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秀芳 《消费导刊》2009,(20):44-45
本文从美国对我国化工产品提起反倾销的现状出发,利用2000-2007年间遭受美国反倾销指控的涉案化工品出口数据,估算出了这些反倾销案件造成的贸易限制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  相似文献   

2.
技术创新是提高数字贸易出口竞争力的有效路径,而技术创新对数字贸易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基于2006—2020年世界28个主要经济体的相关数据,采用固定面板和门槛面板模型,依次检验低端、中端、高端技术创新对数字贸易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显示:低端创新抑制数字贸易出口竞争力;中端、高端创新促进数字贸易出口竞争力,且创新水平越高正向效应越显著;低端、中端创新水平下人力资本水平越高正向效应越显著;高端技术创新与数字贸易出口优势之间存在人力资本为门槛变量的“U”型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欧盟对华反倾销的产品类别出发,分析得出化工产品、钢铁及其制品和矿产品遭受欧盟反倾销强度较大,而电气设备和纺织品反倾销强度较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结果表明除矿产品外的其余产品的贸易转移效应均与反倾销强度表现出不一致性;其原因大致包含:产品竞争力、出口增速、与欧盟产品价差、该产品出口对欧依赖程度、欧盟对中国进口依赖程度、进口替代国多少等因素。最后,本文指出应对欧盟对华反倾销的政策措施应基于其反倾销强度和贸易转移效应并因产品而异。  相似文献   

4.
利用1998—2011年中国基础化工产品反倾销案件海关HS八位税则号的涉案产品数据,对中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直接经济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反倾销指控对象国进口市场份额的趋势中能发现明显的进口限制效应;从反倾销涉案产品进口单位价格的变动中能发现较强的价格效应;从无损害或撤诉结案案例相关变量的变化中能发现调查效应;从先后两次遭受反倾销调查产品的对象国与非对象国进口市场份额的走势中能揭示贸易转移效应的负面影响;通过贸易限制、价格变动、贸易转移等方面归纳了对外实施反倾销措施的直接经济效应,突出了各种效应之间的联系,并设定实证模型对反倾销措施的直接经济效应进行检验,总体来看,对外实施反倾销措施能够起到保护和救济国内产业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5.
沈昊旻  程小可  宛晴 《财贸经济》2021,42(4):149-164
随着中国企业高科技产品出口增加,中国遭受反倾销调查的领域也逐渐向高科技行业集中.频繁遭受贸易摩擦冲击后,中国企业创新能力会受到何种影响值得探究.本文以2007-2018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对华反倾销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对华反倾销抑制了企业创新活动,区分创新类型后发现,对华反倾销对策略性创新活动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策略性创新仅受反倾销的“融资约束”抑制作用的影响,而实质性创新同时受“融资约束”抑制作用和“风险承担”激励作用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实质性创新有助于缓解对华反倾销对企业价值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影响.本文从微观视角丰富了反倾销政策经济后果的研究,从产品市场环境的角度拓展了创新结构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同时,为贸易保护背景下,企业和政府如何应对贸易摩擦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频频遭遇反倾销调查对我国出口企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以欧盟对我国光伏产品反倾销调查为案例背景,分析反倾销救济措施对我国出口产品及相关产业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贸易偏转效应、贸易抑制效应、贸易破坏效应,在此基础上,为我国政府制定和优化贸易政策、完善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战略体系、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美国1998—2007年对外反倾销案的动态面板数据,应用一阶差分广义矩估计方法(SYS-GMM)考察其关税和反倾销对被诉国出口贸易和贸易份额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关税和反倾销措施在被诉国和被诉行业中都存在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其中,对中国反倾销的贸易效应最大;比较关税与反倾销措施对被诉国出口的影响,发现美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远大于关税,表明反倾销措施已经成为美国取代传统关税控制进口的重要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8.
国外对华反倾销措施效果评价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是被反倾销调查和采取最终措施的最大国。比较反倾销强度指数证明,中国在美国市场的出口份额强烈地受到美国反倾销行动的影响,但美国在世界出口市场份额则较少受到他国反倾销的影响,美国是影响中国贸易救济的最大因素。美、欧对华提起反倾销诉讼对他国具有示范效应。中国应积极谋求世贸组织剔除其非市场经济地位,重视反倾销对称性并积极应诉,通过行业协调和调整出口导向,促使进出口内外均衡与结构合理,以减少反倾销措施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面板数据分析检验了反倾销与各种监管条件对进口量抑制的效果。发现反倾销初裁、终裁对进口的抑制效果低于反倾销税率的效果,进一步发现同时存在反倾销与多种监管条件的商品贸易保护效应明显。同时通过对比不同监管条件的抑制效应发现进口许可证的抑制效应尤为明显。而实施一项监管条件大约可以降低10%的进口量,而1%的反倾销税大概降低0.5%的进口量,并且高反倾销税与监管条件同时实行对进口有递减的抑制作用。故两者间存在等价替换关系。针对我国不同行业可以找到适合的贸易保护政策,通过它们对进口量抑制的等价关系与成本估算进行更好的权衡取舍,从而中国能充分运用贸易保护政策在世界贸易博弈格局中不落下风。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愈来愈重要,对外贸易迅猛增长。但与此同时,自加入WTO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对我国频繁进行反倾销调查,我国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最大受害者,对外贸易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通过分析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的现状,阐明反倾销调查对我国出口的贸易破坏效应,并总结我国遭受国际反倾销的原因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贸易中,对出口方的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的运用被认为能够为进口方、即反倾销发起者提供有效的贸易保护。但是,如果在对反倾销的贸易保护效果的分析中同时考量第三国市场,则反倾销的贸易救济效果很可能低于发起者预期。本文采用动态面板模型,从第三国市场的角度分析了美国对华农产品反倾销的贸易保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反倾销措施使中国受限产品发生了贸易偏转并挤占了反倾销发起方的海外市场,从而降低了美国反倾销贸易救济预期效果。本文的研究从一个新的视角对美中的贸易摩擦和救济的效果进行了分析,为贸易政策制定及今后双边和多边贸易谈判提供了有益的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特定出口国的反倾销保护会带来两种贸易转移效应:进口国的进口转移效应和出口国的市场转移效应。本文通过简单竞争模型以及统计分析和描绘性分析着重考察了反倾销保护对出口国的市场转移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欧盟对中国彩电的反倾销保护导致了中国对其彩电出口量的大幅度下降,并进而引起了中国的彩电出口向未提起反倾销诉讼的其他国家(地区)转移,即反倾销保护导致了出口国的市场转移效应。  相似文献   

