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美国经济而言,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取得真实进步和真实经济增长的10年。正是这十年,美国经济开始进入新经济时代, 生产率与前二十年相比增长了两倍以上。这种进步与增长是如何发生的?新经济时代是如何产生的?衰退的种子是如何埋下的? 这是无数经济学家、经济史学家和政策研究人士关心、思考并试图给出答案的问题。在众多的思考和答案中,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的新著《喧嚣的九十年代》可谓是对这一问题最为权威和理  相似文献   

2.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很大,一些企业感觉很困难.看得见的原因是国际经济环境不好、外部需求萎缩,这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实际上,中国经济本身也在出现一些重大阶段性变化,这个变化的影响可能大于国际环境. 中国经济已经连续高增长了30多年.1979 ~ 2009年,GDP年均增速为10%.30多年10%的高增长,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是一个奇迹.是什么因素支撑了高增长?这种高增长能否维持?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 人们总问,1998-2001年间政府费了牛鼻子的劲,才达到所谓“七上八下”(即7%~8%)的水平,但2003年的增长水平为什么那么好?其实,人们应该反过来问:为什么过去几年的增长是不正常的? 中国经济的“黄金增长”时期已经持续了25年,而这种高速增长还将持续20年,至少前10年GDP的增速应该在8%以上;中国经济的长期的高速增长,不但提升了中国的经济总量,也将有力地拉动整个世界经济形势的好转。  相似文献   

4.
正经济增长源泉的探讨一直是宏观增长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的增长态势,整体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为什么中国经济能够保持如此高的增长速度?这种增长速度能否持续?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潜力如何?中国经济增长是否呈现了周期性的特征?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研究的问题。张连城教授所著,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经济增长路径与经济周期研究》一书的出版恰逢其时,对于  相似文献   

5.
反思工效挂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效挂钩政策实施已经整整20年,至今仍在沿用。它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发挥了十分巨大的推动作用。盘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很少有一项政策能如此长久而深远地发挥作用。那么,今天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来认识这项政策,对它的历史地位、作用、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变革趋势应该如何去把握呢?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之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时要比2000年翻两番。为此,我国需要在未来17年间保持年均8.4%的增长速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已经连续20多年保持快速增长,我们是否还有能力把这种势头再延续20年?这个问题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笔者从分析今后20年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出发,提出要提高供给、扩大需求、促进产业增长,需要分别挖掘劳动力转移、消费和第三产业的潜力,而这三者都是要以城市化的发展为前提。所以城市化是一项可以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的战略性选择。笔者同时提出,这一战略具有比较强的可行性,而为了更好地发挥城市化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当前应重点加强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过去几十年,单纯依靠提高投资率来推动经济增长,这种模式所产生的经济增长作用已经发挥殆尽了。如果不在今后的几年很快得以改变,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是不可避免的。传统增长模式弊端几何?现在有人认为,中国10%的经济增长率可以再保持20年。这种说法没有数据支持。因为如果根据历史数据进行倒推,如果中国经济10%的增长再保持20年的话,投资率就要超过50%,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世界上至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承受如此高的投资率。日本在战后进行重建之时,其投资率从上世纪中叶的20%提高到了70年代的35%,在1973年开始下滑;韩国也经历了与…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人们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继20世纪后期经济的快速增长之后,能否保持这种发展态势进入对世纪。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结束了东南亚国家及韩国经济增长的“奇迹”后,受亚洲“群体效应”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前景如何Z按照经济周期理论及经济互动的规律,都预示着中国经济增长将放慢,但慢到什么程度?持续多长时间?它对下个世纪中国经济总体发展将产生什么影响?笔者将就此问题谈一点看法。一、中国20世纪后期经济实现持续、快速、腥康发展的条件。我国经济1979-1995年的年增长率在9%以上,1992-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年…  相似文献   

9.
<正>我今天想谈一个未来可能发生的事,那就是滞胀,经济停滞发展和通货膨胀同时存在。从2009年的中旬开始,我们应该对未来有什么预期呢?我在去年的11月时说中国经济还没有进入严冬,春节之后的中国进入严冬,经济到达谷底。日本的经济冬天持续了20多年,至今仍未复苏。因此我们的问题是我们的经济在到达谷底之后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0.
30年前,改革的决策者毅然打破了中华大地持续了太久的封闭“平衡”状态,在改革的共识下.各种社会力量释放出了巨大的发展能量。而中国式改革与世界经济潮流的良性互动更是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崭新的元素。30年后的今天,当中国经济再次站到了一个发展的十字路口,面对更多的“失衡性”问题,中国经济的参与者都在思考着如何重新凝聚力量,破解中国经济长久繁荣的历史性课题。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为我们勾勒下一个30年的繁荣图景。  相似文献   

