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要素不同的原因分析(一)会计要素不同我国预算会计的会计要素分为五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企业会计的会计要素则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类。两者不同的原因有:(1)核算基础不同:预算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主,企业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主;(2)会计主体性质不同:预算会计主体没有具体的所有者,企业会计主体有具体的所有者;(3)核算的业务性质不同:预算会计主要以非营利性业务为主,企业会计核算的业务是营利性的。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会计准则中,一般将会计要素称为"财务报表要素",是指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具体对象,是对企业经济交易的归类。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类。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的要素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会计主体经营成果的要素有:收入、费用、利润三大类。  相似文献   

3.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特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企业会计核算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会计核算的基础不同。事业单位会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会计核算基础,主要是采用收付实现制,企业基本是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要素的构成不同。事业单位会计要素主要由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构成,企业会计要素主要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相似文献   

4.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设置了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五个会计要素,既没有设置企业会计中的所有者权益和利润会计要素,也没有设置预算会计中的支出会计要素。本文以捐赠业务为主的非营利组织为例,探讨和分析净资产的定义、性质及其计量和报告方法。“净资产”是与  相似文献   

5.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类。会计科目又是对各个会计要素的进一步分类,具体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共五类。可见,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在分类上产生了矛盾。本文试图对收入、费用及利润要素加以重新定义,从而使两者在分类上得以统一。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会计中,账户是按会计要素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业主权益)、收入类、费用类共五大类,之所以这样划分,有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7.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中规定,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如企业接受所有者投入的资产,在该资产符合企业资产确认条件时,也相应地符合了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从该规定可知:(1)会计对资产、负债等  相似文献   

8.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确认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项,并对各会计要素作了进一步的分类。笔者认为,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所作的进一步分类有不够准确、严密之处。本文拟就后三项会计要素即反映经营成果会计要素的分类问题作一探讨。一、收...  相似文献   

9.
本文指出了会计要素、会计对象要素、财务报表要素相互混用的现实,直接导致会计等式、会计对象等式、账户等式和财务报表等式混而不分。然后针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反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要素关系的完整等式。  相似文献   

10.
李玉杰 《活力》2005,(9):52-52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和单位预算会计,从预算会计的适用范围看,相当于国外的政府会计。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会计核算管理模式以制度管理为主,事业单位实行准则管理。(2)会计要素结构分为资产、负债、基金(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类。(3)会计记账方法实行借贷记账法。(4)会计基础以收付实现制为主,事业单位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5)会计报表结构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必要的附表和会计报表说明书。  相似文献   

11.
早在20世纪初,西方会计学者便提出了会计要素的概念。进入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一些学者设想构建以智力资本为中心的“知识会计体系”,进而提出将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划分为知识资产、人力资产、有形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等“要素”;会计等式也随之改为“知识资产 人力资产 有形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还有人认为:“现有会计理论中的会计要素满足不了理论研究和会计实务发展的要求……应包括会计  相似文献   

12.
张昕  姜艳 《财务与会计》2011,(10):52-53
(一)我国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财政部于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界定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针对资产负债表,用来描述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利润针对利润表,用来描述企业的经营成果。笔者认为,从各要素的定义上看,准则对利润的定义较为笼统,不够清晰。  相似文献   

13.
会计等式,也称会计平衡公式,或会计方程式,是用数学公式把会计六要素的内在经济关系概括并表达出来。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要素。其中前三个是构成资产负债表的要素,关系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被称为“静态会计等式”;而后三个是构成利润表的要素,即“收入-费用=利润”,被称为“动态会计等式”。  相似文献   

14.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是会计六大要素.各种会计要素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自身的表现形式相对独立地存在,而在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项要素。如果认真加以推敲和分析,不难发现,这一要素划分不仅在理论上存在诸多问题,同时也给实际工作造成一些混乱。会计要素划分,若不加以改进,势必会给今后的会计工作  相似文献   

16.
完善我国会计要素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计要素是最基本的会计概念。世界各国对会计要素的界定有相同点,但也存在较大差异。我国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进行了改进,但仍难以涵盖资金运动的全过程。本文提出以净资产为核心,构建包括静态的资产、负债和动态的收入、费用、利得、损失、接受所有者投资、派给所有者款的要素体系,以实现会计要素与其他会计基本概念的内在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确立了五个会计要素,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其中,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三个要素构筑资产负债表,所以也称为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和支出两个要素构筑收入支出表,所以也称为收入支出表要素。文章对会计核算的内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损益表会计要素再定义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类。其中收入、费用和利润三大要素构成了我国损益表的基本内容。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其《论财务会计概念》第3辑中将会计要素分为十类 ,其中利得、损失与营业收入、费用单独存在 ,我国则把利得、损失包括在利润要素内。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其1989年7月公布的《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结构》中 ,将会计要素分为七类 ,其中没有利润要素。定义或概念应该全面、概括地描述事物的本质特征 ,…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确立了五个会计要素,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其中,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三个要素构筑资产负债表,所以也称为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和支出两个要素构筑收入支出表,所以也称为收入支出表要素。文章对会计核算的内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新旧《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确认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耀华 《西部财会》2006,(11):37-39
对新旧《会计准则》会计要素确认的不同进行比较分析,就可以看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要素概念的变化及其对今后会计实务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