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大小非解禁给我国股市带来了巨大变化,它不仅为2005-2007年的牛市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给我国股市带来了灾难性的冲击.如何消除大小非解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我国股市目前的当务之急.文章从"大小非"解禁的由来及"大小非"解禁对股市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此问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中国股市的热点问题——从2007年10月至今已绵延达1年之久的股灾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文章生动地、也非常有说服力地证明了:中国面临的这场股灾,是一场中外历史上罕见的,后果极其严重的特大股灾;其主要成因是:股改遗留的"大小非"限售股解禁、新股发行形成新的"大小非"解禁和上市公司过度再融资造成的股市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导致股市一再惨烈下跌,酿成特大股灾。文章最后发出拯救股市的紧急呼吁,并就"紧急动员,全力救市"提出了一系列很有创意的措施,如建议成立中国金融特别基金,专项承接新老"大小非"解禁股,以实现中国股市向全流通的平稳过渡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的月度时间序列样本,构建了经典的多元回归模型,对"大小非"解禁与股价走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阶段实证研究。计量结果表明,国内国际经济形势、货币政策以及预期等因素才是影响我国股价走势变化的最主要因素,而"大小非"解禁对股价走势的影响程度则要受到我国股市所处行情阶段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皮海洲 《新财经》2008,(7):76-77
越来越多的“大小非”加入到解禁行列中来,给股市带来越来越大的做空压力。“大小非”问题成为困扰当前股市的最主要问题。4月20日中国证监会紧急出台的《指导意见》,显然只是一项规范“大小非”减持行为的文件,对于减缓“大小非”减持的压力意义不大。但遗憾的是,这项只是规范“大小非”减持行为的文件,被管理层尤其是沪深交易所当成了解决“大小非”问题的纲领性文件,进而加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中国股市2008年将有1315.17亿股的限售股先后解禁流通,分析人士认为,2008年的股市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股指高位震荡在所难免,大小非解禁后股东套现愿望将比过去强烈,对股市资金面必然形成较大压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李斌 《新财经》2008,(5):64-67
在大部分股民的股票都拦腰亏损的时候,大家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股市为何大跌?何时才能起死回生?当人们正在欢呼股权分置改革大功告成的时候,“大小非”解禁的日子也陆续到来。“大小非”的疯狂减持、印花税调整、高速扩容的资本市场以及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都成为股市下跌的众多因素之一。《新财经》在本期邀请了长江证券研究部高级策略分析师张凡、独立财经撰稿人皮海洲、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股改中股市的异常波动现象,通过协整检验和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的实证分析,得出本轮股改中股价下跌的真正原因并非是大小非解禁本身,而是由解禁所引起的市场中的恐慌心理。并经进一步的分析可得,股市中恐慌的来源是机构投资者,其由此产生的规避行为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恐慌。上述现象的深层原因在于股改中对价设计的不合理。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2008,(5):32-35
2007年的股市是疯煞人的股市。进入2008年的股市却愁煞许多人:指数反弹至5522点以后就刷刷地往下掉,弄得上下都揪心。沪深交易所就实施大小非解禁有关问题发出通知之后,大家都在说反弹,到底会反弹得怎么样,难说。至于往下,则2800、2500之说均有之,等而下之,2000点往下也有人预测,真可谓人心惶惶了。  相似文献   

9.
由大小非解禁看我国股市当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2007年底非流通股的逐渐解禁,此次从2005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进入第二阶段,然而我们却看到中国股市在之后的一年中暴跌超过70%.本文通过梳理近期学者的主要论点,总结得出我国股市当前面临的问题,并试图从解决供求平衡和提高消费者信心方面相应整理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李大霄 《东北之窗》2008,(17):53-53
8月份,是A股市场限售股解禁的高峰期,总计有超过220亿股总市值2000多亿的大小非面临解禁。大小非的压力是真实客观存在的,造成市场估值下降的原因是流通量的增加,但不必过分恐慌,投资者应从进攻策略转变为防守策略。  相似文献   