11.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2008-2011年GDP增速分别为9.6%、9.2%、10.4%和9.2%,2012年我国的经济增长,我们认为可能会继续保持回落的走势。事实上,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0年年均近10%的持续高增长后,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后,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些主要因素已经或正在发生重要变化,应该客观看待我国经济减速。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作为新阶段改革的起步之年和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可能最为困难的一年,2009年无疑是我国下一个30年改革发展进程中攻坚克难的关键年。在这一年中,我们即将开始全面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困难和国内发展变革转型带来的挑战,但从中国长远发展看,这也是机遇之年、是真正奠基和孕育未来繁荣的历史转折时刻.站在新一年的起点上,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国家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扩内需、促增长的重大举措能否如愿发挥成效?中国经济何时能够重返平稳增长的轨道?由此可以洞察的新阶段中国发展难点在哪里,机遇在何处?启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再续30年成长的突破口又将再那些方向展开......13位国内知名的宏观经济研究者各抒己见,勾勒出2009年第一缕曙光投射出的中国经济新图景.  相似文献   

13.
尽管恭逢盛世,但从2007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传递出的主流情绪却是谨慎乐观。在两天、十多场次的论坛与主题演讲中,上百名企业家、经济学家、官员们普遍认为,2007年的繁荣虽然可喜,但如何甄别其中的泡沫、如何规避可能到来的风险却是中国企业跟下真实面临的挑战——我们创造出了繁荣,但它能持续多久?我们能驾驭、善用它吗?当经济下行的周期到来,我们的战略、模式及心态是否能调整顺变?只有当潮水退后,才能看出谁在裸泳。中国企业家身处繁荣时期却表现出来的清醒、谨慎、甚至自省,或许可以被视作中国商界某种意义上的成熟。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民营企业能否从"低成本产品制造"的机会型增长,转变成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竞争型增长,这才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本质问题经济转型的重要性我们已经谈了很多年,但到底如何转型?企业究竟如何从粗放经营走向集约持续的发展道路?存在着很多不同的看法。今年上半年,笔者在珠三角做了将近半年的调研,与很多企业家一起实地探讨了中国经济的转型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 0 2年 ,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低迷氛围中 ,中国经济稳健发展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国内生产总值上了 10万亿的新台阶 ,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全年利用外资总额超过 5 0 0亿美元 ,首次成为全球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 6 2 0 0亿美元 ,创历史新高。实践证明 ,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今后几十年 ,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 ,中国经济就一定能持续快速发展。加快劳动因素改革 ,提高全社会综合劳动生产率和城市化水平影响经济增长的劳动因素 ,主要指劳动力总量和劳动生产率。先分析劳动力总量 ,在德国、俄…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2009,(11)
【编者按】尼古拉斯·斯特恩勋爵,著名的气候变化经济学报告《斯特恩报告》研究团队负责人,曾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和高级副行长。现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与政府学科教授、亚洲研究中心印度观察室负责人。2009年9月。斯特恩勋爵在人民大学发表《应对气候变化采取全球行动:中国、哥本哈根和第12个五年计划》演讲。本刊节选了其中有关于中国低碳经济的部分。斯特恩勋爵认为,过去十年中,中国经济强劲增长、工业繁荣发展、出口不断增加,以及持续推进的城市化,无可避免地导致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且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种趋势可能还会持续。中国要在所有的公民中推动低碳繁荣,所面临的挑战是,让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和收入增长脱钩。报告肯定了中国在为减少碳排放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和努力,并相应地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袁钢明 《英才》2010,(11):119-119
除了中国之外,二战以后,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和地区持续30年实现过经济增长10%。日本、韩国及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区域,虽然实现过较长时期的持续高速增长,但平均增速均没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持续高速增长二十年,今后二十年如何继续保持高增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科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教授提出中国应以人力资源开发、知识发展等五大战略构建新的发展观,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进一步强化人力资本投资,建立学习型社会;建立更为灵活的自由选择和公开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将巨大人力资本转化为经济财富,同时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知识发展战略。今后经济快速增长主要依靠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吸收、传播、使用,中国应加快由投入要素驱动增长向知识技术驱动增长转变;充…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化战略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们迄今对城市文明的认识仍不充分城市化是区域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结合的空间交点在哪里呢?就在城市。在过去两年里有一个说法,那就是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增长格局中“一枝独秀”。我们的国民经济凭什么保持了“一枝独秀”的地位呢?最重要的支持因素之一是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大家过去两年中如果到各地去过,是不是觉得我们的很多城市面貌变化特别明显呢?城市化这个“发动机”不仅将支持2003 ̄2005年的经济增长,而且还将支持我们未来20年的经济增长。实际上,城市化不仅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  相似文献   

20.
通过选取2010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技术创新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其他经济增长因素后,反映技术创新的专利授权水平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过,技术创新的作用还不及物质资本及其它经济增长因素的作用,这说明当前我国仍处于主要依靠物质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阶段。制度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过度的政府干预会阻碍城市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不及基础设施的直接投资效应。大多数城市的规模可能尚未达到规模集聚经济的门槛,因而表现为规模不经济。城市经济增长还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表现出较强的空间临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