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力资本产权化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力资本理论与产权理论相结合,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即人力资本产权理论。人力资本产权化,即实现人力资本产权的过程,就是在承认资本非同质性、强调人力资本在生产实践中重要地位的前提下,赋予劳动者与其人力资本相对应的产权权能、权益和权责的过程。实现人力资本产权化,赋予劳动者与其人力资本对等的产权,提高了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这对完善经济体制,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韩雄 《全国商情》2005,3(8):48-51
本文试图用马克思产权理论来分析国企改革,从而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方向性做一说明。第一,“所有权”和“经营权”其实质是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产权分配的另一说法;第二,法律上的所有权和经济上的所有权是马克思产权的核心思想;第三,产权是生产关系的第一因素;第四,产权体现财产集中和分散的对立统一。马克思的“社会所有制”理论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目标模式,在产权改革中,建立内含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自由劳动者联合体的社会所有制,是马克思产权理论的原则立场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一权一主":现代产权明晰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权明晰问题争论的实质是"一物一主"与"一权一主"两种产权原则的分歧。在产权社会化发展中,产权关系与产权观念的深刻变化为"一权一主"现代产权原则的确立奠定了现实基础,马克思产权理论和现代西方产权理论为"一权一主"现代产权原则的确立提供了理论基础,而现代财产立法体现着"一权一主"的精神和原则。"一权一主"现代产权原则的确立,对产权明晰、资源配置及产权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实现产权结构与商业银行产业定位的相一致① 产权制度随着生产力水平、生产方式、经济组织形式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必须对产权制度有意识地进行调整、安排和合理选择,使之适应现实的社会经济条件,从而实现要素的合理有效配置.中国的经济制度变迁,客观要求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5.
在巴泽尔对产权的研究中,属性、变化性和公共领域构成了其产权分析的特色,其中属性分析是其产权分析的基础。巴泽尔开创性地运用属性这一工具分析了几乎所有的产权问题,对很多问题给出了新的解释,为产权分析增添了新的工具,发展了产权理论,从产权概念、产权界定和产权配置三方面分析巴泽尔产权分析的属性基础。因为资产有不同属性,而这些属性又分属于不同的人,所以在使用、让渡时会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由于人们对于属性的认识有限,所以经济产权从未像法律产权那样清晰界定;现实中应该把资源配置给那些对产出影响最大的属性所有者,避免产权被稀释,从而提高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认为产权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产权具有统一性和分离性,产权的形式、结构和演变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并对生产力起一定的反作用.只有"以深入历史事物的宏伟逻辑的眼光来领会"马克思的产权思想,才能够把握其精髓,指导我国企业产权改革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从产权福利安排、产权形式替代的效率角度比较马克思产权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通过对两者的产权研究的基本逻辑、产权安排和效率的衡量标准的比较分析,坚持生产力标准和扩大个人选择空间、最大化个人和社会福利的制度标准.并提出了"产权生命周期"、"产权规模经济"(规模产权)的制度见解.  相似文献   

8.
杜海霞 《新智慧》2008,(10):5-6
本文从产权的角度对会计目标进行了重新阐述,认为会计目标就是记录产权关系的变化,并确定可供产权关系人进行分配的收益额度。从产权关系的角度确定会计目标,将为会计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产权制度与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产权理论分析,企业是按照作为其形成基础的产权环境组织和管理起来的,产权制度从三个层面支配着内部控制的效率。由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及由此确立的内部治理结构的缺陷,导致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效率低下。改进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是:进行产权改革,形成舍理的权利配置与约束机制;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着力改进内部治理结构;针对国有企业的治理模式,发挥债权人、职工的监督作用.构造从业人员的财务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10.
