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一 《理财》2012,(12):27-28
连续多年经济增长独步天下,中国股市表现却"熊冠全球":从2001年至2011年,中国GDP从9.5万亿元增长到40多万亿元,然而A股沪综指竟是零涨幅;长期的经济增长与长期的股票回报率脱节,市场投资者丝毫没有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目前,在中国人数占绝对优势的公众投资者是没有话语权的,他们的声音很难进入决策者的耳朵,他们的利益长期被掠夺却无人理睬。  相似文献   

2.
刘宝炎 《理财》2007,(12):84-85
股市如战场,炒股如打仗。战场上很难百战百胜,却可以做到不败。在股市上如何做到不败(统计表明:只有约20%的投资者可以做到不亏损)呢?根据本人十几年的炒股经历,股市投资  相似文献   

3.
黄根 《理财》2007,(5):25-27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大多数基金投资者朋友对这句股市真言并不陌生。但作为股市重要参与者的基金,其赖以生存的股市的风险到底都有哪些?基金投资的风险又有多大?作为基金投资者,又该如何控制这些风险?很多人对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十分清楚。股市风险主要有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指市场上的某一种原因或因素会给市场上的所有证券参与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如政策风险、利率风险、上市公司倒闭风险和股灾风险。这些风险是投资者无法避免的,但可以减少损失。非系统风险是指某些因素对个股造成的损失风险,这些风险是属微观层面的。如操作失误风险、内幕交易风险、投机垄断风险、投机诈骗风险、上市公司摘牌风险、财务报表风险、信用风险、经营管理风险等,投资者通过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加强投资理论的学习,这些风险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4.
章进  王贤安 《时代金融》2014,(3):247+264
近年以来,股票市场上推出T+0交易的呼声四起,特别是历经"8·16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以后,这种呼声更加强烈。目前股指期货已经实行了T+0交易,中国股市经历十几年的发展,总市值增长了十倍,投资者认为实行T+0交易的时机已经成熟,但是我们曾有过T+0交易后的疯狂投机,我们要牢记教训。那么,目前中国股市是否有必要实行T+0交易制度,或者交易规则是否能保障大多数投资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中国股票市场长期牛市的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炼石 《新金融》2007,(9):20-23
中国股票市场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发展,经济证券化程度迅速高达100%,已接近并超过某些发达国家。面对这一形势,由于近期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风暴,一些投资者的担忧与恐惧逐渐增大:中国股市是否会回到前几年的熊市?中国是否已处于"全民炒股"时代而即将崩盘?另一些投资者则过于乐观,以为中国股市就是保险箱,抵押典当房产炒股票。所有这些倾向都加大了投资者的盲目性、投机性,成为股市动荡的直接动因,不利于中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试对中国股票市场长牛市的依据、风险及其防范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6.
井华 《国际融资》2006,72(10):32-33
是否应该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 欧美投资者共同的一点就是对中国的经济非常看好,而且对中国的股市非常看好,我想在来年或者是在中期,有很多国际基金会把他们的财产、基金投到中国或亚洲.  相似文献   

7.
究竟是熊长牛短还是牛长熊短 尽管中国股市设立至今只有短短25年历史,但市场发展速度却异常快,它已经成为全球市值规模第二大的市场。但如此迅猛发展的市场,却被广大投资者公认为是熊长牛短的市场,抱怨A股市场赚不到钱。  相似文献   

8.
李长治  方芳 《新金融》2020,(4):12-18
本文基于投资者情绪的视角,选取2003年6月至2015年6月的数据,通过实证研究美国投资者情绪指数对中国股票市场收益率的影响及其背后的机制,得到四点主要结论:一、美国投资者情绪对中国股市收益率的影响总体是正向的,但存在"反转"现象,即美国投资者情绪会先对中国股市收益率有负向冲击,后转为正向影响。二、以2011年为临界点,美国投资者情绪传染所需的时间缩短,上述负向冲击的时间从3个月缩短到2个月,正向冲击的时间从2个月缩短到1个月。三、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证券投资负债"项目的规模越大,美国投资者情绪对中国股市收益率的影响力越强,表明资本流入和跨境资产配置是美国投资者情绪影响我国市场的机制之一。四、中介效应检验显示,美国投资者情绪可通过中国投资者情绪间接影响中国股市收益率,投资者情绪传染是美国投资者情绪影响我国股市的另一机制。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和投资者情绪是否影响了股价的"同涨同跌"(股价同步性),证券市场信息效率是否因此受到了影响?本文采用2002~2010年中国股市和上市公司样本,用R2度量股价同步性,检验在不同市场不确定性下盈余管理和投资者情绪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者盈余管理使得股价同步性降低,而投资者情绪波动使得股价同步性上升;但是,两者均导致股票收益的"惯性"或"反转"效应增强,即市场信息效率下降。因此,本文认为不能简单地以股价同步性的高低来衡量股价的信息效率,需结合影响股价同步性的信息不对称和心理因素进行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谭新 《时代金融》2011,(33):161
自从有了股票市场,股票的投资者们就一直在探求哉胜"股市的各种方法。我国股市的投资者们和研究者们自然也不例外。由于异常收益的吸引,人们热衷于探求种种哉胜"股市的方法是可以理解的。中国股市是否存在着获取异常收益的方法?若存在这种方法的话,其效率和稳定性又如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不得不提起市场有效性的问题,本文力图通过对这20年来所有关于中国股市有效性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来寻找中国股市是否有效的答案。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散户投资者看来又将多一条新的罪名:致市场资源配置错误。这种让人惊诧莫名的说法,据说出自于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在前期的一次演讲。姚刚说:"从交易结构、价格形成来讲,中国的股市是一个散户为主的股市。我们要努力改变这种结构。如果不改变,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会发生很多错配,这也是大家质疑的原因之一。"但媒体报道题目所概括的"中国股市以散户为主致市场资源配置错误"是否反映了姚刚的原意,并不是没有疑问的。  相似文献   

