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课程概述财政金融基础知识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主要介绍财政与金融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旨在为学生学好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学习,弄清财政与金融的基本范畴,掌握财政金融的基本理论,熟悉财政金融的基本业务知识和技能,了解我国的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并能就当前财政与金融的热点问题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完善知识结构、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零距离"上岗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稿约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3,(1):121-F0003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财经类双月期刊,本刊立足于"探索金融理论、传播金融文化、聚焦经济热点、树立精品意识、鼓励学术创新"的办刊宗旨,刊文范围以金融学科为核心、财经管理为基础、兼顾法律、应用数学和计算机信息工程等学科,主要栏目有《金融理论》《金融实务》《金融政策》《经济理论》《财政与  相似文献   

3.
崔兵 《武汉金融》2012,(9):17-19
财政分权理论和金融发展理论中的金融约束论和市场增进论都证实地方政府在金融发展中的正向作用。地方政府作为中国金融制度变迁中"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的主导者的职能及充当信用和信息中介职能的中国经验验证了金融发展理论的理论结论。  相似文献   

4.
从现代人力资本理论投资视角出发,基于我国"政府—市场"二元作用,将金融发展与财政教育支出纳入同一研究框架,选取2003—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探讨我国金融发展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效用.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且在此过程中,财政教育支出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即金融发展能够通过影响财政教育支出对人力资本积累产生促进作用;此外,金融发展与财政教育支出在促进人力资本积累过程中表现为互补关系.这表明,要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二元协同"经济理性,健全现代金融体系,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加大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优化教育投入结构,为我国早日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本支撑.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财政支农、金融支农的比较优势和财政、金融支农二重难题的实际,试图超越财政支农或金融支农的单一视角,着眼于二者的整合,探索使二者优势互补并同时增强二者支农绩效的可行路径,构建"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整合论"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财政支农、金融支农的比较优势和财政、金融支农二重难题的实际,试图超越财政支农或金融支农的单一视角,着眼于二者的整合,探索使二者优势互补并同时增强二者支农绩效的可行路径,构建"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整合论"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7.
稿维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财经类双月期刊,本刊立足于"探索金融理论、传播金融文化、聚焦经济热点、树立精品意识、鼓励学术创新"的办刊宗旨,刊文范围以金融学科为核心、财经管理为基础、兼顾法律、应用数学和计算机信息工程等学科,主要栏目有《金融理论》《金融实务》《金融政策》《经济理论》《财政与税收》《财务与会计》《企业管理》《探索与争鸣》《比较与借鉴》等。本刊注重学术性、探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财政—金融关联"的视角分析财政与金融分权制度安排与地方债务增长的关系。在梳理我国财政与金融分权演变历程与主要特征基础上,分析提出财政与金融分权对地方债务增长作用机理与假说,运用测算得到的各省地方债务数据,建立30个省份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验证了财政、金融分权与地方债务增长的关系,研究结论为:财政分权与金融隐性分权都促进了地方债务增长,后者还增强了前者对地方债务增长的正向作用;金融显性集权可以抑制地方债务增长,但并未削弱财政分权对地方债务增长的正向作用,分权的隐性化特征是造成地方债务增长的重要原因。未来的分权制度要实现规范化、合理化,处理好财政预算内与预算外分权、金融集权与隐性分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一、财政与金融协同支农的必要性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财政和金融都具有优化资源配置的职能和不同意义上的"公共服务"的特性。优化资源配置和提供"公共服务",都包含扶助弱者,为弱势群体提供均等机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尤其是中低收入和贫困农户是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0.
财政是国家助学贷款资金的主要来源,而金融的介入不仅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且推动了制度和机制建设,实现国家助学贷款的商业可持续发展,财政与金融协调联动创建了多方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了"国家助学贷款难"这一课题.本文通过基于开发性金融原理的财政与金融的互动分析,介绍了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并对该模式的主要特点和初步实践进行了阐述,同时提出了一些旨在进一步完善财政与金融互动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经过长期的制度变革,中国的金融体系正在形成自身的独特面目,这对主流的金融理论构成不小的挑战。本文试图借助国有银行改革过程对相关机理进行初步梳理。本文发现,基于财政下降条件下谋求改革与增长的特殊背景,中国金融改革从一开始就导入了金融市场化与金融控制的"两难路径",其中的关键是国家针对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不得不做出的风险承诺,由此决定了国有银行改革本身所具有的"有控制市场化"和"有限市场化"的性质。有趣的是,面对国有银行体系所表现出的理论异象和成功实践,主流理论竟然得出它是一种"失败且有效"的金融体系的结论。本文认为,国有银行体系在大国经济崛起中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确认这种优势并进一步探究其制度内涵和金融绩效,对于拓展和丰富现代金融分析的视野和结构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财政金融支农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协同理论科学地应用于财政与金融支农的具体实践之中,提出了财政与金融协同支农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助学贷款是政府采用财政、金融手段,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是解决"三农"问题和民生问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发展与财政金融支持机制协同创新的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威  何国钦 《上海金融》2012,(6):94-96,118
财政与金融支持机制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运用"协同创新"的理论视角,对城镇化发展的形成机理、演变路径进行了理论阐述,对财政金融创新特色及资金支持效率进行了剖析,最后对进一步推动城镇化发展提出若干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稿约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4,(1):F0003-F0003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财经类双月期刊,本刊立足于"探索金融理论、传播金融文化、聚焦经济热点、树立精品意识、鼓励学术创新"的办刊宗旨,刊文范围以金融学科为核心、财经管理为基础、兼顾法律、应用数学和计算机信息工程等学科,主要栏目有《金融理论》《金融实务》《金融政策》《经济理论》《财政与税收》《财务与会计》《企业管理》《探索与争鸣》《比较与借鉴》等。本刊注重学术性、探索性和应用性,主要刊登原创性学术论文、与实践相联系的应用性论文和学术水平较高的综述性文章。热忱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广大高校教师踊跃赐稿。来稿注意  相似文献   

