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表明,以资本监管政策为代表的传统金融监管政策存在较多缺陷。巴II对应政策缺陷,提出了收紧资本类和收紧流动性类两大政策,以抵御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恢复金融市场信心。论文通过研究绘制两类政策工具效果的"传导途径图",阐述了各类工具通过何种渠道实现政策目标,分析了两类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可能产生的相互影响,以及如何加强合作与协调。最后,论文认为,在实践中应根据具体的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来选择实施的政策类型和工具组合。  相似文献   

2.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表明,以资本监管政策为代表的传统金融监管政策存在较多缺陷。巴塞尔协议III对应政策缺陷,提出了收紧资本类和收紧流动性类两大类工具,以抵御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恢复金融市场信心。本文通过研究绘制两类政策工具效果的"传导途径图",阐述了各类工具通过何种渠道实现政策目标,以及两类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可能产生怎样的相互影响,以及如何加强合作与协调。最后,本文认为,在实践中应根据具体的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来选择实施的政策类型和工具组合。  相似文献   

3.
李杰  王玥  任桐瑜 《新金融》2019,(1):20-24
我国正处在推进资本账户自由化和人民币汇率弹性化的关键阶段,实践表明以交易币种为基础的外汇审慎政策对这一过程的平稳实现非常重要。本文对外汇审慎政策的内涵、工具进行了梳理,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其与对外金融风险之间的内在关系。基于近年来新兴市场国家的相关实践,发现外汇审慎监管在夯实对外金融开放基础、减缓对外金融风险累积、收紧跨境资本流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我国外汇审慎监管实际,建议提高对外金融监管质量和透明度,完善外汇审慎工具的运用,为对外金融开放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金融》2015,(5):67+89
《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研究》作者:中国银监会国际部定价:36.00元资本定义及资本工具要求是巴塞尔监管政策的核心内容,本书以巴塞尔协议为基础,阐述了资本工具创新的原理与要素,详细介绍了优先股、一级资本债券工具、二级资本工具等新型资本工具,系统总结了与资本工具创新密切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我国最新相关政策,为银行业监管者、从业人员和研  相似文献   

