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反倾销是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根据世贸组织相关规则,如果倾销产品对进口国国内产业造成损害,进口国可以对进口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  相似文献   

2.
反倾销:保护企业和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3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公布实施。通过立法反倾销是许多国家为实现公平贸易而采用的重要手段,它已成为一种国际惯例。我国反倾销条例的实施将对限制进口产品低价倾销、保护国内产业起到重大作用。 然而,一些消费者对反倾销却不太理解。他们说,外国货又好又便宜;对老百姓实惠,一反倾销便得不到这些实惠了。其实,外国企业以低价倾销商品,并不是想给进口国消费者带来实惠,而是想挤垮进口国国内企业,以达到未来独占或垄断市场、获取高额利润的目的。一旦这些进口产品垄断了市场,其价格必然会变动。如果民族产业垮了,企业倒闭,就会失业增多,人们的收入也会下降。所以说外国倾销产品虽然短期看可让进口国消费者得到一些实惠。但从长远看,最终会使消费  相似文献   

3.
朱列玉 《新经济》2001,(8):62-65
倾销(dumping)通常是指同一产品在国外市场出售的价格,低于在国内市场出售的价格,即两国市场之间的价格存在差异.由于倾销的目的可能是以掠夺性的价格打击进口国国内的竞争对手,垄断进口国的市场,进而采用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因此,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工业不受外国倾销之害,制止外国产品在本国市场的倾销行为,从20世纪初起,都先后制订了关于反倾销的法律,通过对外国以倾销低价输入本国的产品征收反倾销税或采取其他反倾销措施,来抵销对本国工业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所谓倾销是指一国的生产者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在国外市场上出售商品的市场行为。其目的是打开国外市场,战胜竞争对手,扩大市场份额,获取最大利润。倾销会对进口国市场造成恶性冲击,严重损害进口国的相关产业,干扰正常的贸易秩序,因此各...  相似文献   

5.
商品倾销既是促销手段,又是不公平的贸易行为,可迫使进口国革新技术、调整产业,但更多的是对进口国相关产品和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威胁。面对外国产品的倾销,我国应尽快建立起全国反倾销法律体系和产业损害预警体系,调动各方力量进行反倾销,保护国内企业的利益和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6.
我国企业遭受反倾销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凤艳 《经济论坛》2004,(14):123-124
一般来说,倾销是指进口商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另一国销售的行为。如果因为这种商品的倾销,使进口国同类产业遭到重大损害或产生重大威胁,或者对其新建产生严重阻碍,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定,进口国可对该产品征收惩罚性反倾销关税。被征收反倾销税的进口产品由于增大了成本,价格随之提高,从而降低了在进口国的竞争力,直至彻底退出这个市场。  相似文献   

7.
依关贸总协定的规定,倾销系指将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格的办法进入另一国市场的贸易行为。若进口国的国内产业因倾销而遭受损害,则进口国可对倾销产品采取抵制或制裁措施。各发达国家及许多发展中国家均针对进口产品制定了各自的反倾销法,其目的是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保护本国市场。实际上,它起着一种最有效的非关税壁垒的作用。 近年来,国外大规模的反倾销已成为我国产品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国各个层面均未将外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低价销售行为与倾销联系起来,倾销的危害性并未得到重视,更谈不上从法律上加以制止.这使外国商品在华倾销屡屡得逞,并影响了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认识的提高,外国在华倾销行为及其危害在近十年来逐步得到重视,部分行业的中国企业已勇敢地拿起了反倾销这一救济武器.  相似文献   

9.
当一国以低于正常价格的办法使其产品挤入另一国家市场时,从而严重损害该进口国的某一产业,或严重威胁、阻碍某种产业的建立,即构成倾销。在倾销行为构成后,进口国往往采取对倾销商品征  相似文献   

10.
浅议我国对外进行反倾销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福泉  杨紫召  顾瑶 《经济论坛》2004,(18):121-122
WTO将倾销定义为:一国的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口到另一国,并对进口国相关工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或产生实质性损害威胁。裁定倾销成立的条件:一是产品以低于国内价格或向第三国出口的价格向进口国进行销售;二是销售的数量猛增;三是销售的产品对进口国造成实质性损害,且这种危害与反倾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1.
西方国家对华反倾销主要原因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说,构成反倾销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产品以低于国内的价格或低于向第三国出口的价格销售给进口国;二是销售的数量猛增;三中销售的产品对进口国造成实质性的危害或威胁,且这种损害与倾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是西方一些国家所确定的倾销,并不完全具备这些条件,甚至有些时候根本不具备任何倾销条件。如中国生产和出口到欧洲的棉坯布价格从1992-1996年一直在上升,占欧洲市场份额1995、1996、1997年基本持平。在这种情况下还确定为倾销,其意图就是发达国家的纺织业在中低档产品上已经失去了与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力,他们为了保护这些不景气的企业、减少失业人数,便提起反倾销诉讼,而一旦诉讼发生,则最终确定为倾销存在的可能性就相当大。  相似文献   