11.
梁仲 《中国集体经济》2012,(8S):119-120
2005年我国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自2006年起,原非流通股开始逐步解禁,进入流通,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解禁数量不断增多,非流通股的解禁势必会对我国股票市场的估值体系形成一定的冲击。文章运用托宾Q理论分析并得出了企业的减持原因,然后通过整理最近三年影响我国股指的相关因素建立模型进行线性回归,并得出大小非减持对我国股票市场估值体系确有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对救市政策演变前景的第一个判断是,大小非问题的解决已经没有可能。在2008年初,我在中国证券界最早提出了大小非是中国股市最主要威胁的观点,并且认为大小非会导致中国股市暴跌并进入漫漫熊市。当时,我的这种观点几乎没人赞同,但现在,实践已经证明我的判断完全正确。把中国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一古脑地推给美国的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3.
对于大小非解禁,要制定更为详细的时间和规模限制的规则,并要求每一家上市公司的大小非解禁给出一个明确的时间表,让其信息安全公开透明化和程序化。  相似文献   

14.
段炳德 《新财经》2007,(6):68-70
随着证券市场迎来“大小非”(限售非流通股)解禁高峰,国有限售股减持带来的国资收益分配问题,已成为目前业界普遍关注却无法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孙航  邵维佳 《中国经贸》2009,(24):120-121
股权分置改革(以下简称“股改”)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股市最为敏感的问题。2005年4月的“股改”作为我国股票市场的一次重要尝试,从务虚讨论到务实开展,历时长、涉及面广,其初衷由之前的单纯变现转变为解决非流通股股东流通权的取得问题、强化市场对上市公司约束机制。此次改革后大盘连续攀升并不断创出新高,使我国资本市场呈现少有的市场繁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量的研究分析都一致肯定了“股改”的重要推动作用。2008年非流通股“解禁”到达高峰期,股市一路下跌,2008年4月20日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对上市公司股东集中出售超过一定数量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行为进行规范。接着,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别出台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会员客户证券交易行为管理实施细则》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限制交易实施细则》,严管大小非减持。目前深沪两市“股改”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但是“股改”后续非流通股“解禁”对于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变化存在什么样的影响,“解禁日”前后股票价格的变化路径如何却不得而知。本文从“股改”历程入手,剖析了“股改”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以便为理解上市公司“股改”行为的后续市场反应提供有益的启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分析展望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英国《金融时报》4月30日】感谢中国股市拉拉队——过去叫做中国证监会,A股似乎又会火起来了。当证监会推出了对“大小非”解禁股的限售政策,又说服了财政部削减了印花税,一周里股市就反弹了19%,外国机构投资者正排队向外管局申请QFII新增的额度。然而让它们趋之若骛的到底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股市难救     
皮海洲  小西 《新财经》2008,(11):79-79
目前,困扰中国股市的最大问题应该是“大小非”问题,在这一问题没解决之前,频繁的救市措施似乎也难救股市.  相似文献   

18.
经过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资本市场步入“全流通”时代,2008年限售股开始进入解禁的阶段,A股面临“大小非”的全面解禁。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爆发,A股也不能独善其身,股市从2007年的6000多点一路下跌到现在的2000点左右。上市公司市值的大面积蒸发、企业资金链的告急、对现金流的渴求.让企业举步维艰。在一批批企业倒下洗牌的过程中,却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并购时机。  相似文献   

19.
市场形成心理压力 8月,是今年下半年解禁市值最大的月份,是2008年“大小非”解禁的次高峰。有资料显示,8月份共有144家上市公司的“大小非”因股改时承诺的锁定期满而面临解禁,解禁股数为244亿股。投资者对此产生的担忧可能是市场面对利好不涨反跌的主要原因。年初以来,A股市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持续下跌行情,除了宏观调控、通胀压力、自然灾害、次贷危机、经济减速、上市公司业绩增速回落等原因之外,“大小非”减持成了市场挥之不去的一大阴影。  相似文献   

20.
正进入8月份以来,中国的A股市场一改上半年持续上涨的态势,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挫。行情结束了吗?股市还能再上涨吗?B股融资功能完全丧失事实上,自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大小非"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A股市场一直处于"资金少、股票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