5.
在新兴市场国家应对跨境资本流入的政策工具中,资本管制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政策工具.本文结合国际经验,将资本管制政策工具分为价格型和数量型两种形式进行了具体介绍,并对我国实施资本管制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充分发挥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和资本管制这两种工具的比较优势,对于维护我国金融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通过改变境内借款者向境外贷款所面临的实际利率,提高境内借款人的融资成本,遏制其过度借贷,具有防范化解的特征,适合常规使用;资本管制通过阻断境内居民与非居民间的金融交易,隔离国内和国际金融市场,具有强制性特征,可作为最后手段。这两种政策工具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可能降低繁荣时期的经济增长速度。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我国应进一步完善跨境资本流动预警监测体系,优化管理框架和法律制度,丰富政策工具箱,强化货币政策和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加强政策工具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强化信息披露和预期引导,加强与主体经济体的政策协调。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1990年第一季度—2018年第四季度38个经济体的宏观审慎政策和资本异常流动数据,采用pr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资本异常流动发生的概率,特别是在减少资本流入激增和资本外逃的发生方面。具体来说,宏观审慎政策每收紧一次,资本流入激增和资本外逃发生的概率分别降低2%和3.4%。不同类别的宏观审慎工具对资本异常流动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总的来说,发达经济体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效果比新兴市场经济体更好。本文进一步探讨这一差异背后的制度性原因,发现汇率制度越灵活、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宏观审慎政策对减少资本异常流动,特别是减少资本流入激增和资本外逃的发生越有效;随着制度质量的提高,宏观审慎政策对减少资本流入激增和资本外逃的有效性提高,但对资本撤回的有效性降低。以上发现对我国宏观审慎政策实施和资本流动管理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2010—2018年中国236家商业银行微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及实施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结果表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跨境资本净流动对银行的稳定性产生了负向影响。其中,以直接投资为主要形式的跨境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稳定性产生正向影响,以证券投资为主要形式的跨境资本流动影响并不显著,以其他投资为主要形式的跨境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稳定性产生负向影响。通过引入宏观审慎政策综合指标与各类跨境资本流动的交乘项分析发现,逆周期调节政策会削弱跨境间接投资对银行稳定性的负向影响,同时也会减弱跨境直接投资对银行稳定性的正向效应。在应对直接投资流入时,宽松型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效果更好;在应对间接投资流入时,紧缩型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基于QFVAR模型的广义方差分解方法测度我国上市金融机构在极端负面与正面冲击下的尾部风险溢出,并分析金融体系和各家机构的风险溢出水平。在此基础上,本文使用面板回归模型检验了机构间风险溢出的主要渠道以及两类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有效性。研究发现:第一,在样本期间,金融体系面对不同方向冲击所产生的风险溢出水平具有截然不同的趋势特征,左尾溢出(负面冲击)和右尾溢出(正面冲击)分别由金融市场波动与行业杠杆水平所驱动。第二,受到负面冲击后,规模较大的金融机构具有较高的风险溢出水平,而杠杆水平较高的机构则是正面冲击下的高风险溢出机构。第三,金融机构在负面冲击下通过直接关联与间接关联渠道向外溢出风险,而正面冲击引发的风险溢出则主要通过信息关联渠道得以实现。第四,流动类政策工具可以显著减弱金融机构在直接关联渠道下的风险溢出水平,而资本类政策工具则可以显著减弱机构在间接关联与信息关联渠道下的风险溢出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引入宏观审慎政策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构建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包含跨境资本流动的DSGE模型,从脉冲响应和福利损失两个方面探究“双支柱”调控框架下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搭配的有效性及适用性。研究表明:第一,相比单独实施货币政策,我国实施“双支柱”调控框架下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搭配能更有效地调控跨境资本流动,缓解外生冲击对国内经济金融的影响。第二,不同外生冲击下,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对跨境资本流动的调控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数量型工具适用于国内外利差大、外部冲击强度大的情形,而价格型工具适用于日常外部冲击较为温和的情形。第三,不同资本账户开放度下,“双支柱”调控框架下的调控效果均好于单独运用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且政策工具适用情形不变。据此,本文认为,在高质量开放进程中,我国应坚持“双支柱”调控框架,推进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创新;加强外部资本流动监测与预警,及时识别外部冲击来源,根据不同冲击特点相机选择政策工具搭配。  相似文献   

11.
REITs包括基础设施REITs都是在经济亟需刺激政策的背景下,各国政府为了实现经济政策目标而推出的,部分市场甚至由政府直接推动首批REITs上市。从国际市场发展现状看,主要的基础设施REITs市场都实现了良性循环,资本市场为基础设施融资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持。从国际经验看,REITs立法的逻辑起点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将REITs定位成传递工具,一类是将REITs定位成集合投资工具,对应的免税政策也分别有两种不同逻辑。为促进基础设施REITs有序发展,兼顾投融资双方利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法规政策原则和具体建议,包括如何处理好R E I T s法规与其他法规的关系,金融监管部门和其他政府部门的关系,发行人和投资者的关系,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金融市场法规和金融市场结构,以及会计准则调整和投资者保护等。本文还分析了资本弱化结构,建议在公募REITs中予以细化规定。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资本工具的核心功能是吸收银行经营过程中形成的非预期损失,资本工具创新的经济实质是打破将融资工具简单地分为"所有者权益"和"债务"的会计"两分法",利用结构化技术对股本和债务特征进行组合,形成"中间型"资本工具。巴塞尔III显著提高了"非普通股"资本工具的合格标准,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资本结构和资本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近年来,全球大型银行围绕新型资本工具的损失触发条件和损失吸收方式两个核心要素进行了市场探索。为推动国内资本工具创新,商业银行应统筹内部资本积累和外部补充,相关部门应调整相关法规政策,为商业银行渠道补充资本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银行资本监管逆周期调整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信贷以及监管当局的监管资本要求具有顺周期性,银行信贷与资本监管的双重顺周期性是影响宏观经济波动、调控政策有效性和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总结分析顺周期性产生和强化的机制,探索银行资本监管逆周期性的监管框架和政策工具以缓解顺周期性。根据金融监管变革的趋向,强化银行的风险管理,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将微观审慎监管进行有机结合,建立资本约束的逆周期机制。  相似文献   