12.
浅析产业损害与倾销、反倾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造成产业损害的原因不仅仅是限在贸易领域,而产业损害不仅仅是现实的损害,还应该包括潜在的产业损害威胁以及对建立国内产业造成的实质阻碍。当作为反倾销摩擦中的"受害者"——进口国时,应冷静分析倾销原因,综合考虑整个产业的短期和长期利益,最终采取适当手段应对;对于国外歧视性反倾销,国家应充分利用WTO赋予的权利,必要时启动争端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3.
反倾销规则以保护进口国国内产业为根本出发点,文章分析了反倾销对进口商、相关产业的上下游产业、消费者、进口国整体福利的影响,认为在对受倾销损害的相关产业进行必要的保护的同时,还应该考虑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4.
最新统计显示,外国对华商品反倾销起诉近年来大幅增加。到2000年底,中国出口商品遭受29个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起诉,总计达到412起,给我国出口造成的损失累计高迭100亿美元。其中欧盟90起;美国78起;印度后来居上,对华反倾销达到38起,居第三;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墨西哥对华反倾销起诉均超过20起。其中,五金、矿产、化工领域更是中国遭受国外反倾销投诉的“重灾区”。仅2000年中国商品总共遭受36起反倾销之诉。 反倾销是世界组织许可的贸易保护措施。按反倾销法规定,倾销是指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格进入进口国市场,并使进口国市场已建立的产业受到实质性伤害或构成这一威胁,或实际上使进口国产业延迟建立。世贸组织成立后,传统的贸易保护做法,如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受到严格约束,而反倾销具有形式合法、易于实施,能够有效地排斥外国产品的进口并且不宜招致报复的特点,因此被发达国家视为保护  相似文献   

15.
文岫 《经济世界》2003,(6):68-69
加入WTO后,我国传统产品在进入世界市场渠道进一步拓宽的同时,世界其他国家的优势产品也将直接进入中国市场。因此,如何利用法律武器,对国外商品在国内市场采取的“倾销”行为予以回击,同时在出口过程中积极应对其他国家的“反倾销”,就成了国内企业保护自身利益的法宝。从入世一年多的情况看,我国企业的反倾销意识明显增强,已经开始擎起反倾销维权之剑。倾销与反倾销倾销一词,在经济学里是指垄断资本家在市场上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大量抛售商品。其目的在于击败竞争对手,攫取高额利润。在WTO框架下,往往是指出口国以低于进口国同类商品市…  相似文献   

16.
李君 《经济咨询》2005,(4):14-17
在国际经贸中.倾销被认为是价格歧视的一种表现,它扭曲了自由竞争机制下的价格水平,违背了贸易中的公平竞争原则给倾销产品进口国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因而,世界各国一般采取反倾销等措施来限制该产品的进口,救济国内受到损害的产业。通过反倾销措施,促进本国幼稚产业和新兴技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反倾销政策工具下市场均衡价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本优势是获取垄断利润的主要因素,政府政策介入会改变企业的成本优势,从而改变市场的均衡价格。不同的反倾销和补贴政策影响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利润的变化,反倾销税和价格承诺能削弱外国企业成本优势,降低对进口产品的需求,导致市场均衡价格上升;反倾销税使外国出口企业利润水平降低,一定程度会引致外国企业直接投资,价格承诺使外国企业完全保留了因提高价格所带来的利润;生产补贴降低了国内企业的边际成本,导致市场均衡价格下降,提高了国内企业的利润,但却减少了政府收入。采取适度的反倾销政策和补贴政策可以使国内外厂商的利润保持在竞争性利润水平上,进口国的利益目标应该是对本国消费者提供更低价格商品的基础上保护本国企业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蓝雄 《经贸实践》2005,(2):25-27
从1979年欧盟对中国糖精钠反倾销调查以来,截止到目前国外针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案件已达500多起。中国业已成为国际反倾销的最大受害者。从另一角度看.在中国不断降低进口关税.减少非关税壁垒,尤其在加入世界贸易维织以后,逐步履行中国入世承诺的情况下,国外产品为了抢占中国市场.纷纷采取低价倾销的形式进入市场.造成中国不少产业的严重损害。但由于中国反倾销立法比较滞后.国内企业法律意识不强.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之初,国际市场上围绕反倾销开展的斗争异常激烈。我国入世后,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国商品对我国的倾销活动将会变本加厉。因此,研究和制定我国反倾销的对策,对于合理保护国内产业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高波 《经济论坛》2004,(17):123-124
倾销是一种国际价格歧视,即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在正常贸易过程中,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格,向另一国(地区)推销商品,对进口国市场冲击巨大,为此许多国家都实施了反倾销措施。“反倾销作为当今发达国家最经常使用的保护国内产业的有效手段可以追溯到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时期,它被视为国外产品以不公平的低廉价格进入国内市场的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