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案例 2008年11月,某商业银行在日常商标监控中发现,某信托公司使用并提起注册了与该行行徽近似的图形商标,且申请注册类别与该银行相同,均为第36类金融服务、金融业务类别。获悉此情况后,为了充分维护商标权益,该银行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以下简称“商标局”)提起异议程序,商标局以信托公司图形商标与该银行商标构成近似为由,裁定不予核准该商标注册。信托公司对商标局的裁定不服,向商标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商评委”)提起异议复审程序。商评委审理后认为,信托公司图形商标与该银行商标不构成近似,并裁定准予注册。该银行不服,进而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商标行政诉讼,主张信托公司拟注册的图形商标具有攀附银行商标的主观故意,且客观上易造成金融消费者混淆误认。该银行的上述主张得到法院支持,最终判决撤销商标评审委员会的异议复审裁定。  相似文献   

2.
在三个月的欧盟商标公告期中,"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对"GALANZ"商标申请提出了异议,并最终赢得了这场异议战。  相似文献   

3.
天空蓝 《云南金融》2012,(11):32-33
围家工商总局商标局7月20日公布“国酒茅台”商标通过初审的消息,无异于在商界掀起一场狂风骤雨。消息一出,白酒行业立马炸开了锅。以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为首的川酒军团紧急开会商讨对策,汾酒则递交了商标异议申请书,河南杜康发布“十问檄文”……而茅台的支持者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4.
王天华 《当代金融研究》2017,2017(1):165-175
《关于申请注册新增零售或批发服务商标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2012年12月14日发布)所创设的过渡期制度,是商标局以法律拟制技术表达的法律政策(个别规范),而非《商标法》所规定的"同一天"的"重新定义"。它既非法律所明确授权,又非法律所禁止。在内容上,过渡期制度对于《商标法》的顺畅实施而言是必要的。同时,1993年先例的存在等立法事实表明,商标局对它的创设也是法律秩序所容认的。"华源公司诉商标局等商标行政纠纷案"一审判决有重大疑问。  相似文献   

5.
商标被境外抢注是我国企业走入国际市场的绊脚石,给国内企业和我国的对外贸易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我国企业应积极申请商标国外注册和国际注册,扩大商标境外保护范围,以防商标被境外抢注。对商标被境外抢注,应对方式有三种:双方协商谈判;向注册国商标局申请撤销抢注商标;驰名商标还可依国际公约(《巴黎公约》、TRIPS协议),得到国际保护。  相似文献   

6.
显著性认定是声音商标实质性审查的核心内容,然而,我国关于声音商标显著性认定的立法规制尚不完善,亟待解决。本文通过对域外法进行考察,总结出认定声音商标需要衡量的三个基本要素,并对我国声音显著性认定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云 《时代金融》2016,(5):252+254
显著性认定是声音商标实质性审查的核心内容,然而,我国关于声音商标显著性认定的立法规制尚不完善,亟待解决。本文通过对域外法进行考察,总结出认定声音商标需要衡量的三个基本要素,并对我国声音显著性认定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龚三妹 《金卡工程》2009,13(2):91-91
商标最基本的作用在于标示商品或服务的来源,只有在商业活动中充分使用商标,才能发挥商标的价值。商标注册而长期闲置,会造成有限的商标资源的浪费,同时又影响他人使用。我国商标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注册商标连续三年停止使用,商标局责令限期改正或撤销,也体现了这样的精神。但是什么是商标法上的"使用",我国《商标法》并未加以规定,《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三条对"使用"有个简易的规定,不宜操作。本文拟通过参照他国的做法,针对实践中商标某些使用情况,对商标的使用认定进行分析,对商标认定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张灿  姜鹏 《时代金融》2014,(6Z):27-27
商标是商业活动的产物,其主要功能是帮助消费者识别商品或服务的来源。我国新商标法首次将声音商标纳入商标权客体范畴,这是我国本次商标法修改的一大亮点。同时,为方便声音商标的使用、管理和检索,完善我国商标法体系、保障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的利益,需要进一步明确声音商标的保护范围以及声音商标的认定审查标准,制定可操作性的配套规范。  相似文献   