笔者把产权关系问题置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去进行研究,侧重从微观企业产权关系的变化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综合影响中去分析,通过对现代产权制度的反思比较与选择,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探讨构建和谐产权关系的方向与途径。认为只有完善现代产权制度,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企业产权异化主要发生在金融市场、企业产权适度异化繁荣了金融市场,为实体经济解决了融资问题,提供了产权治理机制。然而,一些金融投资者在高额金融收益的驱动下,将股票、债券、基金券、衍生品等金融工具(产品)视为资本,促使企业的价值产权逐步脱离并疏远其物质产权,控制甚至反对其物质产权,导致金融异化。这便背离了企业产权异化为实体经济活动服务的初衷,对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构成威胁。企业的价值产权向物质产权回归的有效途径是,正确认识和把握企业产权异化的工具和过程,揭示价值产权收益的实质;增强物质产权与价值产权之间的联系,防止产权无端地过度异化,等等。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应是按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社会价值 (包括商品和劳务 )分配个人财富 ,而非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个人消费品 ,应该体现劳动的价值而非劳动力的价值。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构成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二因素 ,它们互相依存 ,此消彼长 ,又对立统一。劳动和资本是企业产权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生产要素 ,它们有权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剩余价值资本化而形成的国有企业产权 ,单纯属于资本或劳动所有都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3.
产权的公共领域 --巴泽尔经济思想介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权的界定是相对的,是多因素影响的函数。在现实中,产权无法充分的界定。产权未被界定清楚的资产的属性就是产权的公共领域。在公共领域中存在可被攫取的资产的价值,导致人们的寻租行为。从产权的公共领域这一概念,演绎出两个概念:共同财产和延留义务,并对企业性质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这一概念对产权分析的视角起到了拓展作用。  相似文献   

14.
巴泽尔相对产权思想的特色就在于用产权属性和公共领域来描述相对产权,用合同来分配变化性和规定剩余索取权。其主要贡献为,产权属性是分配给一个人还是不同的人要依据效率准则,对产权施加约束是限制公共领域利益损失的有效方法,组织是分配变化性及规定剩余索取权的装置。其应用价值在于,用可变性和剩余索取权能够解释目前土地收益在农民和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最大限度压缩公共领域是预防腐败的重要产权方法,形成遵守合同的环境是产权方法有效实施的基础。尤其是新常态下在政府放松管制的同时,形成遵守合同的环境是规避"一放就乱"循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劳动与资本共同创造财富。必须看到分配体制、分配原则的历史性和连续性及其对现行分配制度的影响。在改革和建设中应坚持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企业是工人的生命线,工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维护自己的产权利益。企业资产对于工人,就好比土地对于农民一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应启发工人的产权意识,把改革方案交给工人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农村土地制度的沿革与政府产权的模糊化倾向联系起来,依据并扩展了巴泽尔对公共领域划分的五个层面,分析后者对前者的影响,认为政府的土地产权模糊化倾向逐渐得到控制,产权边界逐渐明晰,利益主体的格局正在趋于合理化。同时建议农村土地制度的完善,应考虑其利益诉求、伦理维度和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7.
会计信息的属性不能一概而论,应该结合会计信息的分类和会计信息的产权深入地分析。从会计信息的用途上看,会计信息可分为财务会计信息和管理会计信息;从会计信息的形成阶段看,会计信息可分为初生会计信息和再生会计信息。从产权的角度看,财务会计信息是公共物品,不能商品化,而再生会计信息(包括管理会计信息)是私有物品,可以商品化。通过从会计信息产权和会计信息分类的角度对会计信息特殊属性进行认识,也为我国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私有制企业劳资利益关系是指在私有产权单一的情况下私人资本所有者与雇佣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这种利益关系具有私有产权单一化、权力的不对等性和利益分配的独占性等特征,对企业的效率和社会的稳定都有重要影响。产权结构、工会协调及政府调节等因素决定了劳资双方利益关系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9.
浅谈家族企业管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族企业管理问题由来已久,研究我国家族企业的管理问题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我国家族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效率以及产权关系、企业管理制度、人才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历程和国有流通企业现状,提出国有流通企业的产权界定是产权改革的基础和关键。产权界定中体现了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公司治理问题,二是委托代理制问题。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和西方产权理论分析了产权界定的问题和现实意义,希望能在产权改革中统一思想,少走弯路,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产权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