和协作。更有力地推动中山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陈搦 《东北之窗》2013,(1):49-50
大连市政府发言人在畅谈五年成就时,将“生态大连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主题,此举吸引了众多媒体人的目光。多年来。“国家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首批“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和“全球生态500佳”等城市荣誉背后,倾注着大连人民的汗水。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环境建设和保护,始终把巩固“创模”成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持续不断地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持之以恒地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不懈地进行生态环境治理,促进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大连市综合实力逐年增强,城市环境魅力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2.
《杭州研究》2010,(1):23-29
杭州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城市管理是基础、依托,也是保障。在取得数字城管“杭州模式”、打造最清洁城市等成效的同时,应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与差距。从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视野来审视,必须提升城市管理理念,强化政府职能,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工作机制,落实“三有”保障,推进实事工程,倡导公众参与,深入理论研究,不断提升杭州的城市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全国各地普遍掀起了深化经营城市、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热潮。如何深化经营城市,我县进行了一定探索。从认识的角度看,要注意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概括的讲,就是要注意“提高一个认识,树立三个观念,增强四种意识,处理好十个关系。”提高一个认识。就是要提高抓城市建设就是抓经济工作的认识。经营城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经营城市与各项工作相辅相成,互为促动。抓经营城市,提高城市品位,可以增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创造商机,把城市经济搞活;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思想…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设市的城市从1979年的216个增长到1998年668个,城市化水平从13.2%提高到30.4%。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城市的规模和面积都日益扩大,环绕城市周边的城乡交错区的许多村落和耕地逐步被纳入城市建设用地之列,而农村居民住宅也被融入迅速扩张的城市之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城中村”。目前“城中村”普遍存在行政、管理体制混乱,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环境卫生恶劣,社会治安复杂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中村的治理,已作为实现“十五”期间新一轮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本文就妥善解决城中村问题和处理好各种矛盾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将城市联盟进行到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永健 《开放潮》2004,(9):24-25
炎热的七月,福建省建设厅和厦泉漳三城市政府在厦门举行了城市联盟第一次联席会议。会议发表《厦泉漳城市联盟宣言》,确定近期先从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开始,突破行政区划,在规划建设、区域交通建设、港口建设和岸线资源分配、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旅游业发展等六个方面加强协调和衔接,加快厦泉漳中心城市和厦泉漳都市圈发展,形成真正意义的“厦泉漳城市地区”。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际城市一般分为综合型的国际城市,如纽约、东京、香港等,另一类则是专业型的国际城市,如日内瓦、威尼斯、摩纳哥等,即使是国内提出建设国际城市目标的城市,也都已形成具有优势和知名度高的品牌,如上海强大的产业辐射力和金融中心,杭州的旅游名城和“人间天堂”,大连的滨海城市和“东北亚门户”。  相似文献   

17.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经营与发展理论的迅速兴起和传播,引起了全国各城市的普遍关注。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理论与实践为经营城市资产、挖掘城市资源、拓展城市空间提供了新的领域与手段,打开了各级政府城市发展建设的思维空间,从上海浦东新区建设规划到“长三角”和珠江“泛三角”的跨省市区的区域规划功能布局,都无不体现经营城市和城市建设发展的理念。效仿区外城市发展的先进经验,内蒙古的赤峰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满洲里市、海拉尔区、集宁区、伊金霍洛旗等一批城市,用经营城市的理念指导实践,掀起了大规模经营城市、建设城市的高潮,城市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然而,城市建设规模越大,发展越快,越需要各级政府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牢固地树立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城市经营和发展。打造城市品牌,更加理性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构建和谐城乡。  相似文献   

18.
成都对城市进行规划,是新中国才真正开始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成都对城市及城市规划的认识经历了不断深化的过程,这是一个从自然到自觉地历程。从1956年国务院批准成都的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以来,成都的城市总体规划已经过多次修订,先后经过国务院三次批复。这三次城市规划,不断总结和不断完善,体现了成都对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展现了成都人对自己家乡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也正是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成都城市建设实现了有序健康发展,奠定了今天特大中心城市的格局。  相似文献   

19.
制度环境与城市综合竞争力之考察——以近代上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婷 《上海经济研究》2006,(9):106-111,97
本文以制度经济学和城市学理论为依据,以近代上海城市发展状况为例,探讨近代城市的制度环境与综合竞争力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梳理,一是制度环境、城市综合竞争力与二者的关系;二是近代上海制度环境的典型特征;三是近代上海制度环境的形成及其对城市综合竞争力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宜州市以建设桂西北中等城市为目标,按照“三高”原则大力推进城市建设,一是高起点规划,构建桂西北中等城市发展框架;二是高标准建设,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新区发展;三是高效能管理,不断提高城市品位;四是树立经营城市理念,积极筹措城市建设资金,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该市城区面积由1993年建市的7平方公里增加到14.6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面积达2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1993年的7.8万人增加到12.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