10.
商标是商业活动的产物,其主要功能是帮助消费者识别商品或服务的来源。我国新商标法首次将声音商标纳入商标权客体范畴,这是我国本次商标法修改的一大亮点。同时,为方便声音商标的使用、管理和检索,完善我国商标法体系、保障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的利益,需要进一步明确声音商标的保护范围以及声音商标的认定审查标准,制定可操作性的配套规范。  相似文献   

11.
左浪  李兆强 《金卡工程》2010,14(7):61-62
我国《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较详尽地规定了注册商标转让的程序,但由于本身立法上的缺陷,使得这一制度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和实施价值受到广泛的质疑。本文先分析了商标转让制度不完善的种种表现,如核准制商标转让是公权力对商标权人私权处分的不当干涉,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理性主体对商标资产的效益最优利用;注册商标转让协议生效后,注册商标专用权转移前,转让人和受让人对该注册商标的权利和义务模糊不清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解决措施,以期待立法上的修改。  相似文献   

12.
庄李洁 《金卡工程》2009,13(9):136-136
合理使用制度一直是平衡知识产权人的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的重要手段,我国<专利法>、<著作权法>中对于合理使用制度都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商标法>也应对合理使用制度做出明确规定.本文从介绍商标合理使用的基本情况入手,明确了商标合理使用制度存在的意义,针对商标合理使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张华 《金卡工程》2008,12(9):57-57
商标合理使用制度是商标权限制的重要方面,也是平衡商标权人与广大公众之间利益的重要制度.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对此都有规定,而我国<商标法>中却没有体现这一制度,落后于实践的发展.因此,借鉴他国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完善我国的商标合理使用制度是十分迫切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刘辉 《金卡工程》2009,13(4):89-89
商标的反向假冒是否构成商标侵权,是法学界一直争议较大的问题。而我国的商标法关于反向假冒的规定其仅仅是建立在其他国家的立法基础之上,我国没有建立一整套关于反向假冒的制度体系,也没有建立在完整的法律理论基础之上。因此目前对商标反向假冒的争议之所以没有停止,主要是由于对于商标权人的权利和反向假冒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本文赞成商标反向假冒是一种侵权行为,并以此为研究重点对反向假冒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老字号商标的权益归属问题,表现于相关主体通过请求撤销、无效系争商标或提起侵犯商标权之诉等方式寻求权利救济,但相关基本概念与权益来源并不清晰。探寻老字号商标权属不明的理论争议,应充分尊重如下两个层面的二分构造: 老字号商标、商标权主体、商标共存事实状态与法律概念的二分,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商标法对老字号商标权益保护模式的二分。根据商誉理论,事实状态与法律归属的冲突源于老字号商标原始财产与添附财产的混合,应当回归商标法设权模式,尊重历史渊源,构建老字号商标的共存制度,基于注册主体、使用主体、受让与被许可主体等维度设计具体规则。  相似文献   

16.
胡霞 《金卡工程》2009,13(7):76-76
从商标注册的国际发展形势来看,允许某些非传统商标注册已是大势所趋。中国应积极参与非传统商标注册保护的国际讨论,吸收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先进经验,以适应国际趋势建立非传统商标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7.
商标是企业一项十分重要的无形资产,它的价值大小由企业内外因素综合决定的,对各种因素分析其变化动因以及对商标价值的影响,可为企业决策者制定相关政策服务,同时也可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商标价值进行评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贵州省企业商标法律保护方面的严峻挑战进行分析,指出了贵州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商标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贵州省企业发展与管理的实际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就商标保护的运用环境、运用方式和技巧进行了实证研究,进一步提出了贵州省中小企业未注册商标法律保护的具体策略,期望给贵州省企业的商标法律保护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驰名商标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商业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关于驰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各国法律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尤其是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的问题,不少国际公约及我国的法律对此都有明确的规定。同时,随着驰名商标淡化侵权现象的大规模出现,驰名商标的反淡化制度也成为了驰名商标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对反淡化保护制度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但存在不足和需要完善之处,主要可从建立防御商标系统、明确商标淡化属侵权行为、制定和完善相关立法等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0.
商标的巨大竞争优势对商标法律制度提出了挑战。实际上,法官通过正确的法律解释,将公平公正的法治理念和法律基本精神融入已有的商标法律,也可以对个案作出准确的裁判。本文以当年非常著名且影响巨大的“张小泉”商标侵权案为例,来阐述商标法适用中的法律解释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