13.
自由贸易协定框架下设定数字贸易规则条款,成为全球各个经济体参与数字贸易国际治理的主要方式。基于TAPED数字贸易规则量化数据和UNCTAD服务贸易出口数据,利用多期DID模型和生存分析方法探究数字贸易规则签署对数字交付服务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先,FTA框架下数字贸易规则签署有效促进数字交付服务的出口;其次,细分条款对出口的促进作用不存在明显差异,但类似于“欧式模板”规则签署的贸易促进作用更为明显;第三,数字贸易规则通过降低贸易成本的渠道促进数字交付服务出口;第四,贸易双边基础环境差异会抑制数字贸易规则的正向贸易效应;最后,数字贸易规则能有效延长出口持续期,且类似于“美式模板”规则的签署更有益于贸易关系持续。  相似文献   

14.
本文估算了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的融资约束及其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系统检验了融资约束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融资约束显著抑制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提升;融资约束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提升的抑制作用具有异质性,加工贸易企业、民营企业、低生产率企业、东中部地区企业的融资约束对其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提升的抑制作用较大;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结果显示,技术创新和成本加成率是融资约束抑制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提升的两个重要机制。因此,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缓解中国制造业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状况,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水平,同时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和成本加成率,是提高中国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推动中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Kee和Tang(2016)模型框架,采用交错型双重差分法首次研究了中间品对外反倾销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对异质性交错型双重差分法的处理效应进行了充分讨论。研究表明,对外反倾销措施的实施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机制分析发现,对外反倾销同时通过调查效应和成本效应影响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成本效应起主导作用,且对外反倾销对低加成率企业影响更大。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对外反倾销对进口中间品种类较少、技术复杂度较低企业的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提升作用更显著。本研究为如何更好借力反倾销措施提升本国制造企业出口竞争力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国际贸易问题》2021,(2):48-62
本文利用迭代法测算了企业出口复杂度,并考察了资本品和中间品等不同类型进口产品对企业出口复杂度的差异性影响。结果表明:进口资本品可以提升中国企业出口复杂度,而进口中间品则抑制其出口复杂度;进口中间品对外资企业出口复杂度的抑制程度要强于本土企业,这印证了加工贸易低端锁定效应的存在;进口中间品提升了高技术制造业和一般贸易企业的出口复杂度,抑制非高技术制造业和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复杂度;进口资本品只显著提升了本土企业、高技术制造业以及一般贸易企业的出口复杂度;在影响机制检验中,进口中间品对企业出口复杂度的抑制作用主要是由企业研发投入被抑制、研发部门人力资本被挤出而引致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美贸易面临高速发展的阶段,但其中一个不和谐的因素就是美国对华频繁的反倾销。这严重损害了我国纺织品行业的出口环境和国际竞争力,并对我国的产业结构造成间接影响。本文从我国纺织品发展现状及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现状出发,分析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琳 《商业科技》2014,(20):37-3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贸易出口也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国际上许多国家也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允许下,开始采取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即反倾销手段。近几年,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多次遭到反倾销投诉,这其中既有其他国家给予的压力,当然也有我们外贸企业自身的原因。本文将对倾销与反倾销的概念、出口贸易企业遭遇反倾销的现状及特点、我国外贸企业遭遇反倾销的原因以及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的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反倾销作为一种公平贸易的保护措施被世界各国认可,其本质在于对非公平的贸易起到保护国内产业的作用。然而国际贸易实务中,反倾销被广泛应用于贸易保护中。我国作为主要出口国遭遇反倾销调查的数量逐年增加,这对我国经济增长以及出口产业的发展影响颇大。本文结合1995年到2012年间反倾销制裁的案件情况以及出口企业的基本状况,对我国所遭遇反倾销调查的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基于这些分析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反倾销措施产业救济效应的作用机制和实际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选取1997年3月至2009年6月中国对外反倾销案例的贸易、投资和产业数据集,以构建微观面板数据模型定量评估反倾销措施通过影响涉案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涉案领域FDI最终作用于国内进口竞争性产业的实际救济效果.结果表明,虽然存在贸易转移效应和投资跨越效应,但反倾销措施对中国进口贸易仍然存在显著的救济作用;而对外实施反倾销措施也极易引发指控对象国的贸易报复,反过来限制中国相关产品的总体出口;总体而言,尽管存在上述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效应,但最终中国反倾销措施对国内进口竞争性产业确实产生了显著的正面救济效果.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国对外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制度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