14.
《农村金融研究》2013,(9):28-33
面对《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实施,商业银行需要兼顾内源和外源融资,着力探索资本工具创新。论文结合优序融资理论和国际资本融资工具实践,探讨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方向,并提出资本补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家庭住房抵押借款摩擦和银行贷款摩擦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重点考察了异质性冲击下房价波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研究发现,房价上涨会导致银行风险溢价及杠杆率显著上升,进而加剧金融体系的内在不稳定。为降低房价波动及维护金融稳定,选取两类宏观审慎政策工具进行逆周期调控实验,结果表明,在住房需求冲击下,金融管理部门应选取贷款价值比政策,且应对房贷积极调控,而对房价进行中性调控。在最终产品部门生产率冲击、房地产部门生产率冲击及跨期偏好冲击下,应选取资本充足率政策,但对房贷和房价调控力度的把握则存在差异。本研究为厘清房价波动对金融稳定的动态传导机制,以及金融管理部门如何选取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以稳定房价并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全球金融周期背景下宏观审慎政策提升国内金融体系应对外部金融冲击的有效性。通过构建两期开放经济模型,本文得到逆周期的宏观审慎政策能够降低跨境资本流动和资产价格联动性的结论,并利用1997—2020年53个经济体的面板数据,基于逆倾向得分回归检验了提出的假设。实证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能够减少跨境资本流动带来的汇率波动并降低资产价格联动性,在制度质量和金融发展水平更高、外汇储备更多的经济体,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更好。此外,使用包含强度信息的LTV工具的估算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的边际影响逐渐下降。在稳步推进高水平金融开放的背景下,本文研究结论为实施宏观审慎政策以减轻外部冲击、维护金融稳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继续推进,其对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产品种类及服务水平等都会不可避免带来一系列冲击,对商业银行来说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存。论文从商业银行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与机遇,并建议商业银行从以下几方面转型:由传统单一的"存贷汇、类授信"产品和有形服务向具有高适配性的金融创新产品与服务转型;由以往依赖次级债、可转债资本工具向创新资本工具转型;信贷方向由传统产能过剩行业向新兴产业转型。  相似文献   

18.
“双支柱”调控框架中货币政策侧重稳定物价,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宏观审慎政策侧重逆周期调节以防范系统性风险,目标并不尽一致。针对跨境资本流动冲击,在一个经济周期里两种政策可能会产生冲突:复苏阶段产生I型冲突,即扩张的货币政策与扩流入的宏观审慎政策两者可能存在冲突;经济高涨阶段产生II型冲突,即紧缩的货币政策与控流入的宏观审慎政策两者可能存在冲突。运用我国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近些年以来存在4次可能产生冲突的时机:2010年3季度至2012年2季度、2014年3季度、2015年1季度和2018年2季度。最后提出通过识别风险、加强政策目标设计与协调、降低协调成本三大措施,促进双支柱在跨境资本流动领域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19.
顺周期下的我国银行资本监管有效性分析与改进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信贷以及监管当局的监管资本要求具有顺周期性,银行信贷与资本监管的双重顺周期性是影响宏观经济波动、调控政策有效性和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总结分析顺周期性产生和强化的机制,探索逆周期性的监管框架和政策工具以缓解顺周期性。根据金融监管变革的趋向,强化银行的风险管理,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将微观审慎监管进行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报告从资本监管和资本管理的一般理论出发,研究如何加强对四川省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的资本监管以厦提升两类机构资本管理水平,处理好资本监管与支持两类机构发展,资本管理和业务发展,资本监管、资本管理和股东利益之间的关系,建立资本约束机制,从而推动四川省两类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