12.
王家国 《理财》2012,(12):39-40
A股在国庆节前即9月26日遗憾地破了2000点整数心理关口,从此,人们称中国股市进入"1时代"。在股市"1时代"里,人们更多要思考的是,今后的市场或者说2000点破位之后的市场会如何运行?投资者又应当以何种策略来面对可能存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刘钊 《中国金融》2005,(4):56-57
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我国股市一直低迷。大家本来对2005年有一个憧憬,希望能看到一个开门红,但它却给了投资者当头一棒——在2005年的第一个交易日,股市创下了5年多来的新低。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国股市的持续低迷,中国股市下一步该如何发展呢?在前不久举办的“第九届(2005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专家们纷纷就此问题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4.
2012年国庆前夕,中国股市(上证指数)再次跌穿了2000点整数大关,创出了43个月以来的新低。股市的连年下跌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被谑称为中国经济的"反向晴雨表"。在过去的2011年已成为全球最熊的股市,今年前3季度,更是一路震荡盘下,惨不忍睹。投资者亏损日趋严重,哀声四起。人们不禁要问:中国股市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1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务院颁发的金融30条明确强调要稳定股票市场运行.但中国股市并未闻鸡起舞,而是在2000点附近继续震荡徘徊.这让人疑惑:利好股市的政策信号频发,为何市场反应如此麻木? 其实."利好麻痹症"在中国股市已不是第一次出现,以往在股市暴跌、投资者信心低迷时,只有当政策利好落到实处后,投资者信心才能恢复.而此次不同的是,中国股市在一年问暴跌了73%.加之全球金融危机仍在肆虐.未来中国经济一片黯淡,上市公司业绩前景不明.在这样的情况下,投资者谨慎对待显然是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6.
相比发达国家而言,我国股市中机构投资者占比较低,股市投资者结构仍需进一步改善.从国际上来看,影响股市个人投资者选择直接投资还是委托机构投资的主要因素有政府税收因素、市场机构发展因素、市场参与成本因素以及社会与个人因素.在不影响个人投资者资金进入股市积极性的前提下,为了推动我国股市投资者结构进一步改善,本文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完善相关政策:一是多部门统筹协调,完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发展并鼓励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金融衍生品市场,提高机构投资者的风险管理和产品创新能力;三是在畅通个人投资补充养老保险渠道的前提下,加强个人财产性收入税收征管,完善部分个人财产性收入的纳税体制;四是加强投资者教育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正处在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快速发展阶段,基金对于股票市场的影响力日益显现.机构投资者在发展的同时,其投资行为影响了股票市场的稳定性.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机构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稳定性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它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使较健全的市场趋于稳定与更加完善,又可以对非理性的市场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18.
《理财》2012,(12):12-13
套用老话,十年磨一剑。放到中国股市场上,却是用年磨出了一个"熊冠全球"。即便这样,中国股民依然热情依旧,前仆后继地充当着投资市场中的中国"股"灰。乐于打新,乐于抢筹,乐于坚守。中国投资者(典型代表是中国内地的中小股民)用自己的参与推动着资本市场(尤其是股市)的蒸蒸日上。在年的百万人潮抢购抽签表时,整个深圳街巷人满为患,对于资本市场刚起步的中  相似文献   

19.
本文梳理了A股市场与相关国家(地区)股市投资者结构的现状,探讨这些市场投资者结构的演变路径、以及促成这种演变的主要因素。基于境外主要市场投资者结构演变及政策措施的经验教训,本文提出改进A股市场相关制度的六点政策建议:第一,从更宏观的政策层面入手,改进上市公司结构,增厚上市公司利润,以增进A股市场的长期投资价值;第二,着力培育和鼓励大体量资金机构进入股市;第三,有必要继续扩大海外合格机构投资者资金规模;第四,完善金融产品供应,适当放宽交易规则约束,使机构投资者有更多工具和交易方式参与市场交易;第五,在个人投资者方面,监管部门需要适度转变监管理念,进而改进相关交易规则,鼓励个人投资者以合理方式理性参与股市;第六,创新税收激励机制,合理引导个人投资者。  相似文献   

20.
外刊扫描     
《证券导刊》2009,(32):9-10
铜价下挫对中国的不安加剧铜价上周三大幅下挫,投资者对中国股市暴跌及其对全球市场的影响感到不安。始于中国的铜价下跌迅速蔓延至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跟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