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灾难新闻是指对那些给正常的社会系统造成危害的事件的报道,主要是关于天灾人祸的报道.由于其特殊的负面性、冲突性和震撼性,对社会造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灾难报道中找准新闻视角,优化传播效果,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是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新闻观念的变化,受众本位意识的逐步增强,人文关怀在灾难新闻报道中有了一定的体现.但是,由于旧新闻观念的影响、对人文关怀的误解,人文关怀的缺失和错位现象比比皆是.本文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民情和事例,对灾难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探讨和分析,并探索更好地实施人文关怀的对策.将人文关怀作为一种全方位理念实践到灾难报道中去,以更好地解决问题,起到一定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2.
饶瑶 《华商》2008,(12):71-71
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对受众和社会发展、对媒体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媒体正在努力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新闻实践当中。从1976年唐山大地震到2005年江西九江地震再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这三次灾难报道的理念和形式的发展变化,体现出我国媒体人文关怀意识的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3.
董柏生 《中国市场》2014,(39):191-192
作为灾难性事件载体的灾难新闻,其报道方法和途径不仅关系到灾难信息的传播效果,而且还关系到灾难事件主体的精神状态和面貌。因此,灾难新闻除了要及时地报道灾难,理智、科学地分析灾难之外,新闻记者还应力求受众的内心体验放在第一位,把受众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给予灾难主体足够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在灾难新闻的报道中新闻的真实性和及时性固然重要,但是在灾难发生时更要发挥的是新闻职业专业人士的伦理道德,以浓墨重彩彰显生命在灾难中的尊严与价值、无私与智慧等人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4.
闫志强 《中国报业》2012,(12):223-224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一部具有自然生态意识的文艺作品,体现着文艺的生态性和人文的内在美。新闻学对人文的关怀,是新闻学和美学的结合,新闻作品不仅仅具有最客观的真实性,对人和事的白描叙述,而且还是对人类的反思和对生命的深层思考。新闻要实现最大意义的传播价值,就应该满足受众的接受心理,为读者提供一份精神食粮,使其在新闻接受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使新闻与受众产生心灵的共鸣。  相似文献   

5.
曲晋玉 《中国报业》2023,(6):104-105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文关怀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新闻采访报道中,也朝着推动人的全面发展、重视人们多层次多方面需求的方向发展。目前在新闻采访报道中存在人文关怀缺失的问题,不利于构建人文和谐社会。基于此,本文对新闻采访报道中的人文关怀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体育新闻传播中,应当满含人文关怀的意蕴。当前体育新闻报道中,存在人文缺失的现象。面对体育新闻传播中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应当采取策略推进传媒本位的回归。传媒机构应当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观,重视对体育新闻报道对象和受众的深入研究;传媒机构从业人员应当加强自身人文修养,在整个报道过程中把握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新闻已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和受众喜欢的新闻类型,成为各大媒体激烈竞争的领域。体育新闻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角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在体育新闻的报道实践中,人文关怀应作为一种追求和理念贯彻始终。对体育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必要性、具体体现以及实施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更好地在体育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新闻宣传报道思想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所谓“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一句话,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而在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指的是在我们的报道中,多关注于人自身的生存价值,关注于人自身的生存处境,这是新闻工作者自身的职业道德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试析人文关怀与新闻传播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平  王迎春 《北方经贸》2010,(8):108-109
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角色的新闻媒体,应当将“人文”作为新闻活动的一种必要追求。近年来电视新闻在传播方式上的变化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人文关怀与电视新闻实践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文关怀是近些年媒体的热门话题,在新闻实践中至关重要,堪称新闻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张敏 《商》2016,(5):76
人文关怀作为马克思哲学的一个基本维度,作为一个具有现实性和现代性的话题,始终贯彻在马克思的思想体系当中。马克思以其独特的方式对人类生存境遇和生命遭遇的深刻剖析,无不体现着其内蕴的人文风格和人文精神,尤其对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来说,面对人们生存价值的缺失,更需要一种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1.
人本观广告,就是广告以人为本,广告的创作和广告活动以受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本观广告的思维模式是受众→企业→受众。人本观广告是随着市场营销观念的发展、传播观念的演变、消费者心理需求层次升级而出现的。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人文关怀是公益广告的灵魂,这是由公益广告的本质特征即人本性、公益性、非营利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人本观广告,就是广告以人为本,广告的创作和广告活动以受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本观广告的思维模式是受众→企业→受众。人本观广告是随着市场营销观念的发展、传播观念的演变、消费者心理需求层次升级而出现的。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人文关怀是公益广告的灵魂,这是由公益广告的本质特征即人本性、公益性、非营利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商》2016,(8)
朱熹的理欲观有维护封建统治的一方面,但是在维护人内在道德方面有着积极意义。朱熹去人欲存天理以维护人们内在良知和道德的观念对我们现代社会有积极意义,是对市场经济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4.
孙毅 《商》2013,(14):194-194
新闻工作建立在事实真相的基础上,要求新闻工作者最大程度还原事实的真相,追求新闻价值和震撼力,但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和谐因素,使新闻工作陷入"只新闻不人文"的难堪局面。本文以个别新闻报道为例,分类讨论在新闻报道中已经出现的人文关怀缺失现象,分析缺失人文关怀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熊江 《中国报业》2012,(4):95-96
如今社会充满着人性的关怀。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注、关怀以及交流,而对于新闻传媒来说,在体现新闻事业特性的同时也体现了新闻传媒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疏导了社会中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人文关怀是从文化的角度去对人进行关照,新闻传播是一种文化的表现,更需要用人文精神去传播。本文浅谈在新闻传播中实现人文关怀的途径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孙岩  任艳青 《中国报业》2012,(4):135-136
电视体育解说中人文关怀,既有狭义的对运动员的关心、关注,更有广义的包括对运动员之外的其他人和事物的重视与关注。在电视体育解说中,应把握人文关怀的独特视角,从关注民族文化对广大受众的作用出发,情感表达为镜头语言服务,把握倾向性的适度运用,凸显体育解说员的个性品质,坚持解说中人文关怀原则。  相似文献   

18.
刘伟 《中国报业》2015,(2):46-47
伴随国家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新闻事业不再只是关注国家大事,其结构也发生了一些改变,越来越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民生新闻的关注中。纵观当前的新闻发展,民生新闻已占有了一定地位,这与其贴近百姓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对于目前民生类新闻的发展而言,人文关怀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把人文关怀融入民生类新闻,是其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着重分析民生类新闻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同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王照华 《中国报业》2012,(8):116-117
新闻的事实选择在报纸的竞争中是个非常重要的标尺,这对新闻报纸的发行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众不同的、有特色的、戏剧性的、浪漫的、动人心魄的、独一无二的、奇妙的、幽默的、别出心裁的"新闻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美国和日本的新闻学者在20世纪20年代对新闻价值有了较为完整的叙述。通过培养新闻敏感、合理选择新闻报道角度、倾注人文关怀等方法挖掘和提升新闻价值,这样才能使新闻具有真正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Andrea  Doyle  葛鹏 《中国会展》2012,(12):52-53
企业举办会议活动的初衷除了加强行业交流,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提高销售业绩,然而商业味道过于浓重的活动反而令消费者反感,与活动组织者的初衷背道而驰。睿智的企业主办方发现,以社会责任为核心的活动能够让受众看到企业的人文关怀,因而对企业产生信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