16.
《金融会计》2013,(12):81
《金融会计》(月刊)是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中国金融会计学会主办的中央级金融会计专业刊物。发行范围遍布全国各金融、非金融机构,发行量居全国金融会计专业类刊物前列。《金融会计》紧紧围绕"立足会计,反映金融经济"的办刊宗旨,以金融会计改革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探讨和反映金融会计领域热点、难点问题,宣传金融会计政策法规。杂志目前有"会计研究"、"支付结算(包括票据市场)"、"风险防范"、"经营管理"、"金融纵横"、"财政税收"、"基层论坛"等栏目,是广大金融会计工作者的良师益友。全年12期,每本定价8.00元,全年订价96.00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政府将"尽快制定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措施,防范潜在财政风险"列入宏观层面重点抓好的工作之一。2011年,银监会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列为当年银行业三大风险之首。2012年1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对今后一个时期金融改革发展部署时强调,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并指出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妥善处理存量债务。由此可见,防范与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正亟待解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已给我们深刻警示。借此来探讨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及措施,对于避免发生系统性金融财政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邱震源、郑祚春合编的《金融理论与实务》一书,将于今年8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该书以马克思主义货币信用理论为基础,以我国现行的金融方针、政策为依据,着重介绍金融工作的基础知识。作者还对某些金融理论问题和银行管理体制的改革,提出自己的看法。该书对会融干部、财经院校师生,各条哉线财会人员了解和掌握金融理论与实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财政支农与农村金融之间呈现的是分割和扭曲关系,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相互脱节影响了强农惠农富农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金融支农资金与财政支农资金的有效整合,构建强农惠农富农资金整合的长效机制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金融支农资金与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战略意义,构建了金融支农资金与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基本框架,提出了推进金融支农资金与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11年,安徽省蚌埠市积极推进财政与金融改革,通过建立透明的政府性资金存放分配评价激励机制,建立了"财政专项资金存放商业银行模式"。改变传统账户的管理模式。经过多年的滚动发展与沉淀,蚌埠市形成了多种专项资金,在传统的"一个专项资金对应一个银行账户"的管理方式下,各种财政专项资金往往分散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