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建立了无产阶级自已的政权,无产阶级还要不要继续成为无产者?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提出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无产者起来革命,建立自己的政权,其愿望是成为有产者,而绝不是继续成为“无产者”。在国企改革中,我们应该把“工”者有其“股”的问题提出来,作为课题讨论,取得共识。本文就“工”者有其“股”的论题谈点认识,为国企改革“培育利益主体”的论题抛砖引玉。一、国企改革墙有利益主体的必要性(一)历史的证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之所以能一呼百应,是因为起义军打出了“杀它济贫,均田地”的口号。失去…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就如何保障和提高唐山党员主体地位进行阐述,包括以民主平等意识为核心,培养和提高党员主体意识、建立和完善实现党员主体地位制度保障体系、努力打造“全程化”、“全方位”、规范化的机关“一把手”监督机制、主客观双向着力“抓党建”,促进“党务业务”有机结合、严肃党纪,维护党的形象和威信等7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黄良信 《魅力中国》2011,(10):149-149
新的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中学历史教学现状并不尽如人意。教师应让学生真正成为历史教学的主体,使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开发与提升,以探究问题为目的,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信息化与主体能力的“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能力是主体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所表现出来的身心力量,是主体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统一。就其结构而言,是由"人本身的自然力"、主体知识水平与知识结构、主体自身的非理性因素构成的整体。历史表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主体能力的发展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在当代,由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的社会信息化渗透与主体能力的各个要素,为主体能力走向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但必须看到,社会信息化在促进主体的肢体解放、自然力延长、智力放大的同时,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人学主体思想对马尔库塞"主体解放"思想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从个体"本真存在"到"具体的现实存在",从主体"屈从异化"到"总体异化",从分析异化原因的"技术本质观"到"新的技术合理性"的构建,从"诗意的栖居"到"非压抑性的存在",都可以看出马尔库塞竭力将人从海德格尔的本体位置上拉下来,放置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境遇之中,深切关注"活生生的人"的处境、命运,努力探索个体和整个人类社会的美好归宿,以超越海德格尔人学主体思想的理论樊篱。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和实践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主体思想。其阐述了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社会和国家的主人;人民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主力;人民主导社会历史实践活动;人民主动地参与社会历史实践活动。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人,主动地发挥其主力军和主导变革的历史作用。反过来,人民发挥其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主力作用以及主动地参与社会历史实践活动的变革,又奠定了人民群众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主人、主力、主动、主导构成了"四维一体"的毛泽东人民主体思想的基本内容,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7.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的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本质体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创立无产阶级政党和党内民主的实践中确立了党员主体的思想,它为考察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党员主体思想的中国化进程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主体思想,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党内民主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8.
现代意义的"以人为本"的含义是把人当作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和目的。"以人为本"观念在当代的提出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一是以物为本的发展观的严重弊端在实践中显现,二是人的主体作用和地位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日益突出。"以人为本"与"以民为本"、"人本主义"具有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9.
邓华 《改革与开放》2011,(12):50-50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党建问题上的认识再一次得到了升华.针对这一历史命题,本文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探讨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维基百科"猩猩自拍照"引发的著作权纠纷为视角,介绍了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动物法律主体地位的学术观点,探讨了关于认定动物著作权主体地位问题,认为动物著作权主体地位的认定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以及实践上的可操作性,并提出了完善著作权主体认定标准的法律构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维基百科“猩猩自拍照”引发的著作权纠纷为视角,介绍了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动物法律主体地位的学术观点,探讨了关于认定动物著作权主体地位问题,认为动物著作权主体地位的认定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以及实践上的可操作性,并提出了完善著作权主体认定标准的法律构想.  相似文献   

12.
价值主体间性问题的提出是针对传统哲学中"主体性"这一概念所导致的困惑与局限提出来的。人类面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无疑与传统上人们确立的单一主体性有关。这就要求理解和考虑问题要从价值的主体间性的角度,即从主体——主体间的关系出发,在实践中去解决和处理人的生存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建友 《乡镇经济》2010,1(2):114-119
在社会转型和利益分层的背景下,杭州创新出协调多元利益的"社会复合主体"。该主体融合了市场、政府的功能,供给社会所需的准公共产品,并发挥了独特作用。针对"社会复合主体"存在的稳定性、独立性及定位等问题,需要对社会复合主体承接和替代政府公共职能的合理性及合法性边界进行探索,寻求一种适合我国现阶段政府内生性改革并使政府与社会组织、市场协调发展而平衡的地方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朱雪微 《魅力中国》2014,(21):246-247
在当今社会,“群众”一词被广泛使用。西方群众理论把群众看作是一群“乌合之众”,马克思主义将群众视为历史的主体。同一个概念,却得出截然相反的涵义,值得我们探寻其中的原因。本文力图以西方群众理论的“乌合之众”为切入点,分析他们对群众的看法;以马克思的“群众主体”为立足点,探讨马克思将群众视为“历史主体”的内涵;追问西方群众理论把群众看作消极的“乌合之众”,而马克思把群众看作积极的“历史主体”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何雨芯  吴涛 《黑河学刊》2012,(8):106-107,110
教学评价主体是教学评价的组织者、实施者,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整个教学评价活动多元化的重要条件。根据少数民族"双语"师资培训教学评价现状,教学评价应以评价主体多元化理念为背景,构建分别以管理部门、专家督导组、施训教师、受训学员作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格局,同时加大支持力度、实施专业培训、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喻兴龙 《发展》2007,(10):144-145
高等学校主体地位是确定和解决高等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相互关系的基本问题,本文主要揭示了当前高等学校主体地位问题的由来,分析了当前高等学校主体地位决定因素的高等学校教育管理权①的性质及各种观点,提出了高等学校的一般民事法人主体地位及高等学校在学历证书颁发、学位授予活动中的授权行政主体资格.  相似文献   

17.
在审美活动中,欣赏者、艺术作品、艺术家和世界共同构成了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使审美活动由审美价值关系中审美主体(欣赏者)的单个主体活动转向了多个主体间的交互作用,体现了审美活动的主体间性。审美活动主体间性的交流形态,主要体现为审美活动中的多个角色的多重对话和交往,它是"我"和"你"的交流,是多个主体的交流,并且是主体间多种方式的交流。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生党员作为党员队伍中间的一个特殊群体,兼顾"学生角色"和"党员角色"双重身份,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党员明确身份,树立主体意识,还要着重于高校保障学生党员主体地位发挥的长效机制,尽量将高校党建工作主体的重心下移,从教师要求学生党员,转变为学生党员既要学而习之、坐而言之,更要起而行之,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观和客观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一个根本问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以教育者为中心主导的“教育者主体”模式,即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客体。在现实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矛盾,就是教育者所教授的社会思想政治要求同受教育者现有的思想道德水平的差异。主体间性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地位的改变,进而影响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的选择、教育内容及教育效果的评估。  相似文献   

20.
在实际采购活动中,采购人没有遵从自己主体的本位,出现了一些"缺位"和"越位"的现象,影响了采购的效果.其原因在于对采购人主体地位规范的制度不完善.政府采购经济效益价值、公共利益目的、廉政建设期望都需要对采购人主体地位进行端正,端正的方法包括两方面:明确采购人权利、义务与责任——从内部矫正采购人主体地位:完善监管机制——从外部匡正采购人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